景洪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0-08-15 00:44李庆雷和爱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景洪景洪市旅游业

李庆雷 李 时 和爱军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景洪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李庆雷 李 时 和爱军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和最有潜力的行业,也是景洪市发展空间最大、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景洪市凭借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实现了从“兴市产业型”向“强市产业型”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景洪市应抓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带动景洪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景洪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和最有潜力的行业,是云南发展空间最大,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景洪市凭借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民族文化风情以及水、陆、空立体开放的边境城市这一区位优势,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使旅游业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实现了从“兴市产业型”向“强市产业型”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景洪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景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景洪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景洪市的旅游产业处于“二次创业”的进程当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较好的旅游环境。

1、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景洪市着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旅游经济得到持续增长。2006-2009年,全区接待游客从304.7万人次增加到498.04万人次,年均增长21.15%;旅游收入从22亿元增加到37.61亿元,年均增长23.65%。

2、口岸一日游和海外游客连年增多。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海外游客连年增多;由于边民互市稳步发展促进商贸旅游,替代种植带来大量人员互动,以及傣历新年期间探亲访友人数增多的原因,口岸一日游人数持续走高。2009年,海外旅游者6.89万人,比上年增49.78%,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17.6万人,比上年增63.72%。

3、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辖区有等级旅游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3个,景区档次和质量明显提高。各类星级酒店41家,其中:待评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以下的34家,酒店接待功能有了很大改善。有15个“农家乐”民俗特色村(298户),拓展了乡村旅游。有2个大型旅游文娱演艺节目;有19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9家旅游购物网点,2家旅游汽车公司。

4、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景洪市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储备信息管理库,为项目开发奠定基础;积极争取资金,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景洪市城市特色化改造,老景区的提升改造,新建项目的落地实施,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项目建设,酒店、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了新老旅游产品的替换和转型升级,增强了景洪旅游的竞争力。

5、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按照州旅游行业分级管理和职能划分的方案,加强了旅游质监所的工作;围绕“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游客满意率”为主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市场整治;加强了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旅游市场秩序得到规范,优化了旅游环境。

6、宣传营销得到加强。景洪市一直很重视宣传营销。一是抓住“泼水节”、“边交会”、“黄金周”等节庆和重大活动开展宣传。二是积极参加“旅交会”、“昆交会”及相关推介会议,走出去宣传,大力推介“西双版纳”品牌。三是筹划制作景洪旅游形象宣传片,印制宣传画册。四是启动建设了景洪旅游网,借助媒体和网络,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五是在泰国、老挝的城市设立了旅游营销中心,初步形成旅游对内对外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7、行业建设管理得到深化。景洪市加强了行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签订责任状,逐部门逐级落实责任;抓好企业的评定审核工作;抓好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使旅游行业走向规范化、有序化,从而促进了景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如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景洪市的旅游业取得了各方面的成绩,但旅游经济的发展结构、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水平还不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解决的问题:

1、景洪旅游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后,省内各地都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发展旅游的步伐加快,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西双版纳旅游已从90年代的主流路线地位逐步被丽江、香格里拉、大理、腾冲等热点路线打破,旅游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2、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还需调整和转变。景洪旅游仍以传统观光型为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满足不了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发展方式更多的依赖游客人次的增长,留不住人,消费水平不高,高端客源少,产业链短,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升挖掘不够,综合效益低,区位优势得不到体现。

3、旅游企业和政府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在全国一盘棋下,景洪旅游市场也摆脱不了旅游企业的无序竞争、低价竞争;旅游从业人员唯利是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市场这一层面,导致景区景点品质下降;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政府开拓市场的职能未能发挥,最终的结果是游客的不满意。

4、旅游要素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景洪作为西双版纳旅游的中心城市,其集散地城市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新老景区景点建设速度不够快,项目融资渠道不够宽;旅游接待设施仍显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旅游产品精品不多,竞争力不强;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制约着旅游产业化、国际化的推进。

二、景洪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1、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以澜湄黄金水路和昆曼大通道为纽带,西双版纳机场、景洪港、磨憨、打洛国家级口岸为依托,景洪成为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开放前沿城市,在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湄次区域合作推进过程中,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区域经济合作日渐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澜湄次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沿海产业的转移,以及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为景洪市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3、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给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景洪市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特色化的旅游资源,这正具备了迎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条件和可能。

4、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务院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2015)》中,云南省政府明确了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同时强调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措施保证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西双版纳州认真落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出台了《西双版纳旅游强州战略行动方案》。景洪市政府根据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的精神,落到实处,制定了《景洪市实施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意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5、云南省开始进行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已经位于全国前列,具备了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试点的基本条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对旅游业提出的新要求,云南省于2009年开始进行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依靠国家和云南省的全力支持,云南省旅游业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走上超常规的发展道路。景洪市作为云南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进行综合改革试验本身就是一个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1、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从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旅游项目的层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洪市在旅游业“二次创业”中,如何依循这一趋势,谋求发展是一个挑战。

2、客源市场竞争。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后,省内各地都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发展旅游步伐加快,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景洪旅游提出了挑战。

3、旅游资源同质化。景洪市旅游资源和西双版纳州其他两县的旅游资源、和滇西南旅游区中其他各州市的旅游资源、和老、缅、泰相邻国家的旅游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如何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又是一个挑战。

4、景洪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景洪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匮乏,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宣传促销的压力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5、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有待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景洪市旅游业要取得“再创辉煌”的成就,必须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困难,这是伴随景洪旅游业发展的自始至终的挑战。

三、加快景洪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旅游业的体制机制

“十二五”期间,景洪市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改革开放,抓住云南省作为旅游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机会,大胆试验,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构建更加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投融资平台,创新旅游项目投融资途径。切实破解景洪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创新旅游统筹发展机制。通过创建景洪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四是创新旅游促进对外开放的机制。以西双版纳沿边特色旅游开放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构建景洪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沿边通关改革创新,探索便利化的游客出入境机制。加快推进景洪旅游业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对接,全面提高景洪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创新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探索景洪旅游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新机制,加快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在生态相对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大胆探索旅游产业替代发展的新模式。

(二)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意见》的精神

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六大旅游区建设,有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建设,景洪市正处其中;提到五条旅游线路,有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景洪市正处其中;“五个一批”建设中,提到要把景洪市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之一;把勐罕镇橄榄坝建设成为旅游小镇之一;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10个国家公园之一;把景洪江心大沙坝项目建设为50个休闲度假基地项目之一;提到五大特色沿边开放旅游区建设,有西双版纳沿边开放旅游区,而景洪市是西双版纳旅游的中心,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跨境旅游口岸。因此,景洪市旅游产业的布局和重点,应以此为出发点,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实施好在建项目;规划好景洪最佳绿色民族观光旅游城市、基诺山土著文化深度体验旅游项目、勐龙边境知青文化体验旅游项目等;策划好储备旅游项目。

(三)进一步明确政府定位

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依托性较强,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景洪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同时,必须继续强化政府的协调、引导、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定位,实施政府推进战略。一是集中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推进澜沧江畔休闲度假旅游、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橄榄坝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四个在建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做好新兴旅游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二是开拓旅游市场,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三是加大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以旅行社和旅游购物场所为重点,探索旅游、工商、税务、公安、消协等相关部门联动整治的方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提升景洪市的旅游形象。四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旅游整合营销,树立旅游品牌。

(四)继续加快“五大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景洪市旅游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省、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确立了“五大工程”建设目标,即旅游线路与景区(点)特色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与建设工程、旅游品牌创立与促销工程、旅游产品基地与商品开发工程、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工程,目的在特色高端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文化与旅游,生态与旅游结合方面、打造“西双版纳”品牌和市场开拓方面、开发特色和优势产品方面、优化旅游环境方面有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加快“五大工程”建设,推进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加快景洪中心城市建设

旅游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在城市,在文化,在市场。城市是名片,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托盘,是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体,也是刺激旅游消费的核心磁场。如上所述,景洪作为西双版纳旅游的中心城市,在云南省旅游发展、对外开放、对内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其集散地城市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制约着旅游产业化、国际化的推进,因此,应加快其城市建设步伐。要突出“雨林景洪·柔情傣乡”的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大力实施“引水入城、打通两条路、护好两个湖、架好两座桥、做好两道门、提升五个园、改造三片城、打造两个区、画好一个圈”,积极推进“五创”工作,加快实施“3510”工程,通过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旅游管理、规划、发展及营销,环保、旅游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和规划,旅游资源和景区(点)的丰富程度、质量及独特性,旅游设施和服务的覆盖面、质量和独特性等内容,把景洪市建设成金三角国际旅游枢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观光旅游城市、最佳绿色旅游城市、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城市、最佳度假旅游城市)。

(六)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本研究一开始,就提到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业正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发展;注重招商引资,注重环境保护,重大项目成为区域旅游支撑点,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最短时间获得最大体验是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景洪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以旅游企业为主体,切实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在旅游产品升级、旅游企业转型、旅游业态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一是整治和破除景洪市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规模化旅游产业和集团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西双版纳旅游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二是景洪市应加强跨境旅游专项试点建设,以口岸一日游与海外游客连年增多为基础,提升口岸,开发跨境旅游线路产品,探索旅游通道经济和外向型旅游经济的开发模式,把景洪打造成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跨境旅游区。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在合作层次上,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与相关国家地区的旅游合作;在滇西南旅游区中与普洱、临沧的旅游合作;在滇中旅游区中与昆明、玉溪的旅游合作;在滇西北旅游区中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旅游合作,构建互惠共赢的境内外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四是建立旅游业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大渡岗乡、基诺乡、勐罕镇、嘎洒镇、勐龙镇为支点,开辟特色乡村风情旅游走廊,塑造乡村旅游新形象,促进基诺山文化深度体验、橄榄坝僾尼民俗体验、大勐龙边境风情体验片区的产品培育,推出面向国内高端自助游群体和海外游客的文化深度体验与探访类旅游产品。五是推进传统旅游区(点)的改造提升,力争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推出一批文化品位高、参与体验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六是推动澜沧江城区沿岸康体运动娱乐、橄榄坝文化休闲度假片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曼弄枫片区)的大力开发,培育大金三角旅游圈中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康体运动与休闲度假旅游集群。

(七)加强旅游营销与品牌创新

一是树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理念,深化整合营销、创意营销、城市营销意识,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加大旅游营销、品牌创新、市场开拓与客源共享工作力度。二是在强化“雨林景洪·柔情傣乡”这一国内旅游形象口号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有奖征集景洪市国际旅游形象口号与旅游标识,并考虑各主要细分市场的形象塑造与品牌创新。三是加强与丽江、迪庆、腾冲等热点旅游城市的合作,通过改善空中交通连接度,实施市场共享与客源互送。配合国内航线的开通,尝试在全国主要客源地区中心城市设立旅游营销机构,实施直销。四是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度推进的机遇,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加快景洪旅游客源向国内、国际两轮驱动转变。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27

A

1671-2994(2010)04-0120-04

2010-06-13

李庆雷(1978- ),男,山东泰安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和地理。

李 时(1973- ),男,云南景东人,景洪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和爱军(1970- ),女,云南丽江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和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景洪景洪市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景洪市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学校您好
丹洛镜头下的鸟儿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泼水咯
一带一路交通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云南景洪段恢复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