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88例临床分析

2010-08-15 00:51:00陈玉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2期
关键词:次者阳性者紫癜

陈玉才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常伴关节炎、腹痛、便血和肾小球肾炎。其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部例可迁延不愈,甚至有少数重症患儿可死于肠出血、肠套叠、肠坏死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因该病常反复复发,故往往病程长,治疗困难。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医专一附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过敏性紫癜 8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 72例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患儿,治疗组 88例中,男 51例,女 37例,男:女约为 1.4:1,年龄最小者 2岁,最大者 16岁。其中 2~6岁 21例,7~12岁 55例,13~16岁 12例。病程:2~4周者 42例,4~12周者 35例,>12周者 11例。其中复发 2次者 24例,复发 3次者 27例,复发 >3次者37例。临床表现:单纯皮肤紫癜者 15例,合并腹痛者 44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 30例,合并关节疼痛者 18例,合并肾脏损害者 35例,合并有心肌炎者 12例。发病前 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史者 60例,有接触可疑致过敏的食物及药物者 18例,无任何诱因者 10例。88例中来自农村患儿 72例,城区患儿 16例。入院前在当地一家二级以上医院治疗者 40例,在两家二级以上医院治疗者 48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 C>20×109/L者 32例,4~10×109/L者 28例,C反应蛋白阳性者 70例,抗“O”阳性者 38例,血沉增快者 45例。血小板计数 >30×1012/L者 40例,10~30×1012/L48例。IgA、IgM升高者 45例。大便潜血阳性者 30例,肉眼血便者 16例。肉眼血尿者 15例,镜下血尿者20例,尿蛋白阳性者 18例。对照组 72例中的性别、年龄、临床特点与治疗组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88例均符合 2002年出版的褚福堂《实用儿科学》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同时病程超过 2周,复发超过 2次以上者为顽固性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泥尼松龙 1~3mg/k g,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 20~40 g/(k g◦d)分两次加入 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同时给予维生素 C,芦丁等药物静脉点滴或口服,并给予对症处理,急性期卧床休息,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治疗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滋阴凉血、活血化瘀法方剂治疗。基本组方:采用生地 20 g、山药、丹皮各 15 g、山萸肉、知母、丹参、黄柏、川芎各 10 g,肠出血加仙鹤草、大小蓟、车前子,腹痛加木香、延胡索,有关节疼痛者加络石藤等,1剂 /d,水煎服,疗程 2周。

3 结果

痊愈:2周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化验指标恢复正常;好转:2周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各项化验指标好转;无效:2周内临床症状无缓解,各项化验指标仍异常。

治疗组痊愈 66例,好转 15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92.05%,对照组痊愈 22例,好转 30例,无效 20例,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过敏性紫癜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某种致敏原引起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食物、药物过敏等。上述诸因素都可以作为致敏因素,使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主要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从而造成一系列损伤,而致血管周围胶原纤维肿胀,毛细血管壁产生炎性病变,严重时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同时该病还可累及微动脉和微静脉,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和淋巴渗透到组织中,故可见皮下、黏膜及内脏器官渗出性出血和水肿,这种毛细血管的损害,除见于皮肤、黏膜外,亦常可累及关节、消化道、肾脏,甚至可侵犯肺、胸膜、心脏、肝及颅内血管,导致肺血管周围炎、心肌炎、肝脏损害和颅内出血等改变。

该病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农村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对症治疗。激素在急性期可改善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但对急性期肾损害没有明显疗效,也不能预防肾炎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为内有伏热,兼感时邪而发病,邪热入血,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热盛伤络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迁延不已,病情反复,虚实夹杂,气虚不能出血、行血、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络之外而致本病[2]。本方中应用生地清热凉血、山药补气、川芎、丹参、丹皮凉血化瘀。这些药物都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管强烈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文根据上述特点,针对性利用活血化瘀法并配合西药治疗该病,结果证实该法能够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胡亚美.褚福堂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

[2] 陈永辉.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8.

猜你喜欢
次者阳性者紫癜
人与食材
说说过敏性紫癜
无偿献血人群的中医体质状况研究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产前检查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重庆医学(2010年22期)2010-08-14 01:1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154例
月经失调与孕产次数的关系研究
中外医疗(2010年5期)2010-02-11 0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