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刘志英
随着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护理的模式转移,积极开展护理人员心理品质的研究,对加强患者精神护理,维护身心健康,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护士的心理品质,是指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时心理能力的综合及稳固心理特征。包括护士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气质,性格,技能,智慧等方面。
护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能够反馈的,连续的完整过程,护士的心理品质直接反映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它关系着护士主导作用的发挥及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威信。尤为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护理行为方式,如果心理品质与它所处的护理情境相违背,则产生阻碍作用,相反如符合护理情境中的要求,就会起着良好的作用。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全力以赴地工作。
护士的心理品质是护士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是护士能否获得护理工作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护士的医学知识,临床护理经验的获得,直接依赖个人的记忆能力,观察力,概括力,思维想象力,心理品质的这些要素,为掌握知识,获取经验提供了内在的条件和可能性,制约着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经验的丰富及巩固程度。所有护理行为都是以护理手段解决患者的康复问题,他们心理品质的优良直接影响着护理水平,医护能力,质量及患者的健康。
护士心理品质主要体现在性格上。性格决定着护士心理品质良与否。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的独特的稳定倾向心理特征的总和。它表现于的典型生活方式中,体现在特殊的情境中。
2.1 由于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性格上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1.1 稳定愉快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亲可敬的表情,和善文雅的举止,不仅能调节医疗环境中的气氛,而且能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的情绪愉快,时露笑容,以情感化是心理护理的“良药”,同时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又要求护士加强心理控制,培养自制力,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保持愉快情绪的稳定性。
2.1.2 坚强果断的意志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意志的基本品质之一就是果断性。它以勇敢,深思熟虑为前提,当机立断,适时行动,这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尤为关键,而意志行动还需坚韧毅力来维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自制力,使之提高护理工作效能。
2.1.3 全面熟练的技能 能力是保护顺利完成活动的心理特征。技巧是在能力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的熟练动作。掌握全面熟练的护理技能,是护士心理品质的重要标志,它要求稳,准,快和熟练的护理技术,不仅能解除患者的生理痛苦,并且使患者信赖满意,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作用。
2.1.4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的各项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的综合性运用。护士优良的性格,熟练的技术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基础,由于她们是处于与患者,亲属,医生相互联系之中,也就决定了护士在整个医疗工作人际关系的中心位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从而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2 护士的心理品质在护理智能上也具有较高的要求 ①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衡量护士心理品质的基本标志。护士不仅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也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护士的观察能力是广泛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技巧和高度情感的结合;②精确的记忆力:职业性质的要求,护士应具备精确的记忆力。临床护理程序的数量化,定量化,患者的不断更换,护士不具备精确的记忆力,则难以胜任繁重的护理任务;③丰富的想象力:疾病是发展变化的,护理常规并非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按疾病的规律能预测出患者的生理,心理上异常的变化,从而掌握护理工作的主动权,提高护理质量;④美好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系指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来进行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故语言思想交流在心理护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讲话是一门艺术,它具有教育性,科学性,通俗性的特点。语言交流有两个作用。谈话恰到好处。语言美可以“治病”,起到“正效应”的结果,说话不当,言语粗鲁,则”致病”,引起 “负效应”的后果。故此,护士要掌握这门艺术,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充满教育,鼓励因素。具有严谨的科学依据,通俗易懂,最好带有风趣,幽默感,而引人入胜,达到彼此双方心理上的真诚融合,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
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非一日之功,护士除对自己的护理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外,对其他促进良好品质培养的活动也要积极参加。如:养鱼,种花,听音乐,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习有关道德,修养,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