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霞 梁伟香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1]。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措施,笔者对 45例脑瘫患儿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45例脑瘫患儿,男 25例、女 20例,年龄 10月 ~5岁;其中痉挛型 19例,手足徐动型 11例,肌张力低下型 6例,混合型 9例。
1.2 疗效评定 依据脑瘫儿童评价内容表[2]。每项完成为2分;大部分完成为 1.5分:完成一半为 1分;小部分完成为0.5分;不能完成为 0分。总分提高 20%或以上为显效:总分提高 1%~19%为有效;总分未提高,甚至减少为无效。
1.3 结果 经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 6个月后,本组患儿 19例显效,显效率 42.2%;2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
2.1 日常基础护理 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保证患儿有足够的活动量,防止褥疮发生。正确的卧床和抱姿方式有助于纠正和防止患儿的原始姿势反射和异常肌张力[3]。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矫正患儿的姿势。良好的侧卧位可以减轻痉挛症状、抑制A T N R等原始反射,有利于伸展肘关节和促进上肢运动的发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两腿分开放在抱者两侧髋部,可以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目的。脑瘫患儿行走站立等运动时,由于肌张力、平衡等的异常,易摔倒,跌伤。癫痫的发作也使脑瘫患儿更易出现危险。所以,要根据患儿的运动能力,及早对周围环境进行改造,尽量减少其周围的危险因素。另外,要注意补充适量的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及时清理大小便,保证皮肤清洁,无臀红发生。
2.2 饮食护理 多数脑瘫患儿因喉间肌肉运动异常,所以极易在饮食中发生呛咳,从而造成窒息。对独立进食困难患儿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当中,应保持半卧位,速度要缓慢,取软质、温度适宜、有营养的食物小口喂入。无力自行吞咽者,应采取鼻饲喂养,速度宜慢,每次喂前回抽胃液,观察胃管是否在胃内。喂食后观察有无食物返流及呕吐,然后灌喂 5~10 m l温开水,以免食物滞留胃管内,造成管内细菌滋生繁殖。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掌握独立进食的能力。
2.3 输液护理 由于脑瘫患儿需要长期静脉输入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同时又要做推拿按摩、针灸、中药熏蒸等治疗,所以不适宜使用套管针。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合理的保护静脉血管十分重要。要尽量从血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穿刺,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以延长血管的寿命,让它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弹性。另外,还要确保合理的液体渗透压和p H值,使药物对血管的破坏降到最低,尽可能保护患儿的血管。在穿刺前可对穿刺处进行热敷,既提高了穿刺率,又有效保护了血管。
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沟通,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其的心理问题。加强患儿与外界的沟通,尤其是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可以通过“玩玩具游戏”让孩子表露情感。当儿童使用代表家人、朋友或其他人的玩具时,会不知不觉中演出家里或自己环境的人际关系或生活状况,表露出自己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同时,应指导家长,正视患儿病情,积极参与家庭康复。
2.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儿。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另外,应及时观察环境,改造病区环境,建立无障碍通道,在病房、走廊、卫生间安放扶手等。
综上所述,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将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在日常生活、安全、输液、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护理对于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王秀娟,贺晓梅,孟晓慧.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时的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3):141.
[2]胡莹嫒.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196.
[3]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