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芬 苏嫱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率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 2%~3%[1]。为了探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对 5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5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 23~39岁。出血时间:产后 2h以内的有 50例,2~24 h的有 5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 39例,胎盘因素 10例,软产道损伤 6例。
1.2 出血量的测量方法[2]①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盆于产妇臀下至产后 2h取出;②容积法 +称重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盆于产妇臀下,接生处理完毕用产妇垫至产后 24h集血(称重)。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诊断为产后出血。
1.3 结果 经补充血容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控制了出血,55例均治愈出院。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可传授一些放松疗法,使产妇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分散注意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所进行的抢救操作尽量予以解释,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3]。
2.2 产时护理 严密观察和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心、破膜等情况。鼓励产妇少量多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多喝水,宫缩不强,未破膜,可适当活动,不要过多干预产程。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以加强产力。第二产程延长,应及时查找原因,尽快结束分娩。正确选择会阴侧切的时机,认真保护会阴,接产时切忌胎儿娩出过快。第三产程不要过早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若无胎盘娩出迹象,可等待 15 mi n。15 m i n后,仍无剥离征象,采取生理盐水 20ml加缩宫素10u脐静脉注射。若出血较多,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及血肿。产后 2 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产妇应留在产房内观察 2 h,注意听取产妇主诉,仔细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及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量以及会阴阴道有无血肿,每1/2 h记录一次。协助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母亲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早接触。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迅速建立双通道静脉输液,必要时可用留置针头,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密切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神志、尿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要注意做好特别记录,有异常即与医生联系。根据病情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 4~6 L/m i n,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用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以达止血目的。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交叉配血、输血工作及相关的术前准备。评估产后出血量,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是否凝固,有无 D I C发生,用有刻度的器皿收集阴道出血,以便准确估计出血量。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有无肛门坠胀,有无膀胱充盈,产后 4 h督促排尿,若 6h未排尿进行诱导排尿,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同时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保持外阴清洁。
2.4 预防感染 由于产妇失血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因此,对产后产妇除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还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应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对于保证产后出血治疗效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张敏.产后出血 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93-7194.
[3]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