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0-08-15 00:51高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3期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肝炎

高翔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慢性HB V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 30~50年,并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然而由于病毒、宿主、发病机制等诸多尚未阐明的复杂因素[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和关键之处应该是病原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其基本治疗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和传染性,消除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和坏死。现对 2008年 6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 106例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06例。其中男 66例,女 40例,年龄 15~45岁;所有患者均为血清HBeAg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其中大三阳 62例,HBsAg和HBeAg阳性者 34例。近 6个月未接受抗病毒,免疫调节剂治疗者;不合并重复HAV、HCV、HEV、HIV等病毒感染、无严重并发症,非妊娠及哺乳期;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失代偿肝硬化、肝癌。

1.2 治疗方法 保肝治疗,据病情口服护肝片。加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一般仅能抑制 HB V复制,使HBeAg和HBVD N A转阴,而难以使HBsAg转阴。用药可使 HB V-情服A发生Y MD D变异而产生耐药性,出现 HB V-DNA反跳。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在 4周内HB V-DNA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但再次给药仍然有效。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判定疗效。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以上各项指标稳定 1年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大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原值下降 >50%,并持续 3个月;无效:疗程结束后,ALT不下降。

2.2 结果 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愈 68例,有效 33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5.3%。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青壮年男性居多,起病缓慢或隐匿,多数无明显急性肝炎史,常由婴幼儿时期感染引起。少数急性起病且持久不愈。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大或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体检发现面部颜色往往晦暗,巩膜常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水、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慢性肝炎的肝外表现可有多种皮肤病变、关节炎、胸膜炎、肾小球肾炎、结肠直肠炎、血管炎,可有停经或月经改变、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或阳萎等内分泌紊乱[2]。少数患者可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两型。乙型肝炎病毒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 V感染,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 s、抗HB e和(或)抗HB c阳性。也有约 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阳性外,其余HB V血清学标志为阴性。诊断时需除外HBVDNA假阳性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肝损伤。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持续抑制HBV,这样可减少HBV的致病力和传染性,从而阻止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临床上,治疗的近期目标是减轻肝炎活动,防止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在治疗结束或治疗结束后 6~12个月HB ,样g阴转(血清转换成抗-HBe)和(或)HBV阴转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而治疗的长期目标是防后61T波动,防止发展至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并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应遵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才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正确的临床指引。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1-433.

[2] 张定凤.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1):1.

猜你喜欢
干扰素抗病毒肝炎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