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永青,曹 均,曹庆昌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97)
栗蘑又叫灰树花,其子实体形似盛开的莲花,扇形菌盖重重叠叠,因而得名。野生的栗蘑发生于夏秋间的栗树根部周围及栎、栲等阔叶树的树干及木桩周围,导致木材腐朽,是木腐菌。栗蘑是珍贵的食、药兼用菌,无论是干品还是鲜品都为人们所喜爱。栗蘑高蛋白、低脂肪,必须氨基酸完全,富含多种维生素,食味清香,肉质脆嫩。栗蘑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功能,据文献报导,栗蘑干粉片剂口服,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野生栗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北京板栗产区也可采集到[1-5]。北京郊区县怀柔、密云等地板栗栽培面积较大,且板栗林具有宽敞的空间、优越的栗蘑生长所需环境因子,修剪下的废弃枝条能够提供足够的栗蘑菌棒制作材料,同时栗蘑产销不但能够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大都市乡村休闲旅游增加采摘、种养等体验式项目,使整个经济能够循环起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栗蘑栽培试验在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杏树台村进行,杏树台村属华北经燕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阶梯地带,全村海拔为200 m~1530 m,年平均气温6℃~8℃,夏季最高气温为35℃,冬季最低气温-29℃。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平均约为2500 h,无霜期约160 d,平均降水400 mm~600 mm,年平均湿度42.8%。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板栗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有板栗面积3.34×106m2,人均拥有板栗268株,大部分为10年以上树龄,正值盛果期,每年修剪下来的板栗树枝多达280 t。具备天然的栗蘑生产条件,同时该村本身及周边邻村有可观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与北京市区交通通达性较好。
根据栗蘑适宜出菇期确定菌袋生产期。北京地区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制备菌袋。4月开始栽培。如果生产量大,发菌室不够用,可提前到10月利用秋温发菌,栗蘑菌丝耐寒,菌袋可越冬贮存[6-9]。
2.1.1 备料
栗蘑栽培利用板栗树的枝杈加工成的木屑(颗粒大小为3 mm~5 mm),作为栗蘑栽培的主要原料。粉碎后的栗木屑经暴晒处理,装袋贮存备用。主料是栗木屑、棉籽壳,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无污染。辅料可用麦麸、玉米粉、蔗糖等,节约成本,要求同主料。
2.1.2 配方、拌料
本次试验采用的配方有2种:栗木屑45%、棉籽皮35%、麦麸10%、玉米粉5%、黄豆粉2%、糖1%、石膏1%、生长素1%,含水量调至60%;栗壳或栗苞(发酵软化粉碎)17%、栗树屑17%、棉籽壳34%、麦麸10%、玉米粉10%、糖1%、石膏1%、细土10%,含水量调至60%,pH值自然。
选择好配方,按配方称好原料,用拌料机按容量(一般每次拌50 kg干料)、按比例将木屑、棉籽壳、麦麸、石膏等倒进拌料桶,开启拌料机,干拌3 min~5 min,将糖和促生素用热水溶化,随水一起分3次~4次加入,每加1次水,搅拌一会儿,水加足后,要拌得绝对均匀,无干料团,水分均匀一致。若无拌料机,可人工拌料,人工拌料先干拌3次~4次,再将糖和促生素随水分次加入,来回拌3次~4次,加棉籽壳的料要用旧竹扫帚将棉籽壳打散、拌匀。随意抓把拌好的料,用手紧握时指缝应有水滴,但不流出,这种状态的混合料含水量约为60%左右。若培养料偏酸,可用5%的石灰水调节中和至5.5~6.5,培养料的pH值应掌握宁酸勿碱的原则,因为碱性会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
2.1.3 装袋
选用耐高温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脱袋覆土栽培的料袋较小,规格一般为18 cm×34 cm,厚0.05 mm,能装湿料1 kg左右。装袋时应将料面按平压实,松手后指印能恢复,表面平滑无褶。培养料装好后,在料中心扎1圆孔,方便接种后菌丝向下生长,最后套环加塞。装料时注意捡出料中杂物如木棍、铁钉等,以免扎坏菌袋。装好菌袋后要轻拿、轻放,袋口朝上,不能乱堆乱挤,防止菌袋变形或脱塞。
2.1.4 灭菌
一般农户用常压灭菌锅,容积可大可小,视生产量而定。常压灭菌锅经济实用,容量大,可自行建造,因灭菌温度不高于100℃,基质中的养分不容易破坏。当点火产生蒸汽时,打开下面的排气孔,排出冷空气。当有直冲蒸汽排出时,即可关闭排气孔,或保持少许排气。待锅内温度升到100℃后,需连续保持8 h~12 h。使用时注意菌袋在锅内不能挤压,层与层间要用层屉或菌筐分开,便于蒸汽在锅内均匀流通。
2.1.5 接种
接种是菌种生产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采用塑料接种帐,效果很好。塑料接种帐用宽3 m、厚0.5 mm的农用塑料薄膜制作。接种帐规格长3 m、宽3 m、高3 m,制作起来极为简单,先剪取长13.5 m的塑料薄膜作为接种帐的围墙,另取长3 m的薄膜作为帐顶。然后用塑料封口机或电烙铁将2块塑料膜沿边封好,在帐的一侧留有1条掩合的交接线,作为接种帐的门,供接种人员进出和通风排湿用,在接种帐4个顶角各系1条绳子,便于吊挂。
接种前先清理接种场地,再将接种帐吊挂起来,帐高2.5 m,余0.5 m折向帐内。然后将冷却(温度降到30℃)的菌棒搬入帐内,沿帐壁堆放,将塑料帐折起部分压紧、压实。帐中留1块空地,放接种桌和工作人员走动。准备就绪后,关闭接种帐进行消毒。一般在接种前8 h,用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密闭熏蒸4 h~6 h。接种时挑取蚕豆大小的1块~2块菌种,接入栽培袋内,要求菌种与培养料接紧。接种完毕后菌棒可就地培养,用种块直接封口,待菌丝团长到5 cm~10 cm后再摘帐。每次可接1000袋,接种时间5 h左右。
2.1.6 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培养室后,要立于培养架上,保温,室内湿度70%以下,避光培养,日通风1次~2次。15 d后加强通风,30 d后菌丝长满袋。表面形成菌皮,然后逐渐隆起,逐渐变成灰白色至深灰色,即形成原基,可进入出菇栽培管理。
2.1.7 栽培袋贮存
采用露地栽培的菌袋,发满菌后若不到栽培季节,可入库临时贮存,贮存最好在低温下进行,-5℃~-2℃冷冻可存2个~3个月;0℃~3℃可存1个~2个月,10℃以上贮存不要超过1个月。贮存方式以层架直放为佳,因场地限制堆放贮存时应掌握堆放高度不超过1 m,堆放时袋口相对,形成一条通气道。室内湿度大和温度高时,要在堆垛口撒石灰粉以避免污染。贮存时还应防止鼠害,定期检查室内温度和菌丝变化。
利用板栗林地空间,仿野生出菇环境,栗蘑品质优,不需要投入较多设施,栗蘑从栽植到出菇结束需约5个月。北方春季清明节前后,一般当地下5 cm向上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开始栽培,各地可根据当地气温条件适时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的可提前1个~2个月。
2.2.1 整地做畦
选好栽培场地后,挖东西走向的小畦,长3 m~5 m,过长不便管理且通风不好。畦宽50 cm,深25 cm~30 cm,畦间距80 cm,作走道及排水用。在畦四周筑成宽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挡水。挖出的深层土放一边做覆土用。畦做好后暴晒2 d~3 d,以消灭病虫害。栽培前1 d,畦内灌1次大水。水渗后在畦面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就行),石灰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土壤的pH值。撒石灰的目的是增加钙质和消毒。
2.2.2 脱袋排放
从上口用小刀纵向划开薄膜袋(先取下顶盖),然后用手撕开袋。如发现有杂菌斑,要用另一把小刀将杂菌块挖除干净,挖下的杂菌块放在1个专用桶或袋内,做远离菇场深埋处理。脱过袋的菌块应直立排放畦内,菌块之间要挨紧,做到上平,排完菌块后要及时覆土,覆土时应先把四周填完(畦壁用塑料薄膜衬上,以防杂土入畦),再向畦面覆土,覆土时要尽量将菌块间隙填满,厚度约1 cm~2 cm,然后用水管向畦内喷水,使土湿透,不要用大水,防止菌块浮起。等水渗透后,菌块缝隙出现,再覆第2层土,把缝隙填满后,菌块上覆土约1 cm~1.5 cm,再用水淋湿,外不露菌袋即可,然后搭盖小拱棚,罩膜,覆草帘压牢。
2.2.3 出菇管理
出菇前棚内挂温湿度计,以便更好地了解棚内温度、湿度变化。早春由于温度较低,不能及时出菇,要每隔7 d~15 d向畦内灌1次水。
经过20 d~35 d左右温湿度适宜的地下培养,菌丝开始扭结形成菇蕾,一般温度高,覆土薄,畦浅的出菇早,相反则出菇迟,原基形成后要注意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出菇期菌块含水量保持在55%~65%,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注意通风换气,原基形成后对氧气需求量迅速增加,此时应注意加大通风量,通风会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通风时间每次0.5 h左右,每天2次~3次,无风或阴天时可通风1 h。原基形成后,一般棚上草帘斜放(放在南面,北面露着),透光以棚里面能看书报程度即可。栗蘑的生长温度范围大多为14℃~34℃,最适温度为22℃~26℃,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就应采取调控措施,一是增加喷水次数,二是加盖遮阴物,三是加强通风,还可以在草帘上喷水以降低环境温度。为防止栗蘑菇体沾染沙土,原基分化后可在菇体周围摆放一些小石子(小石子之间应有2 cm左右的空隙,使用前需用石灰水做灭菌处理)。
总体而言,栗蘑生长所需环境因子情况如表1所示,北京郊区的板栗林绝大部分能够达到要求。
表1 栗蘑生长适宜环境条件
栗蘑从原基出现到采摘的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一般18 d~25 d可以采摘。应根据子实体生长状况来定,一般八成熟就可采摘。
采摘标准一是观察菌孔,幼嫩的栗蘑菌盖背面洁白光滑,成熟时背面形成子实层体,出现菌孔。栗蘑采摘以刚出现菌孔,尚未释放孢子,菇体达到七八分成熟时为采摘最佳时期;二是观察菌盖边缘,光线充足时,栗蘑菌盖颜色较深,可以观察到菌盖的边缘有一轮白色的小边,当小边白色变得不明显,其边缘稍向内卷时,即为适宜采摘期。适时采收,栗蘑香味浓,肉质脆嫩,商品价值高。采摘时注意不能损坏栗蘑根部下方,且采前不要灌水。栗蘑采摘后用小刀将菇体上沾有的泥沙或杂质去掉,轻放入筐,捡净碎菇片,清理好畦面。畦内2 d~3 d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 d后浇1次透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过15 d~30 d出下潮菇。栗蘑全部出菇结束后,需要做好场地处理,清理出所有的废弃菌棒,做远离菇场处理,并对出菇场地进行灭菌消毒,以备来年继续栽培使用。
2.4.1 诊断
一般来说北京郊区栽培栗蘑,杂菌病害有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等感染培养料或菇体,生理病害有栗蘑腐烂病、鹿角菇或空心菇等,虫害有烟灰虫、蛞蝓、鼠妇。
2.4.2 防治
(1)物理防治
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培养料,用前露天日光暴晒3 d~4 d,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培养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定期交叉喷洒消毒药品,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注意栽培场地要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厕和垃圾场,清除四周杂草,废料、污染物要深埋。
(2)药剂防治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每潮最多使用2次,施药后距采菇期间隔10 d以上。
对2008年和2009年试验地林下栽培的栗蘑作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见表2~表4。
表2 栗蘑林下栽培基础物料投入及成本
表3 2008年~2009年北京怀柔杏树台村栗蘑产量
表4 栗蘑林下栽培效益分析(667 m2)
从表2可以看出,林下栽培每667 m2基础物料成本为11900元,主要是栽培菌袋和搭建辅助设施小拱棚的投入。结合产量及售价,可得出目前在北京地区林下栽培栗蘑的每亩纯收益9100元,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且充分利用了果树生产废弃物。
北京郊区县尤其是板栗主产区有得天独厚的栗蘑生产条件,严格按照栗蘑栽培技术要求,产量可观。通过2年的生产试验,北京郊区县目前栗蘑林下栽培每亩纯收益高达9000元。同时也认识到,目前,在北京地区栗蘑生产规模还很小,在市场上也很难见到有栗蘑销售。生产出来的栗蘑一是零售给乡村旅游接待餐馆,这部分售价较高;二是配合旅游,做成采摘等项目,售价也高。因此,在未来扩大生产规模,栗蘑进入北京普通老百姓的餐桌的同时,应该加强栗蘑栽培菌袋生产工艺研究,降低投入成本,控制好产中环节,提高栗蘑产量和质量,还要做好产后的采收和贮运工作。最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栗蘑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环境因子的定量研究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1]潘崇环.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陈士瑜.灰树花与杨树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张一帆,曹均.循环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暴增海,马桂珍.栗蘑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3,12(4): 360-363.
[5]杨志斌,徐向阳,胡云三.利用板栗副产品生产食用菌技术的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134 (4):27-28.
[6]卜庆梅,王淑芳,黄清荣.灰树花脱袋覆土立埋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8):23-24.
[7]张连合,尹立红,王随心.栗蘑人工栽培须把握好 “五关”[J].中国食用菌,2003, 22(5):27-28.
[8]冉祥春,朱志刚.营养及环境因子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J].浙江食用菌,2008,16(3):20-22.
[9]许会才,王卫国,侯启昌,等.灰树花固态培养料成分和原料的帅选与优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