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丽,刘 宇,王守现,林秀敏,赵 爽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北京 100097)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食用菌产地都会有大量食用菌废料产生,特别是老产区和规模生产区,废弃的食用菌原料及生产后的废料尤其多[1]。如果不对这些废料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将会给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轻则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重则导致病虫害大量蔓延与危害,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糠废料中,含有大量菌体蛋白、多种代谢产物及未被充分利用的养料[2,3]。因此,对食用菌栽培废料进行再利用非常必要。
平菇(所)菌株,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提供。
母种:常规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棉籽皮80%、麦麸18%、糖19%、石膏1%。
设6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1:废料10%、棉籽皮70%、麦麸18%、糖1%、石膏1%;配方2:废料20%、棉籽皮60%、麦麸18%、糖1%、石膏1%;配方3:废料30%、棉籽皮50%、麦麸18%、糖1%、石膏1%;配方4:废料40%、棉籽皮40%、麦麸18%、糖1%、石膏1%;配方5:废料50%、棉籽皮30%、麦麸18%、糖1%、石膏1%;配方6:棉籽皮70%、麦麸18%、糖1%、石膏1%。
选用无杂菌、无虫害的、无霉变的白灵菇废菌糠,将菌糠晒干后,粉碎成花生米大小备用。按上述配方比例称重。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30袋。按上述配方称料,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60%左右,pH自然。采用17 cm×40 cm×0.05 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30 kg,高压灭菌2 h,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平菇(所)栽培种,置22℃~26℃培养室培养,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待菌丝满袋后移入菇棚,进行出菇管理,采收测定鲜菇产量。
待菌丝长满袋口约1 mm~2 mm后,每隔7 d测量1次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取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菌丝生长势分为4级,分别用1、2、3、4四个数值表示,数值1表示菌丝白、稀;数值2表示菌丝白、较密;数值3表示菌丝洁白、浓密;数值4表示洁白、非常浓密。
移入菇棚后的菌袋,进行常规出菇管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配方设置3次重复,每重复30袋。出菇采收后,测定各培养料配方的鲜菇重量,计算生物学效率,取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
不同废料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废料配方下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配方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3.2 mm·d-1,与其它配方比较,差异显著;生长势数值为4,菌丝洁白浓密,长势旺盛。其次为配方4、配方6、配方 2、 配方 1,生长速度分别为 2.75 mm·d-1、 2.73 mm·d-1、2.62 mm·d-1、 2.59 mm·d-1,生长势数值分别为 3、 3、 3、2。配方5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平均为2.25 mm·d-1,生长势数值为3。不同废料配方栽培平菇产量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废料栽培平菇各配方的生物学效率不同。配方5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平均为70.45%;其次为配方4,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9.54%;配方1的生物学效率最低,平均为60.26%。方差分析表明,配方5和配方4的生物学效率相比,差异不显著,与配方3和配方1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废料配方栽培平菇产量比较
废料栽培平菇时,可添加40%~50%的菌糠废料, 生物学效率显著优于对照棉籽皮配方,子实体性状与对照相比无差别。在发菌阶段,添加30%的菌糠废料,发菌速度明显优于其它配方,且菌丝洁白密致,生长势旺盛。因此,生产菌种时,也可适当添加菌糠,提高菌种质量。大面积栽培平菇时,可充分利用当地白灵菇栽培后的菌糠废料进行生产,不但能节省原料、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净化周围环境。另外,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平菇,其更高比例添加量的效果有待下一步研究。
食用菌菌糠的营养价值与食用菌种类、栽培原料的种类及降解程度有一定关系,未经过处理和发酵的菌糠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存在差异。因此,对菌糠的利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的目的,为更有效的提高菌糠的利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1]杨永权.食用菌废料的综合利用[J].上海蔬菜,2009(2):86-87.
[2]侯立娟.菌糠的营养价值及在栽培上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7):91-93.
[3]闵冬青.菌糠栽培鸡腿磨配方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7(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