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2010-07-16 07:10江朔晨卓闽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器质性室性胺碘酮

江朔晨,陈 萍,卓闽彬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及心脏病患者,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起猝死。胺碘酮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但长期服用,可出现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失调、心率减慢,甚至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稳心颗粒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小。2007年9月—2009年9月笔者采用中成药步长稳心颗粒及胺碘酮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9例,包括:(1)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30次/h);(2)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即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明显心悸症状。其中器质性心脏病53例,非器质性46例 (经器械检查未见有器质性心脏病)。排除:(1)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2)多器官功能衰竭;(3)洋地黄中毒;(4)显著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 (治疗组),胺碘酮组 (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9~71岁。对照组49例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0~74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基础病和 (或)去除诱发因素基础上进行服药,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2周。两组均口服胺碘酮片,规格0.2g,剂量0.6g/d,分3次口服,见效后改维持量0.1~0.2g/d。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1包/次,3次/d,冲水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查心电图1次/3~4d,治疗前后描记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肝、肾功能、胸部 X线片及血液T3、T4、TSH,记录心悸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增减情况。

1.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末2次或3次心脏听诊及ECG未见期前收缩,ST-T正常,或DCG示期前收缩减少75%以上,且期前收缩均为单发,ST-T正常者。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心脏听诊及ECG偶见期前收缩,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减轻1度;或DCG示期前收缩次数虽较前减少70%以上,但仍有连发期前收缩,ST-T正常或压低0.05mV者。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2 胺碘酮用量比较 治疗组病人1~3d内期前收缩基本消失,改用维持量 0.1~0.2g/d,胺碘酮 4周总用量为 4.4~5.4g。对照组病人5~8d内期前收缩基本消失,改用维持量0.2g/d,胺碘酮4周总用量为8.8~11.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患者均未有其他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T3、T4、TSH、胸部X线片与用药前无变化。

3 讨论

胺碘酮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小剂量胺碘酮可抑制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但使用胺碘酮可能发生心脏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在长期大剂量服用情况下。步长稳心颗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可延长内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并对心肌细胞的钠通道、L钙通道、整流钾通道和瞬时外向钾通道均有抑制作用,这是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同时不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反而使TDR缩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比单用胺碘酮效果好,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进而减少其不良反应,服用方便、安全、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器质性室性胺碘酮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