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多元学习平台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10-07-15 01:40许长华
中小学校长 2010年5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研

许长华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办好学校的根本就是培养一支精于教书善于育人的师资队伍。而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钻研教书育人的必经之路。因此,任何一个学校,若要做好教育育人这项工作,就必须为教师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增强师资培养意识,以师为本谋求发展

1. 校长的办学理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什么?是先进的设施设备?是优秀的师资队伍?还是好的生源?有一位高中的校长说:“学校办的好与坏关键是生源,生源的优劣决定学校的质量”。笔者不敢苟同,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应该是教师,一个好教师、一群好教师,只要教育得法,差的学生也可能培养成优秀学生。虽然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等存在着差异,但学生是可以培养、可以塑造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是爱尔维修的话”,卡尔威特坚信这一说法,结果他把儿子小卡尔威特——一个早产儿,先天不足,反应迟钝,显得极为痴呆,别人认为不可成才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成就卓异的法学家和研究但丁的权威。所以学校尤其是校长要有这种意识,心里要有教师这根弦,时刻想到的是如何帮助每一位老师都得到发展,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 内因与外因和谐共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多方面因素,但简单地讲有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二是环境的因素,即外因。我们知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目前青年教师都是师范毕业的,学历大都是大专或本科,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关键是自己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教育精神,有的老师经过三五年的学习实践很快成为教学骨干,有的则停滞不前,关键是自身。但是,也必须看到,在不同的学校,其环境、条件、机会也会有所差异,这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学校重视创造学习机会、搭建锻炼平台,那么,教师学习锻炼的机会就比较多,成长也会比较快。因此,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扶轮鼓翼,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倡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

3. 承认与尊重差异是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由于教师的工作经验、知识基础、家庭背景、敬业精神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队伍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差异进行分层培养。我校就提出“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优辅差,分层培养,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方针,按照学校师资情况分为:新教师“转轨入门期”、青年教师“成长期”、青年教师“成熟期”、“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原期”、“懈怠期”、“辐射期”等,按照不同层面的老师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如刚毕业竞聘进学校的青年教师,要求一年内掌握教学基本功,顺利进入“教学轨道”,第一年学校要安排一位同年段骨干教师跟踪指导,在这年里至少要经过四次“磨课”活动。一是新教师“诊断课”,即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备课上课,同年段老师与学科行政听课;二是新教师“汇报课”,即先自己备好课,然后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再上课,全校同学科老师及行政听课;三是新教师“公开课”,即先自己备好课,然后说课给指导老师及学科行政听,再换班上全校性公开课,教学内容由指导老师根据进度而定;四是新教师的“常态课”,即行政与指导老师的随机听课,在规定的周历时段里接受随机听课。

4.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教师的学习、培训以及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依据课改理念建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教研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教师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可以建立以校长室为龙头引领带动,教导处、教科室为组织、指导与协调,以学科组为研究共同体,以年段教研组为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个人为实践者的教学教研网络,构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准教学骨干”的名师梯队培养体系。另外,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以保障培养体系的形成,如《校本教研组织机构与职责》、《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等。

二、构筑学习文化,促进专业成长

1. 鼓励学历进修,培育学习意识

学校鼓励教师在职参加学历进修,以学历进修作为构建学习文化的起点,通过函授自学晋升学历,这是教师的内在需求,有其原动力、内驱力,这不但可以充实自我,而且可以培育一种学习意识,让老师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

2. 重视多元培训,创造学习机会

积极争取与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课改以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变革,如何迎接着一连串的变革挑战?毫无疑问的就是要加强学习培训。课改提倡先培训后上岗,这是明智的举措,课改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培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只有观念转变,实践才有方向,导向正确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学校积极争取让人人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这是课改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如课改管理者培训、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同时要求学习培训后要开展间接传经送宝,这样促使培训者要善思考重内化,同时让全体教师也能感受到培训的精髓,分享学习的快乐。正是由于有这样多元的培训,才使得课改的“知”、“思”、“行”协调发展。

3. 重视专家引领,树立学习典范

如何丰富教师教育内涵?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层面的学习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丰富教师的教育内涵、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工作,让老师亲身聆听和感受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精神,以专家的专业风范为引领,以启迪人的心灵为目的,提升教师育人的品质。

4. 创设交流机会,拓展学习空间

重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经常性地派教师到各地参加各级教研部门及兄弟学校举办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回校后组织介绍活动精神,研讨学习借鉴他山之玉;同时,争取机会,主动承办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承办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学校既可以分享专家、名师、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又可以与他们直接互动。派老师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与承办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虽然需要一定的资金,但这对教师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应该说创造这样的交流学习机会,既有专业理论引领,又有活动实践经验;既有思想内化碰撞,又有心灵交汇互动;既有理论素养提升,又有实践经验的提炼,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 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求诉。书又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展“读书论坛”,每周一个老师向大家介绍其读的书的作者、书名、背景、内容、思想精髓、读书心得,并推荐给同事,一个学期一届,这样既节省钱又能博览全书。这里所倡导开展的读书活动,不是单纯的读教育专业书刊,而是要求博览群书,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以开拓教师的知识面,丰富人生阅历,吸取精华、提升素养、不断完善自我。读书活动应该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行为,交流学习体会应该是教师的自觉做法。

6. 充实先进设备,拓展学习空间

网络教育已是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为了拓展教师的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利用校园网络拓展学习渠道,丰富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手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为班级配备多媒体,为教师配备电脑,并建立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这样教师可以在局域网内建立各种专栏,如课改心得、师德论坛、博客教研沙龙、班级博客等供大家学习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专业素养

1. 构建“四个论坛”,提升学习质量

建设一支精于教书、善于育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这是我校在实施课改以来师资建设的新举措。“四个论坛”即“师德论坛”、“教育智慧大家谈”、“读书论坛”、“骨干教师论坛”。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这四个论坛。论坛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每一位老师不分年龄、学科,人人都有机会上台谈经说法,讲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读书心得、学习体会,谈实践、谈体验,谈感悟,里面蕴涵着不少人生哲理、育人经验、教育智慧,与大家共同分享,互相借鉴学习,给人以启迪。论坛体现了老师心灵的美,他们把关爱学生视为师德的基础,师德的核心;把教育智慧、教育精神视为教育技艺的灵魂;把学习视为提升自己素养的食粮;把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快乐,学生的发展,当作自己的收获,自己的快乐,自己的人生追求。

2. 坚持“八种课堂”,激活校本研究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与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决定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发展。课改以来,我校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坚持以课堂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目标,以教研学习共同体为研究单位,强化校本教研,扎实开展“八种课堂”的研究活动。

“八种课堂”即随机听“常态课”,课堂是开放的,学校行政、教师可以随时进入课堂听任何一位老师的“常态课”,促使老师绷紧课堂这根弦,重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新教师“汇报课”,凡是新竟聘进入学校工作的老师,不管是刚毕业的老师、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都要向全体老师上一堂“汇报课”;年段“教研课”,每学期每个教研组的成员都要根据教研专题向本组老师展示一堂公开课作为“教研课”;青年教师“成长课”,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给压力、给机会、给平台,以师带徒的形式,要求每位年青教师每学期要向全校教师上一堂观摩课,而后由指导老师与听课老师一起“把脉”,给予业务上的点拨;青年教师“比赛课”,每三年一次的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素质比赛,每一位青年教师不分学科必须参加现场写作与课堂教学比赛;高级教师“展示课”,为了克服高级教师的“高原区”,消除“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我们开展了高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使他们保持传、帮、带的作用,三年一轮的高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人人必须参加;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了激活骨干教师的上进心态,防止出现“懈怠期”,每两年每位骨干教师都要上一堂示范课;观摩研讨课,每学年学校至少要举行一次开放周,与兄弟学校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等为老师们创造实践平台。

学校坚持行政与教学骨干一起随机听课,深入研究常态课;坚持以优化常态课为核心基础,创设“观摩课、示范课”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以求实求新的课改态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教师是“扩音器”,学生是“收录机”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又不盲目追求“时尚”,以单一的以“学为中心”,教师盲目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于目标以外的“假中心”;而是坚持“双主体”的原则,师生互动学习,教学相长,和谐发展,构建一个“民主、互动、和谐、高效”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既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的培养,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我的场景。

“磨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每次听课后都能及时召开多层面的反馈交流研讨活动,有教研组为单位的、有教研组长层面的、有校际学科组的、有年段跨学科的、有全校性跨学科的等。研讨前要求听课者要做到:听课前要熟悉教材,自己有个教学思路;听课要专心、要善于思考、要认真做好记录;课后要全面反思、要写好反思;讨论时要积极、要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接纳他人的好方法好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八种课堂”为校本研究提供多层面多元化的丰富的研讨资源,为构建校本教研文化奠定坚实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厚的素材,为构建和谐课堂、生态课堂打下丰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不在乎谁上得好谁上得差,重在于参与中发展提升自己,参加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自己在成长,深深体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意义。

3. 倡导实践反思,提高教学效益

反思是课改以后,着力提倡的做法,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实用价值,最简朴有效的自我教育、自律教育。我们倡导教学反思不要成为老师的一种累赘,而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反思的好处。对教师群体来说,我们不要求课课写反思,但是老师自己认为成功的课、满意的课、失败的课、遗憾的课、课堂生成资源多的课、预设与生成矛盾突出的课等要写教学反思,并提供给大家分享,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反思的好处,润浸于教师心灵。

4. 协作研究辐射,促进均衡发展

为了发挥实验、示范的辐射作用,我校与其他学校结为帮扶协作研讨的研究共同体。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申报了泉州市级课题《学生差异性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研究》,面对不同层面的学校的学生,协作研究学生差异性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更有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区域性小学的均衡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协作校的研讨活动,可以调动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 创造锻炼机会,提升专业素养

鼓励与支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下乡支教讲学,同时推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市外各地参加讲学及带课交流。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之所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校成为教师“利器”之乐园,让我们共同为乐园添砖加瓦。

(作者: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汪明慧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研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