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赵双群,江 涌,刘红飞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3.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目前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能源问题更加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焦点。寻求清洁、环保、无污染的可再生材料也成为化学电源所关注的焦点。锂离子电池以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和新型交通工具中得到普遍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中,正极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LiCoO2结构比较稳定,电化学性能优异,是目前已商品化比较成熟的正极材料。但是这种材料的抗过充电性能差,在较高的充电电压下比容量迅速下降。更主要的是钴资源匮乏,有毒,价格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钴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大型的储备电源方面[1]。
1997年,Padhi[2]等人提出橄榄石型LiFePO4正极材料,它具备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无污染、安全性能高、所得材料无吸湿性[3]等优点。并且它有较高的比容量(理论比容量为170 mAh/g,比能量为550 Wh/kg) 和较高的工作电压(3.4 V),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池的比容量也会显著提高,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正极材料。
但是由于自身的晶体结构的缺陷,LiFePO4具有极低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阻碍了其在商业化电池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的电子导电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克服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3-9]:通过添加导电剂(碳、金属)包覆在LiFePO4表面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在LiFePO4晶格中添加少量金属离子,如:Al3+,Cr3+,Zr4+取代 Fe2+的位置,提高离子的导电速率。碳包覆可得到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但此方法只是一种表面行为,主要改变的是LiFePO4颗粒之间的电导性能,对颗粒内部导电影响非常小;而金属离子掺杂能够引入缺陷,也是一种改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可从晶体内部制造材料晶格缺陷而有效调节材料电化学性能。考虑到两者的特点,我们将包覆和掺杂结合做改性,在制备过程中同时加入导电碳源和所掺杂的金属离子。将二者兼顾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材料导电性的目的。
选择蔗糖为碳源,掺杂量为12%。选择Cr2O3、WO3作为取代锂位的金属离子掺杂物制备样品Li0.98M0.02FePO4/C(M=Cr、W);ZrO2、NiO3为取代铁位的金属离子掺杂物制备样品Li1.03M0.02Fe0.98PO4/C(M=Zr、Ni)。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改性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分别按 Li0.98M0.02FePO4/C(M=Cr、W)及 Li1.03M0.02Fe0.98PO4/C(M=Zr、Ni) 的化学计量比称取 FeC2O4□2H2O(化学纯),Li2CO3(分析纯),NH4H2PO4(分析纯)和掺杂化合物,并添加一定量的蔗糖作为还原剂和碳源。掺杂化合物为:Cr2O3(光谱纯)、WO3(分析纯)、ZrO2(分析纯)、Ni2O3(光谱纯)。称取后添加适量丙酮作为分散剂在玛瑙研钵中研磨2 h左右,充分混合后置于石英玻璃管中。在有氩气(99.999%)保护的自行改装的程序温控炉内煅烧14 h,之后氩气保护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得改性正极材料。
样品采用日本理学D/max-2200 XRD分析仪对不同掺杂量的合成材料进行结构分析。所用参数为:Cu靶、30 kV、50 mA、扫描速度2(°)/min、扫描范围10°~70°。采用日本岛津SSX-550型电镜,观察不同合成方法及不同物质、不同比例掺杂时产物的几何形貌、粉末颗粒大小及颗粒的分布;利用其能谱仪附件对试样进行元素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
制得的正极材料与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按80∶10∶10的质量比混合后,充分研磨并制成正极片,在真空干燥箱中120℃干燥12 h备用;以金属锂片为负极,采用聚乙烯复合隔膜,电解液为1 mol/L LiPF6/[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组装成2032扣式实验电池。用LAND-CT2001A型电池测试仪,采用恒流充放电的方法测试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其中充放电速率为0.1 C和0.3 C,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5~4.2 V。
图1 Li0.98M0.02FePO4/C(M=Cr、W)的XRD图谱Fig.1 XRD patterns of Li0.98M0.02FePO4/C(M=Cr,W)
图1和图 2分别为 Li0.98M0.02FePO4/C(M=Cr、W),Li1.03M0.02-Fe0.98PO4/C(M=Zr、Ni)的XRD衍射图。由于蔗糖和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很少,掺杂离子以固熔体形式存在于LiFePO4晶格中,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故图中没有观察到杂质峰,所有衍射都保持与JCPDS卡中的40-1499卡片相对应,表明样品是单一的橄榄石型结构。图中,各X-射线图谱都表现的尖锐光滑,说明蔗糖的加入使磷酸铁锂晶体结构更加完善。金属Cr3+、W6+的体积比Li+、Fe2+体积小,不论占据锂位或铁位,均会引起晶胞体积缩小,根据掺杂机理[10],Cr3+、W6+更倾向于占据锂位。在LiFePO4结构中,Li+平行于c轴排列,所以Cr3+、W6+替代锂位会引起c轴缩短。所以这两种离子的掺入具有抑制材料晶粒生长的作用。而图2中,根据掺杂规律Zr4+、Ni3+更倾向于占据铁位。四种掺杂所得的衍射图都没出现杂质相,说明金属离子掺杂正如我们分析的那样占据了锂位或铁位。因为如果离子未进入掺杂位,晶体结构中势必会出现某种元素过量,在XRD图谱中出现杂质相。
图3为掺杂 Cr3+、W6+、Ni3+、Zr4+时橄榄石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能谱图。从图3可看出几种金属离子对颗粒都有一定的渗入作用;能谱图表明金属离子渗入的同时标明了活性碳的含量,直观上含碳量高低可以显示碳包覆效果明显与否,对比四种样品,掺杂量是相同的,图3表现出活性碳的存在量非常相近且非常明显,说明活性碳材料对材料有明显的包覆作用,会对材料导电性提升起作用。
图4为试样的颗粒形貌。其中(a)、(b)为Li0.98M0.02FePO4/C(M=Cr、W)的 SEM 图,(c)、(d)为 Li1.03M0.02Fe0.98PO4/C(M=Ni、Zr)的SEM图。可看出磷酸铁锂的颗粒形貌基本为圆形,平均粒径约在5μ m左右。同时发现磷酸铁锂晶体生长完整,颗粒比较均匀,复合改性后的正极材料颗粒比较细小,形貌比较平滑。细小的颗粒使锂离子的嵌入/脱出更加容易,利于材料电子导电性能力的提高。
图4 复合材料的SEM图Fig.4 SEM images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des
图5为复合改性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复合改性后的Li0.98M0.02FePO4/C及Li1.03M0.02Fe0.98PO4/C材料与单纯包覆或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的磷酸铁锂材料比较,电化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单纯包覆时LiFePO4/C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41.8 mAh/g,离子掺杂改性最高比容量为147.7 mAh/g,复合改性后,Li0.98M0.02FePO4/C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了152.2 mAh/g,超过了单一改性的材料。改性后材料Li0.98M0.02FePO4/C(M=Cr、W)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 151.1、152.2 mAh/g;Li1.03M0.02Fe0.98PO4/C(M=Ni、Zr)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1、140.3 mAh/g。
图6为改性后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图。其中,前20次循环的充放电倍率为0.1 C,后10次采用的充放电倍率为0.3 C。复合改性后,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平稳,充电平台在3.5 V左右,放电平台在3.4 V左右,极化相当小。材料的极化情况与比容量有很大关系,极化越小,比容量越大。从材料的循环性能图上看来,材料的前几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不太稳定,这主要是材料活化不完全所致,是固相合成法不可避免的一个缺点。但在几次不稳定的循环之后,材料的循环性能趋于稳定,且有上升的趋势。Li0.98Cr0.02FePO4/C材料在第12次循环时比容量达到最大值为157.3 mAh/g;Li0.98W0.02FePO4/C在17次循环时比容量达到最大值156.8 mAh/g;Li1.03Ni0.02Fe0.98PO4/C在第11次循环时比容量为155.6 mAh/g,达到最大值;Li1.03Zr0.02Fe0.98PO4/C到第13次循环时比容量达到最大值144.5 mAh/g,都远远高于单纯改性时材料的比容量。说明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非常稳定,20个循环后衰减率最小的仅为2%,即使Zr的极化略大些,它的衰减率也只有5.9%。在0.3 C的充放电倍率下,材料依然能保持比较好的循环性能。Li0.98W0.02FePO4/C在大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2 mAh/g,且此时材料的循环性能也表现得非常优异。在1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26.3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因此,复合改性能有效抑制材料容量衰减,从根本上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橄榄石型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
(1) 通过复合改性制备的正极材料Li0.98M0.02FePO4/C(M=Cr、W)和 Li1.03M0.02Fe0.98PO4/C(M=Zr、Ni)都为单一的橄榄石型结构,根据掺杂机理各掺杂离子进入到晶体结构取代了相应的锂位和铁位;改性后材料晶体生长完整,颗粒比较均匀,且材料的颗粒比较细小,形貌比较平滑。可有效解决材料电子电导率低的问题;(2)改性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现优良。充放电倍率为0.1 C时,Li0.98M0.02FePO4/C(M=Cr、W)的最大充放电比容量分别可达到 157.3、156.8 mAh/g;Li1.03M0.02Fe0.98PO4/C(M=Ni、Zr)的最大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55.6、144.5 mAh/g。在大电流倍率下,材料仍表现出很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Li0.98W0.02FePO4/C在大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0.2 mAh/g,在1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26.3 mAh/g,容量保持率为97%。
[1]曹艳军,龙翔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3):16-18.
[2]PADHI A K,NANJUNDASWAMY K S,GOODENOUGH J B.Phospho-olivines a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J].J Electrochem Soc,1997,144(4):1188-1194.
[3]胡成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4]LIN Y,GAO M X,ZHU D,et al.Effects of carbon coating and iron phosphid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FePO4/C[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8,184:444-448.
[5]YING J R,LEI M,JIANG C Y,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density spherical Li0.97Cr0.01FePO4/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158):543-549.
[6]阮艳莉,唐致远,郭红专.Mn掺杂LiFePO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8,39(5):747-750.
[7]陈学军,赵新兵.一步固相合成Nb掺杂LiFePO4/C及其电化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0(16):1665-1671.
[8]LI G,AZUMA H,TOHDA M.Optimized LiMnyFe1-yPO4as the cathode for lithium batteries[J].J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02,149(6):A 743-A 747.
[9]PARK K S,SON J T,CHUNG H T,et al.Surface modification by silver coating for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FePO4[J].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04,129(5):311-314.
[10]CHIANG Y M,CHUNG S Y.Micoscale measur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dope LiFePO4[J].Electrochemical Solid State Lett,2003,6(12):A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