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标,杜鸿达,李宝华, 康飞宇
(1.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所,广东 深圳 518055;2.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
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LTO)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与岩盐结构Li7Ti5O12的两相转变,使得它在1.5 V左右有一个平稳的电压平台。在两相转变过程中,晶格体积变化极小,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由于电压平台较高,不会发生析锂现象,安全性能也比传统的炭阳极材料好[1]。
LTO的电子导电性较差,限制了它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一般采用掺杂或炭材料包覆的方法改善电极的电子导电性[2-4]。炭材料作为导电添加剂,在电极中形成导电网络,可以很好地改善电池的大电流性能。对于LTO/C复合电极,炭材料分散相的维度对复合电极的导电性能有重要的影响[5]。在本课题中,作者选择了三种不同维度的炭材料[乙炔黑(AB)、纳米碳纤维(CNF)、膨胀石墨微粉(EG)],研究了LTO/C复合电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以Li2CO3、金红石型TiO2为原料,称量配比时Li2CO3较化学计量比过量5%,球磨混合均匀后在Ar气氛下以5℃/min升温至800℃,保温12 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LTO。同时预先在原料中加入CNF,其它过程与LTO的合成过程相同,合成CNF-LTO。
按照80∶10∶10的比例称取LTO、导电剂(AB、CNF或EG)、粘结剂聚偏氟乙烯 (PVDF),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搅拌混合均匀制备浆料,涂布在Al箔上,烘干后冷压,冲成直径为14 mm的小圆片,在120℃下真空干燥12 h。在充满Ar气的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1 mol/L的LiPF6/(EC+DEC)(1∶1,体积比)溶液为电解液装配成2032扣式半电池,隔膜为Celgard 2400微孔聚丙烯膜。静置24 h后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用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JSM-639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与导电剂的分布。
恒流充放电测试采用Land电池测试系统在1~2.5 V范围内进行,放电倍率分别为 0.1、0.5、1、2、4 C。用 Zahner IM6ex电化学工作站在100 kHz~10 mHz范围内对半电池进行阻抗测试(EIS),振幅为5 mV。在多通道恒电位仪(Biologic VMP3)上测试1~2.5 V的循环伏安性能(CV),扫描速率为0.1 mV/s。
图1所示为LTO的XRD图谱,各衍射峰均与标准图谱相吻合。
图1 LTO的XRD图谱Fig.1 XRD pattern of LTO
加入导电添加剂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LTO颗粒都能与集流体建立良好的电子通道,AB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自发团聚成类似葡萄串的结构,加入LTO中,能够与活性材料很好地分散,形成电子导电网络。通常用其作为LTO的导电添加剂,但是点状的AB颗粒必须互相接触才能保证导通,在较远的距离上形成完整网络需要的AB量很大,所以考虑在AB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一维线状的CNF与二维片状的EG来改善由AB形成的小网络的连接,形成一个更有利于电子和离子输运的通道。
分别采用AB、AB+CNF(质量比1∶1)、AB+EG(质量比1∶1)作为LTO导电添加剂。EG是采用在H2SO4中浸泡过的插层石墨快速加热制备的[6],它在二维面上的直径约为5 μ m;CNF长度约为5μ m,直径为20 nm左右。
图2为冷压后膜片的扫描电镜图片。可以看到,如图2(a)所示,AB均匀分布在LTO颗粒周围,形成了导电网络。CNF也均匀分布在电极中,并且会和多个AB网络接触,而且CNF的形状有直有曲,说明在涂膜和冷压的过程中,CNF会因受力而自由变形。如图2(b)所示,与CNF相比,EG的分布也较均匀,没有发现团聚,但EG的单片面积较大,变形和相互接触的情况较少。
图3所示为分别采用这三种导电添加剂时,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循环性能以及0.5 C时的放电曲线。在0.1 C放电时,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约为170 mAh/g,接近LTO的理论比容量175 mAh/g。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各样品的比容量逐渐下降,其中当采用(AB+CNF)作为导电添加剂时,LTO在各个放电倍率下比容量均最高;当采用(AB+EG)作为导电添加剂时,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LTO的比容量衰减最快。
图3 使用各导电剂(a)0.5 C放电曲线(b)不同放电倍率循环性能Fig.3 (a)Discharge curves at 0.5 C with different conducting additives and(b)cycle performances at different discharge current densities with different conducting additives
图4所示为各复合电极在100 kHz~10 mHz的阻抗谱(EIS)图,内图为半电池等效电路图,其中 Rs、Rct、Cd、Zw分别表示溶液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双电层电容以及韦伯阻抗。比较各样品的电荷转移电阻,发现以(AB+CNF)为导电添加剂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极的导电性,使得在大电流放电时,LTO能够保持较高的比容量;而EG的存在会降低电极的电导率,使LTO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较差。这与前面的不同倍率下放电性能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图2的扫描电镜图可以发现,CNF在LTO晶粒间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导电网络,乙炔黑分布在导电网络的周边,这种三维网络的结构对电子的输运是极为有利的[7];片状的EG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但在放电电压内,其Li+扩散性能较差,且单片面积较大,它在LTO晶粒间的无序排列势必会对锂离子的扩散造成阻碍,另外,在图2(b)中可以看到,这种二维结构的EG与LTO晶粒间的连接性较差,不利于电子的快速输运,降低LTO大电流放电性能。
图5 AB与CNF作导电剂时的(a)放电曲线(b)阻抗谱Fig.5 (a)Discharge curves(b)EIS with AB and CNF as conducting additives
进一步考察了当分散相CNF的含量继续增加,导电添加剂全部使用CNF时,LTO/CNF复合电极的性能,图5(a)所示为用CNF与AB作导电添加剂各自在0.5 C和1 C的放电曲线。单独使用CNF作导电添加剂时,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LTO的比容量衰减较使用AB时快。虽然CNF能够在LTO晶格间形成一个利于电子输运的三维导电网络,但是由于CNF的导电性能比AB差,总的效果仍然不如使用AB。比较图5(b)的阻抗谱可以发现,使用CNF作导电添加剂的电荷转移电阻高于使用AB时的。
从前面的结果可以看到,LTO/(AB+CNF)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我们同时考察了分散相CNF添加次序对电极的性能影响,比较了CNF-LTO/AB(LTO∶CNF∶AB=80∶5∶5)复合电极与LTO/(AB+CNF)的性能。
图6所示为在LTO烧结前加入CNF后合成的CNF-LTO的XRD图谱,除CNF以及残留TiO2的峰外,其它各峰均对应于LTO标准卡片的峰位,CNF的加入不影响LTO的合成。
图6 CNF-LTO的XRD图谱Fig.6 XRD patterns of CNF-LTO
图7所示为LTO与CNF-LTO的扫描图片,可以看到,CNF-LTO晶粒较为规则,近似于球形,晶粒分布较为均匀,对比没有添加CNF的LTO,晶粒尺寸有所减小,说明CNF的添加能够有效阻止晶粒长大。
图7 SEM照片(a)LTO(b)CNF-LTOFig.7 SEM photographs of(a)LTO and(b)CNF-LTO
图8(a)所示为CNF-LTO/AB复合电极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曲线,图8(b)为与LTO/(AB+CNF)在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性能比较,可以发现,CNF-LTO/AB电极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容量衰减较慢,在2 C时的放电比容量约为112 mAh/g,较LTO/(AB+CNF)复合电极该倍率下的容量高出约15%。
在图9的CV曲线中可以看到,CNF-LTO/AB电极的氧化还原峰值电流较LTO/(AB+CNF)大,氧化还原电位的电位差也较小,表明电极极化较小,主要是烧结前加入CNF后形成的规则均一的LTO晶粒有利于电子和离子的快速输运,从而提高了LTO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图8 CNF-LTO/AB(a)不同倍率放电曲线;(b)与LTO/(AB+CNF)的循环性能比较Fig.8 Discharge curves of CNF-LTO/AB(a)at different rates;(b)cycle performance compareison between CNFLTO/AB and LTO/(AB+CNF)
比较了三种不同维度的炭材料(AB、CNF、EG) 对于LTO/C复合电极的性能,以及CNF添加次序对LTO的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导电添加剂中加入一定量的CNF,可以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有利于电子输运,LTO/(AB+CNF)复合电极表现出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但由于CNF的导电性较差,单独使用CNF作为导电添加剂时,LTO/CNF电极性能较LTO/AB差;(2) 二维片状结构的EG与LTO晶粒之间的连接性较差,且在放电电压内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单片面积较大,阻碍了锂离子的快速输运,它的加入不利于LTO的大电流放电;(3)LTO烧结前,预先在原料中加入CNF有助于形成形状规则,晶粒尺寸均匀的LTO,并能阻止晶粒的长大,有效地提高了LTO的电化学性能。
[1]唐致远,阳晓霞,陈玉红,等.钛酸锂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7,31:332-336.
[2]ZHAO H L,LI Y,ZHU Z M,et al.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4-xAlxTi5O12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Eletrochimica Acta,2008,53:7079-7083.
[3]WANG G J,GAO J,FU L J,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carbon coated Li4Ti5O12anode material[J].J Power Source,2007,174:1109-1112.
[4]HUANG J,JIANG Z Y.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4Ti5O12/carbon nano-tub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J].Eletrochimica Acta,2008,10:101.
[5]南策文.非均质材料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5-79.
[6]GU J L,LENG Y,GAO Y,et al.Fracture mechanism of flexible graphite sheets[J].Carbon,2002,40:69-76.
[7]LI X L,KANG F Y,BAI X D,et al.A novel network composite cathode of LiFePO4/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2007,9:66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