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添加剂对金属锂电极的表面改性

2010-07-01 01:18朱永明张翠芬
电源技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组份电解液预处理

高 鹏,朱永明,张翠芬,李 宁,

(1.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应用化学系,山东 威海 264209;2.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金属锂具有高达3860 mAh/g的理论比容量和很低的氧化还原电势,是理想的电极材料,因而金属锂二次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金属锂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易产生锂枝晶,若枝晶从极板脱落,则导致电池容量降低[1];若枝晶逐渐生长,则会刺穿隔膜延伸至正极导致内部短路,引起火灾或爆炸[2]。为了抑制锂枝晶,提高锂电极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国内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采用新型电解质体系提高界面相容性[3];加入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电极进行表面改性[4],以及改进金属锂电极的制备工艺[5]等。

研究表明,将锂电极在1,4-二氧六环中进行浸泡预处理,可使金属锂电极的性能有较大提高[6]。表面预处理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表面改性方法,但从规模生产方面考虑,如果能把1,4-二氧六环作为添加剂直接加到电解液中,让锂负极在循环过程中进行表面自处理,则会节省预处理这一道工序,简化生产工艺。但至今仍无相关研究成果。我们首次研究了电解液中添加1,4-二氧六环对锂负极的表面改性效果,并与锂电极在1,4-二氧六环中进行浸泡预处理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

1 实验

1.1 锂电极制备

在充满氩气的干燥手套箱内将锂带(电池级,厚度95 μ m)与集流体电解铜网(电池专用,厚度50μ m,100目)预压在一起,然后再在平压机上以适当压力平压,使锂带与集流体结合牢固,将其冲切成直径14.0 mm的圆极片 (理论容量30 mAh)备用。

1.2 电池组装

电解液:(1)空白电解液:EC∶DMC∶DEC=1∶1∶1,1 mol/L LiPF6;(2)组份 A:空白电解液:1,4-二氧六环 =90∶10(质量比);(3)组份B:空白电解液:1,4-二氧六环 =98∶2(质量比)。

组装以下四种电池:(1)锂电极为负极,LiCoO2为正极,采用上述三种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三种R2016扣式电池。其中正极片直径为15.5 mm,隔膜直径为18.5 mm。(以下简称为无处理、组份A和组份B电池);(2)将制备好的锂负极在1,4-二氧六环(分析纯)中进行表面浸泡预处理,处理过程为在预处理液中浸泡2 min,浸完后放置5 min。然后按上述方法在空白电解液中组装电池。(以下简称为预处理电池)

1.3 电性能测试

将制备好的钮扣电池在LAND电池测试系统(CT2001A型)上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循环制度如下:以0.5 mA(锂负极电流密度0.325 mA/cm2)恒流充电至电压达4.2 V,以4.2 V恒压充电1 h或至电流降至0.02 mA止,静置5 min,以1.0 mA(锂负极电流密度0.65 mA/cm2)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7 V,静置5 min,跳转至第1步。循环期间室温为(24±2)℃,相对湿度为55%±5%。为了防止偶然误差,每种电池均制作5只进行性能测试。

1.4 组份B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

采用以下放电制度对用组份B作电解液制作的钮扣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以5.0 mA(锂负极电流密度3.25 mA/cm2)恒流充电至电压达4.2 V止;以4.2 V恒压充电1 h或至电流降至0.2 mA止;静置5 min;以5.0 mA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8 V止;静置5 min;跳转至第1步。

2 结果与讨论

2.1 循环性能比较

图1给出了四种电池的放电容量衰减曲线。可以看到,无处理锂电池在第25次循环时容量迅速下降,显然是锂枝晶引起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所致。用1,4-二氧六环预处理后,使锂的利用率增加约10%,循环寿命也大大增加,4 mAh以上的寿命超过了100次,而且容量衰减也较平稳,说明1,4-二氧六环与锂反应生成的表面膜比较稳定,有利于锂离子的迁移,也不会过早生成枝晶。电解液使用组份A与组份B时,首次充放电容量都不高,而到了第2次循环有了明显的增加,然后容量基本保持稳定,说明电极存在活化过程,首次循环后1,4-二氧六环与电极生成的SEI膜才达到基本稳定状态。组份B的利用率基本与用1,4-二氧六环进行表面处理持平,而且循环寿命也达到了95次以上。组份A的循环性能明显优于无处理电池,但放电容量却比组份B低0.5 mAh左右,可能是由于其1,4-二氧六环含量较高,使电导率降低,影响锂离子的迁移,使利用率降低。

图1 四种电池放电容量衰减曲线Fig.1 Cycle curves of different cells

循环效率及品质因数是衡量锂电极循环性能的重要指标。表1给出了各种电池的在放电深度为80%(放电容量超过最大放电容量的80%,80DOD%) 的循环寿命内的循环效率及品质因数对比。循环效率E由式(1)计算得出,品质因数FOM也称为锂的转换次数,定义为一个锂原子转变成电化学非活性时完成的循环次数,由式(2)计算得出[7]:

表1 循环效率及品质因数对比(80DOD%)Tab.1 Comparison of cycle efficiency and FOM(80DOD%)

式中:S为所有循环(80DOD%)放电容量之和,B为所有循环充电容量之和,C为锂负极理论容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与无处理电池相比,其他三种电池的循环效率都有提高,品质因数更是大大提高,但组份A与组份B比预处理电池稍差一些。

2.2 放电性能比较

在电池性能的测试中,电池的容量及循环次数不是衡量电池性能的唯一指标,还应综合考虑其电压特性。为了比较不同1,4-二氧六环处理对放电性能的影响,图2给出了不同处理方式后电池在第3次、第15次、第50次及第80次循环的放电曲线。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他三种电池的放电平台电压比无处理的电池增加了近100 mV;组份A的放电平台与预处理基本相同,50次循环以后,虽然组份A的放电容量小,但在3.6 V以上放出的容量却与预处理差不多;组份B前15次与组份A和预处理基本相同,但第50次循环的放电平台明显增长,第80次循环的放电平台比另两种高了80 mV左右。组份B的总放电容量与预处理基本相同,但3.6 V以上放出的容量却比预处理高很多,大大改善了高次循环的放电性能。

图2 第3次(a)、第15次(b)、第50次(c)及第80次(d)循环的放电曲线Fig.2 Discharge curves of(a)3rd,(b)15th,(c)50th,and(d)80th cycles

2.3 组份B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因为组份B取得了较好的自改性效果,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改性效果,又进一步研究了其大电流放电性能。图3给出了放电容量衰减曲线。图4给出了第5次及第20次循环的放电曲线。

图3 组份B大电流放电容量衰减曲线Fig.3 Capacity decay curve of component B under large current discharge

图4 组份B大电流放电曲线Fig.4 Large current discharge curves of component B

从图3可以看出,用5 mA(锂负极电流密度3.25 mA/cm2)进行充放电使电池容量损失较大。它的放电容量在第2次最大,达到4.92 mAh,但第3次循环即出现较大下降,在前15次循环中基本稳定在4.5 mAh左右,比小电流充放损失约10%的容量。它的循环寿命可达30次。从图4来看,大电流的放电性能也较好,第5次循环的放电平台在3.85 V左右,第20次循环的放电平台在3.8 V左右,放电容量仍为初始放电容量的92.3%。在文献[8]中以2.9 mA/cm2的电流密度对锂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第11次循环放电容量就衰减到了初始放电容量的40%。因为大电流充电时,锂的沉积过程进行得很快,在沉积部位局部充电电流密度大,易产生较薄的针状锂,放电时易被切断而成为“死锂”,这就导致了锂电池的大电流充放性能不佳。这也是困扰锂电池应用的一个难题。比较而言,组份B的大电流放电性能还是较好的。

3 结论

(1)组份B电解液(空白电解液∶1,4-二氧六环=98∶2,质量比)可使锂电极循环寿命大大增加,利用率增加10%,放电平台提高约100 mV;(2)组份B与预处理电池相比,利用率和循环寿命差不多,但高次循环的放电平台可增加约80 mV,改性效果更好;(3)组份B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也较好,第20次放电容量仍为初始放电容量的92.3%。

[1]AURBACH D,ZINIGRAD E,GOFER Y,et al.A short review of failure mechanisms of lithium metal and lithiated graphite anodes in liquid electrolyte solutions[J].Solid State Ionics,2002,148(3/4):405-416.

[2]COHEN Y S,COHEN Y,AURBACH D.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of lithium electrodes in alkyl carbonate solution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J].J Phys Chem B,2000,104:1228-1229.

[3]孔令波,詹晖,李亚娟,等.现场电聚合法制备锂二次聚合物电池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8,66(6):621-626.

[4]MORI M,NARUOKA Y,NAI K.Modification of the lithium metal surface by nonionic polyether surfactants: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tudies[J].J Electrochem Soc,1998,145(7):2340-2343.

[5]KIM J S,YOON W Y,YI K Y,et al.The dissolution and deposition behavior in lithium powder electrode[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7,165(2):620-624.

[6]丁飞,张翠芬,胡信国.1,4-二氧六环预处理对锂电极的钝化作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4):585-588.

[7]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二次电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49-253.

[8]NIMON Y S,VISIO S J,CHU M Y.Dioxolane as a proctector for lithium electrodes:US.6225002B1[P].2001-05-01.

猜你喜欢
组份电解液预处理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组份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强度研究
平行流铜电解液净化一次脱铜生产实践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光合作用及其组份的生物进化
浅谈PLC在预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
防过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
微氧对SF6局部放电分解特征组份的影响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