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平,张晚龙,杨雪莲,冀海斌,张晚平,刘晓云,曹 玲
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常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1]。心率过慢致心搏出量下降,可引起低血压、心功能降低,所以提高心率是治疗的关键。应用多用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虽然有效,但临床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病例均来自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下壁或合并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未溶栓,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最低心率40/min,年龄48岁~70岁,性别不限,共92例,随机分配入两组,每组46例。排除标准:休克,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两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1020664)60 mL/d~80 mL/d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应用7 d~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14 d时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平均心室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中药组心率及缓慢心律失常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用药后无发热、皮疹、头痛、气紧、呼吸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n 心率(/min)持续时间(s)中药组 46 75±5 6±1对照组 46 67±6 9±2 P 0.028 0.03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进而诱发泵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钝抑状态,致心输出量下降,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导致其功能严重受损,病死率增加。伴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公认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有效治疗,除再灌注治疗、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外,提高心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参附注射液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红参、附子等,主要含人参皂甙,乌头类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去甲乌头碱是β-受体激动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兴奋性,改善房室传导,增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功能[2]。人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促进人体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和释放,升高PGI2/血栓素A2(TXA2)的比值,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伴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降低住院病死率,缩短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改善房室传导阻滞。
[1]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28-1130.
[2]刘明.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6):4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