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白云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及血清酶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心肌梗死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我院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采用早期康复指导(传统的护理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我院2009年 6月至 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无并发症的患者 50例,其中男 36例,女 14例;年龄 34~78岁,平均年龄 56岁;心肌梗死部位:下壁梗死 14例,前间壁梗死 11例,前壁梗死 12例,广泛前壁梗死 9例,正后壁梗死 4例。随机分为 2组,其中对照组 24例,康复组 26例,2组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比、发病至就诊时间、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康复组在静脉溶栓 24 h后开始康复活动,对照组在静脉溶栓后第 6天开始康复活动。2周早期康复程序参照董承琅主编的第 3版《实用心脏病学》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康复方案[1]修改,见表 1。
表1 2周早期康复程序
康复活动由责任护士亲自讲解,亲自形体示范,使患者准确掌握运用方式和活动量。严格按程序和操作规程办事,保证了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减少家属及患者早期活动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在康复程序中应遵循活动时间从短到长,力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过量引起心绞痛发作。康复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电监测,若患者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或血压下降>10mmHg及心率 >120次/min时,应减轻活动量,暂缓或停止活动[2]。2组住院期间观察项目:紧张/恐惧心理、并发症(心绞痛、心梗延展、心律失常、泵衰竭、猝死)、平均住院日等。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康复结果情况比较见表 2。
表2 2组康复情况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报道,早期心脏康复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的早期康复,结果显示。
3.1 早期康复可以改善患者过度紧张、恐惧的心理,减轻其精神负担 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患有心肌梗死常惊恐不安、焦虑、精神负担很重,这时应让患者知道其所患疾病,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易患因素、戒烟、限酒、饮食调节等,但亦需安慰患者,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念,同时做好家属宣教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康复治疗,从而避免了因不良情绪诱发心绞痛的发生。
3.2 早期康复可明显缩短住院日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 10~21 d,平均住院时间 14.25 d。较常规治疗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 1周,节约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病床周转率。
3.3 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患者安全性和可行性 早期康复安全、可行、有效,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病机会。
3.4 提高心肌储备能力,改善心功能 早期康复运动可产生有益代谢[4],减轻左心室扩大和改善室壁张力,从而改善远期预后,使患者体力增强,自我照料能力增强,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更乐观有信心地生活。
1 董承琅主编.实用内科学.第 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5.
2 王朝晖,阮满珍,张金枝,等.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患者的 2周康复治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1-3.
3 张丹凤.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8,22:1696-698.
4 李寿霖,吴学敏.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