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2010-06-07 08:52王丽君曲艺寻丽彬刘军
河北医药 2010年12期
关键词:室性心绞痛护士

王丽君 曲艺 寻丽彬 刘军

我们对 2005年 7月至 2009年 6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入住患者,对他们实施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并以 2005年以前入住的心绞痛患者 110例,做为对照,对开展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 7月至 2009年 6月(开展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后)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 120例 U A入住患者,平均年龄 54.5岁;收集 2005年以前入住的心绞痛患者 110例做为对照组(开展护理模式效果评价前),平均年龄 53.7岁。2组疾病构成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更新理论知识,提高护士素质:护理部组织开展对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培训教育,护理美学教育,规范护士言行,文明行护,礼貌待患。对全体护士进行整体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为:护理模式效果评价概念、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患交流技巧等。使护理人员掌握新知识,掌握行动标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1.2.2 实行质量控制,进行信息反馈:科室要注重设立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为此设立了护理病例评价表、护理行为评价表、护理患者效果评价表、护理诊断项目表、护理记录表、特别护理措施实施记录表、宣教计划、患者出院指导等表格,并与医院制定的护理量化管理方案结合。

1.2.3 合理人员编制,制定工作职责: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量的情况,重新调整编制,科室有 50张床位,设立护士 12名,为缓解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特招聘 2名文职职员,一名护工,为保证患者的基本需要创造条件,还制定了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制,设置了总务护士、治疗室护士、白班主管护士、夜班主管护士。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对患者实行 24h全面负责。

1.2.4 按照护理程序的 5个步骤进行工作,以解决 U A患者的需求为工作的中心,分管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发生早搏人次数 对照组 72人次(65.45%)在 24 h内发生早搏,而观察组仅 20人次(1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9,P<0.01),48 h以上发生早搏的人次数在观察组仅 13例(7.69%),而对照组 38例(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3,P<0.01)。

表1 2组发生早搏情况比较 例次

2.2 2组U A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人次数 对照组 1周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21例(19.09%),而观察组仅有 3例(2.56%)(χ2=28.71,P<0.01);2周以上在观察组仅有 17例(14.52%),而对照组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有 54例(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8,P<0.01)。

表2 UA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例次

3 讨论

3.1 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 U A患者护理诊断:(1)疼痛:主要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为此,在护理中我们与患者一起讨论引起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告诉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分激动或悲伤、寒风刺激;并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用药效果,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了解。有患者于 2009年10月 13日凌晨 4∶50自感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而且疼痛时间延长、加剧后,由于我们对其进行了健康教育,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T波高耸,S T段呈弓背抬高,此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现及时,为患者治疗赢得了抢救时机,使患者转危为安。(2)焦虑: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因此,我们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了解发作原因,仔细观察目前的情绪状态。针对患者的顾虑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进行劝慰、引导、平息激动的情绪,在精神、工作及生活各方面给予帮助,可使神经功能得到调节,心肌耗氧减少,病情好转。与患者讨论可能与心绞痛有关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教育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3)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为此,在护理中,我们首先评估患者心绞痛发作的过程,找出诱发疼痛的体力活动类型与活动量,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练,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告知患者若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脉搏过快,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含服硝酸甘油、给予吸氧,避免重体力劳动、竞赛性运动和屏气用力动作,如推、拉、抬、举、用力排便等。

3.2 增强了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主动服务的意识 U A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心律失常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而 1周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可能性极高,这在我们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护理模式效果评价的开展,使护士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无论是人员责任分工,表格书写,还是标准考核,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对各种危重患者的观察护理及预后评估,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以及家属所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

3.3 密切了护患关系 护理模式效果评价的开展,护士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以及评价,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在一起,对及时发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失时机的进行抢救,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起着关键作用,明显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3.4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专科业务知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了许多医学常识及保健知识,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3.5 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保健指导处方 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评估,我们发现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保健指导处方,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给他们讲解发病相关知识,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告知其当情感压抑时应自我疏泄或向亲人倾诉,逐渐改变个性,克服不良情绪。(2)合理选择食谱,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高脂食物,肥胖患者应控制热量,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饮过量咖啡、可乐等饮料以免增加心率,饭后 24 h内不宜体力活动。(3)患者要随身携带保存在深色密封玻璃瓶内的硝酸甘油类药物以应急。在家中,硝酸甘油放于易取之处,用后放回原处,家人也应知道药物放置位置,以便需要时能及时找到。此外,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中,6个月更换 1次,以防药物受潮、变质而失效。(4)告诉患者洗澡时应让家属知道,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猜你喜欢
室性心绞痛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