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举隅

2010-06-04 07:22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教学

朱 环

【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本文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五美:即教学道具美、教学方法美、教学内容美、学生学习过程美——评价美,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规范——示范美,等等。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讲评,辅导校内外音乐艺术交流活动与参加文艺汇演,教学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尤其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道具美、教学方法美、教学内容美、学生学习过程美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美等,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模具美

音乐课的特点是直观,形象,这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和运用相应的教学用具提供了广阔天地。恰当地使用道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音乐知识,同时对学生也是一次审美教育。教学中,力求将道具做到科学、新颖、美观。在歌舞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歌舞意境的感知能力,通过逼真的实物道具的色彩讲解、观察、分析,让学生懂得意境美与人情感的关系,并在练习中掌握一般的意境知识及谐调方法,进而掌握舞蹈造型语言并运用到实践创造中去。在声乐课里,把现实生活中诸如流水声、器皿物碰撞声等大自然的声音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了解到声乐的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声乐运声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音乐艺术的内在美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美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无疑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但讲授知识并不等于满堂灌。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法,坚持因材施教带复式教学的赏识性教学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既备教材也备学生,而且采用复式班教学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堂课主讲示范时间不超20分钟,再根据学生兴趣及对美术方向性爱好,每班分成十至十七个组,每组人数不少于3人不多于6人,选定组长1人。在笔者总体讲课后,由组长提出该组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知识点,老师笔者穿梭其中予以巡回指导或纠正失误,有代表性的问题则除当堂予以讲解外还记录在课后反思中,到下一节该班上课时在总讲中予以评析和纠正。同时,还在学生分组共同练习中有意识地播放些悦耳的轻音乐或民族器乐曲,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进入感知音乐美的意境中。好的教学方法,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它同样让师生在共同参与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美

同教学道具美、教学方法美相比,教学内容之美更基本更重要。它在安排上更需音乐教师把课本知识同课本外的东西融为一体,把知识性、趣味性、技法性和思想性尽可能地结合为一体。如六年级下册民族唱法发生练习,学生对书中那首简单的《北风吹》不太感兴趣,而且发声要点也不清晰,泛泛而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特点,补充一些作品背景、画面示范、CD领唱等,或者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意愿自行创作一些练习片段让学生演习,通过临演习声乐,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此外,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目前学校配备的VCD或电脑室等现代化媒体进行音乐的教学,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课本内容美并为之去理解、分析、思考、剖析并掌握其内在美,同时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分组复式教学法的实施,主要考虑的是给班上学生留有发挥各自创造又互相协助的余地。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性格、性别、气质各不相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审美观念及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一堂课,讲授内容相同,又同样完成相同的作业,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外、校外,也可提醒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挖掘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内容,调动他们创造出形式完美,内容丰富的作品来,这就是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内容美的一面。秋天,观落叶作词;在服装裁缝店,聆听机杼声信手作曲;在家里感受生活即席创作等等,这些形式表现得无处不美,无一不展现美。

四、学生学习过程美——评价美

学生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否在音乐课内外教学辅导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音乐课审美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信息工具的广泛运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条件超越教师经验、主观喜欢等方面的制约,直接面对更为广阔的形象世界(如网络提供的音乐信息,光碟教学信息),支撑学生独立与主动的音乐学习,并从中获得一种学习过程中超越老师传授与其它同学互助的自豪感及精神享受。教师应予充分肯定和弘扬,并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正确疏导,以带动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在获得美的感染。同时,对学生创作的习作,只要是来源于直接或间接的生活——难忘的事、可爱或厌恶的人、欢乐的节日、愉快的旅游、美好的景色、可爱的动物或从欣赏别人的音乐(作品)而获得的启示等,经过学生的内心表现出来的词与曲,均可让其用语言表述其创作作品的心情感受。学生在表述过程中那种自豪、那种愉悦及语言的谴词造句的美溢于脸上,那种对自己作品(习作)的评价所表现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那种幸福感与全体学生共享。而且,每节课均让三五个学生表述自己创作过程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种引导学生感受、观察、体验、表现,收集资料及自我表达等自我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持续动力,是音乐课教学过程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规范——示范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美的桥梁的建设者。音乐教师要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在音乐教学中不断的增强审美意识。

首先是教学仪态。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为学生树立美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姿态以及文雅庄重的举动,合乎规范的语言,亲切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作风、朴素大方、整洁美观的装束。

其次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适应教应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口齿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还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的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再次是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慧、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真挚等。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良好的感情和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还应有丰富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吸引学生,使其热爱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感悟音乐中的美好和高尚。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幸 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7-48.

[2]黄济,劳凯声,檀传宝 主编.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1-106.

[3]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
音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