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2010-06-04 07:22李海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研习偏远地区校本

李海涛

台湾地区与大陆一样,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样对教育和教师教育都十分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师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师教育特色,在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重视教师信息素养,有完善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台湾地区教育部门要求70%的教师应强化信息意识并具有电脑应用技能。为此,教育部门重视培育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教师素养的培训,强化师范院校及教育学课程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以训练教师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并规划设置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网站。

台湾教师职后教育的体系主要由师范院校、普通大学的教师培训机构外还有区域教师研习中心、县市教育局教师组织(跨校教师研习)、和教师所在学校(校本教师研习)等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台湾每个县市至少建有一所教师研习中心。如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除了拥有齐全的常规性教育设施外,还配置有功能先进可交互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二个多媒体课件摄录和制作室和一个网络课件制作及管理中心。

台湾自1995年师资培育法公布后,师资的培育已不限于师范院校,各大学学生只要修完相关学科专业科目学分及教育学课程,经过一年教育实习成绩合格者,即可登记为相关学科教师。教师的登记认证制度虽提供了教师培育及挑选的依据,但专业计算机教师不足一直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所以,多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提供在职教师进修信息课程的机会,普及小学、中学、高中、高职教师师资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网络应用能力,以期未来每一位教师能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习。台湾还将信息素养及应用教学能力列入师资鉴定项目之一,使每位教师均具备信息教学能力。

二、重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和教师信息技能培训

台湾地区政府部门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了对偏远地区倾斜政策,拨巨款并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添置电脑设备、上互联网和建立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还投入重金用于同教学配套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设立教育网站、教育信息中心和教材软件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其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见规模。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鼓励中小学教师、教师团队购置电脑相关设备计划》等。

要实现让偏远地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并且教学,首要的条件是教师需要有基本的信息素养。因此,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加强对乡村、偏远地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如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设置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对偏远地区教师信息应用培训费用补助,让偏远教师免费进修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指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对农村教师和离岛教师进行培训,增加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的学习机会等,以解决由于经济和交通的限制很难脱离工作岗位进行集中学习的困难。

三、重视校本培训,有完整的教师继续教育时空

台湾对校本培训非常重视,学校每周有半天不上课,教师参加本校组织的研习或参加其他学校的校本研习活动。在台湾进修研习已经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进修被认为是义务,同时认识到是需要。认为是义务,因为是制度规定的。认为是需要,一方面是认识到位,另一方面,教师岗位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迫使教师自觉地去积极进修。

台湾教师教育除了在时间保障外,构筑教师学习社群空间也是其一大特色。教师学习社群是由学校各学科领域专长教师担任讲师,针对学校发展特色及工作职务需求所开设的。目的在促进教职员专业成长与情感交流、间接提高成员对学校的向心力,要求各位教师按照自身工作概况选择性参与。

比照大陆与台湾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况,我们认为,两地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均已形成较为科学且切合当地实际的体系和模式,为两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完善的渠道。同时,台湾一些做法和特色,诸如立法与规定、研训一体、偏远地区教师培训等方面,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重视偏远地区教师培训,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与台湾地区差别不大,然而城乡、东西部的经济悬殊,导致基础教育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差别很大。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不仅没有电脑计算机、电视机,就连投影仪、录音机也很少见,十多年前已在城市中发展成熟并作为必需的多媒体教育方式,现在于我国西部农村学生来说仍是天方夜谭。由于信息设施环境较差,这些地区的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和内容不能照搬发达地区做法,适宜的策略是在最基本的技能培训后立即转到应用上,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调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信息资源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的教育和学科素养。其次,要加大对偏远地区经费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分区域、分期、分批投入经费,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合理地管理使用资金,建设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

其次,研训一体,完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在大陆许多地区,区县级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主要由教育局教技室负责,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主要责任在教研室、教科室。尽管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技室、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但其指向都是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中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这是新课程改革首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中小学师训促成教师专业成长在当前阶段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教师专业成长鲜明的实践性与反思性,中小学教师培训必然要走向教学实践,走进和扎根于教学现场,以消除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隔离,进行积极的课堂文化架构。这是革新教师教育体系,造就大批适应新课程的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一种重要抉择与改造之路。因此,我们要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为切入点,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教技室的资源,理顺上下关系,提高培训管理效率与质量,建立适合于“研训一体”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机制;构建“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范式;指导好学校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再次,校本培训要有专门的进修时间。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适应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等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措施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的教师教育很多培训项目在节假日或寒暑假进行,常常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有些地区与学校将每周六作为校本培训实践。致使一些教师对此表现出不满和抱怨,采取一些消极的抵触行为,这就影响了教师培训的实际效率。

大陆的教师培训是体制内的,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有计划地、甚至强制教师参与培训。教师为了完成培训时数而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我们仍然停留在理念的东西,如终身成长、团队分享、社群互助、校本培训、发展学校,在台湾都已经落实在行动的操作层面了。去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建议采取每周4天半工作制”的提案。在网上引起热议,被批为脱离国情、脱离实际。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目前虽说实施起来还有极大的难度,但它代表一个趋势。笔者以为眼前可以效法台湾在先小学生中实施(法国甚至从2008年秋季始小学生每周上四天课,周一、周二和周四、周五上课,周三放假)。一方面可以切实给小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学教师有完整的专业进修成长的时间。

猜你喜欢
研习偏远地区校本
新时期偏远地区乡村干部履职状况研究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