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艳
摘 要:新教材的推出让我们耳目一新,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何正确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教者的当务之急,我通过这几年对新教材的探索和教学,从正确使用地图、正确处理正文与阅读材料的关系、合理地拓展教材内容、活动题的处理要深入浅出、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合理补充、完善教材内容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教材的使用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也使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关键词:创新 引导 调整 拓展 完善
新课改中新教材的出台,让我们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新教材的编写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依据新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组织教材、安排内容的详略,决定教学的深浅,达到灵活利用教材、因材施教,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一、正确使用地图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需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如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这一部分时,我指导学生读我国政区图,找到我国七个不同地理方位的省区名称,并在图1.8“我国省区行政区填充图”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和简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识图、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接着我出示自制的各省区轮廓图,一边让学生说出省区名称,记忆各省轮廓,一边让学生思考各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正确处理正文与阅读材料的关系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国家将地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改为阅读材料。它们是正文部分有力的补充,在教学中起到点拨与说明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气温与降水时,阅读材料提到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讲解可以进一步强化所学内容,了解到漠河冬季最冷的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而吐鲁番盆地成为夏季最热的地方是由于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讲到降水最多的地方就会涉及到地形雨和它的形成,像这种知识套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三、合理地拓展教材内容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结合生活,深入实际,与现代社会接轨,与经济发展同步。但是有些章节在内容上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学习《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介绍交通运输方式时,除了补充管道运输外,学生还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磁悬浮列车和动车组,教师也要给予适当讲解。在介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时,不仅仅停留在“三横五纵”上,还要让学生了解有哪些铁路线与长江、黄河相交,哪些城市既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又是重要的河港、海港,并且这些问题的掌握为下节课的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活动题的处理要深入浅出
新教材活动题的编排是整个教材的亮点,也是关键。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问题和材料。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活动1,要求学生举例说出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当教者讲到月食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日食。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去了解月食、日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地球的运动》一课中,活动3提到了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这里就涉及到了经度不同产生的时间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等有关时区的产生和计算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选择性地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记忆这两个地区由于经度差异产生的时间差异,最终归结为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五、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教材的编排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一方面要合理、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理念。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之三——季风气候显著时,提到了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随之就讲到了夏季风在我国的进退规律,如果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就会带来旱涝灾害,而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气候类型又是怎样的呢?这样就涉及到了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这样安排顺理成章,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习我国河流和湖泊——长江一课时,由于长江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所以我在介绍长江自然概况时就穿插了对长江支流的讲解和学习,这样为下一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六、合理补充、完善教材内容
地理教学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其教材内容的编排也是少而精。在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然后了解河流所流经的省区、水文特征,上中下游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而课本上对这些内容都是一笔带过,少之又少。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却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教学空间。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讲解,并且在学生学习长江时,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学习,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障碍,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为探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材的内容与外延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教材的载体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但是教材依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正确对待教材的态度,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欢喜岭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