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其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此,全世界超过20亿的人群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2亿病毒携带者[1],其中3000万人为慢型乙肝患者。如果慢型乙肝的病情控制不理想,乙肝病毒持续活跃复制、肝脏细胞不断的被破坏、肝脏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活跃,经10~30年发展为肝硬化,少部分患者(约1%~5%)经20~40年发展为肝癌。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因此,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效治疗慢乙肝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应用干扰素α-2α(派罗欣)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 62例选自2005~2008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包括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有持续升高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25.9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年。ALT均值为(124±43)U/L。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平均26.6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7年。ALT均值为(118±54)U/L,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ALT均值等方面无显著差别。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α300万隔日肌肉注射1次,同时中药虎杖,山豆根,半枝莲为主结合辩证调整,给药方法:采用颗粒型,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仅给予中药。两组均停用其他药物,6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每周记录一次患者的症状及不良反应,每月复查一次肝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检查一次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HBVMCELISA法);同时检测血常规、肾功能。
1.3 疗效标准 根据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显效:HBVDNA阴转率、ALT复常、e系统血清转氨酶。
2.1 临床疗效 两组病例ALT复常、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2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5例在首次注射4小时左右出现类似流感综合症,8例出现血WBC轻度下降。均未影响继续治疗,表明两种药物均安全可靠。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目前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较多,临床疗效不同,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机制,可上调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Fc受体,使CTL细胞分化和提高宿主免疫应答,清除HBV感染的细胞。干扰素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毒复制,使宿主通过持久的免疫来控制病毒感染。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的是清除体内HBV-DNA及HBeAg,并诱导血清中HBeAg转化为抗-HBe,肝细胞核内HBcAg使其消失,肝脏组织学病变改善及ALT恢复正常。一项2008年发表在Hepatology上的研究显示,干扰素α-2α治疗24周时的HbeAg定量较HBV-DNA水平更有预测价值,这为临床上判断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疗效又提供了一项工具[2]。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较已肯定,近期Marracher综合文献应用α-2b干扰治疗440例慢性乙肝的结果,治疗HBeAg、HBV-DNA及HBsAg的阴性率分别为51%~66.49%、49%~72%及2.5%,抗Hbe阳性率为44%~62%。治疗3~6月,肝组织学改善占24%~60%。目前报道[3]的有抗病毒作用的有虎杖,山豆根,半枝莲等,中药在保肝降酶以及退黄疸等方面有很好的办法。同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临床始终以“肾虚挟湿兼瘀”为主要矛盾,益肾清解汤等治疗乙肝,充分体现中医固本以制标的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HBV长期携带者,对临床症状、肝功能、HBV抗原抗体系统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的效果。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1]庄辉.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J].中国计划免疫,2004,19(3):180-181.
[2]姚光弼.拉米夫定抗肝炎病毒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4):242-243.
[3]孙居锋.植物中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