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印象记

2010-05-30 10:48襦心
新民周刊 2010年28期
关键词:唐骏方舟子

襦心

很多人认为,没有假学历,就没有今天的唐骏。此言差矣。方舟子说了几句公道话:“没有发现他编造的那些履历对其‘成功起过什么作用,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编造出来神化自己当青年偶像的(说不定有的还是公关公司的策划)。”

“去微软找人了解一下唐骏,尤其是假学历,让方舟子出面打假定能搞得很热闹。”这是去年9月和友人网聊时所言,不幸成谶。一年后的今天,“打假斗士”正死掐“打工皇帝”,仿佛应了某媒体6年前给方舟子的一语点评:“告诉皇帝没穿衣”。唐骏要怨,就怨自己的“江湖诨号”没起好。

友人并非媒体同行,否则连我自己都难理清,是否一句戏言引发了“蝴蝶效应”。我们之间如此交谈,源自当时论坛上悄然出现的一个帖子《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除了将工作上的厚黑表现、“微软中国名誉总裁”的真实含金量连底兜出,更指出:“唐骏声称他‘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这完全是造假,加州理工学院非常小,其计算机科学校友的全部名单,里面根本就没有唐骏的名字。”

该帖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也许是唐骏近些年“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为一名多次采访唐骏的记者,完全清楚该爆料的新闻价值。为何当时并未“顺藤摸瓜”,痛失独家?

朋友妙论:“唐骏的月饼还是很有用的……”

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

对唐骏而言,最大的财富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人脉资源。正如微软公司负责全球移动技术的总监迈克·威尔斯说:“唐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家伙……他能让你在跟他吃完一顿饭后就立刻喜欢上他,我就是这样。”

每年中秋,记者朋友总会收到一盒月饼,上面有唐骏亲笔签名并书写的一句话,大意为“有人惦记不是最幸福的,最幸福的是有惦记的人”。谁都知道这是“群发”,尽管过于煽情,但至少像他这般肯花心思敷衍者鲜矣。有时候记者们碰到一些跟他不相干的IT事件,也会来找他:你怎么评价,给我一些背后的故事,能不能给我某个人的电话?唐骏一般都会给。

他转会新华都的“履新仪式”,被称为“最有人情味的新闻发布会”。以自己而不是新华都的名义给全国各地近300家媒体发去了亲笔签名的邀请函,内容是“亲爱的朋友,希望与您一起见证我职业生涯的新里程碑”;笑容满面地站在红地毯的一端与每一位来宾拥抱、握手,无限感性地诉说自己心潮澎湃、一夜未眠。翌日他对我说:“昨天,很多媒体记者跟我见了面后,基本上都成了我的朋友。”他总是说:“我们成为朋友了,我有什么事你可以帮我,你有什么事我也可以帮你。”

唐骏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如此能说会道又富有亲和力。在他上学的时候,自私、自傲、冷漠、情绪不稳定,还老爱挑剔别人。自言“班上有30人,17个男生,13个女生。没有一个男同学喜欢我,更没有一个女同学喜欢我。”

但就像那些极个别修炼“成功学”走火入魔的商学院学生,一出招就能闻出MBA味,唐骏也是此类学说的“中毒者”。在屡吃苦头后,他开始痛下决心,修正自我,让身上冲动的人性部分不断纳入精准的职业轨道。他对自己异常苛刻。曾经有人认为唐骏走路有点颠,他都刻意改掉了,更何况是对于“职业经理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的性格。

他找到了一些改变性格的方式,最简单的莫过于努力去喜欢周围的人。再讨厌的人,他身上也可以找到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唐骏就会把它放大。据他所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很痛苦,等到变成了习惯以后,就很容易做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包容别人。到后来就不需要刻意去编织、经营人际关系,太目的化了反而达不到效果。你能喜欢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开始喜欢你。”

成功学毕竟有违人性,即使做到了“滴水不漏”,依然难掩“空”的实质。

但当记者对一位IT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提及唐骏的个人经历时,他听后颇受触动,陷入久久沉思。也许这就是“成功学”畅行不衰的奥秘。你可以不屑、口诛笔伐,但当你想迅速搏得上位时,总有人会受其魅惑,自行“归队”。

运营自我

初識唐骏,他还在盛大。都说唐骏一向坚持不买房,全家常年住酒店,果不其然。衣橱里挂满了黑色、深色的西装,数数共有20来套,衬衫只穿Excutive,一水儿的纯白、纯蓝。那时候的他,虽然长袖善舞,但显然还远没有走向“星光大道”的潜质。再见唐骏,他已加盟新华都。这位昔日的保守男曾批评“日本的衬衫太保守,意大利的太时尚”,如今却穿得越来越花哨。

当一个男人十几年来第一次改变着装风格,开始展示个性,走时尚路线,总有一个理由。他给我的说法是:“以前太有职业感,现在越来越融入投资人的角色,心态变得从容了。”

在和唐骏的接触中,我印象最深刻,莫过于他说:“我的能力、经验包括我的品牌都是我自己的东西。”对企业,他是职业经理人;对自己,他是绝对的老板。无论是跳槽、捐赠、演讲、上电视、出书、拍电影,还是造假,无不是在为他运作个人品牌而添砖加瓦。经过十数年如一日的辛苦经营,终于实现了个人品牌的“上市”与“套现”。

唐骏在微软的时候,虽然有股份,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盛大显然是他初尝“品牌运作”的甜头。

据微软的人士透露,当时微软中国总裁之上还有大中华区总裁,这个位置颇有些尴尬,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但对当时急于将家族企业国际化的陈天桥来说,他是不太可能会清楚这家大名鼎鼎的跨国企业内部那些错综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正如国内一家著名企业,有感于自己长年累月的“土”,近些年“娶洋媳妇”的心态也是异常迫切,从微软、google重金挖来不少高管。虽然公司内部对“空降”究竟能带来多大价值尚在观察,也有员工不无腹诽,认为老板虽然精通技术,却对跨国大公司知之甚少。然而这些管理者毕竟技术出身,接触过核心系统,唐骏却是一位纯管理者,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后升级为全球中心)的业务偏重于售后服务。

于是唐骏在带领盛大上市之后“遇冷”的传言,便更似“空穴来风”。当然,不能排除家族企业安居大不易的“老问题”。但唐骏却没有遭遇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的结局,依靠个人品牌,再次更为华丽的转身。

可以说,加盟新华都的发布会,完全是唐骏一个人的“秀场”,引发了大规模轰动。人们前呼后拥,争相上台与唐先生合影,架势堪比娱乐巨星。唐骏坐在国内最顶尖的财经以及IT媒体的资深记者中间,集万千闪光灯于一身,那一刻,他的老板陈发树是寂寞的。

而号称永不创业的唐骏,其实早已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团队。他曾告诉记者:“在中国做投资,其实就是靠人脉关系。”比如2006年底,唐骏偶然听朋友说起高盛花了3亿美元战略投资了国内造船厂三强之一的熔盛重工。有心的唐骏上网一查,该厂的订单在那时就已排到了2012年。面对不差钱的船厂,唐骏打动对方的正是他自己这个品牌。最终双方谈成了一笔保底15%、上不封顶的投资。

这条路太成功,以至于某行业经理人联盟特意委托我邀请这位“金牌经理人”,来教教他们如何修炼。

很多人认为,没有假学历,就没有今天的唐骏。此言差矣。方舟子说了几句公道话:“没有发现他编造的那些履历对其‘成功起过什么作用,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编造出来神化自己当青年偶像的(说不定有的还是公关公司的策划)。”

唐骏“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文凭颁发日期为1995年4月13日,确实是在去微软工作之后。微软牛人太多,也许正是在无形的压力下,自惭出身的唐骏,才需要一个至少可以勉强拉平木桶上的短板的“假学历”,避免被人不经意问起的尴尬。

而他的常州高级中学校友,给了记者一个“另类解读”:“我从小就对一句俗语感触很深:‘身上穿的是丝绸,家里没有夜饭米。我们江浙一带的人,虽然勤劳做事,但特别在意面子,好攀比,唐骏非要去弄一个博士学历,会不会也是这种风俗使然?”

成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做了如此多铺垫,如今终于到了丰收的季节,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却被推倒。虽然看似是个小bug,破坏力却犹如“阿克琉斯之踵”。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终究是件让人感慨的事情。以至于原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方舟子,这两天都语义缓和了。

猜你喜欢
唐骏方舟子
PEER PRESSURE
待人以诚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是时候谈谈方舟子了
方舟子:被打成了“大众名人”
求爱信换个样子给上司
唐骏巧卖“六手车”
跳槽要厚道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