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赤,彭罕鸣,曹晓晓,吴 宁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 430016)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而抗生素是其治疗的主要药物。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机体内相对稳定的生态屏障被破坏,导致肠道菌群的构成、功能发生改变、失调,影响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升高。随着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可用于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笔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肺炎患儿360例,年龄1个月~6岁,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1]。入院时均无腹泻,并排除以下情况:①合并其他疾病的,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免疫缺陷、营养不良等;②未按规定服药或服药过程中因服用其它药物影响药物疗效的。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0例中,男性101例,女性79例;年龄(3.3±3.2)岁。对照组180例中,男性96例,女性84例;年龄(3.0±2.9)岁。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儿均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应用抗生素以及对症处理。经验选用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病情严重者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结果选用抗生素。高度怀疑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者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山西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胶囊210 mg),每次1粒,每天3次,疗程为7 d;婴幼儿不能吞服胶囊,将胶囊内药粉用温开水送服。观察每天患儿大便次数、性状、量,有无呕吐,对发生腹泻者必须评定脱水程度,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继发腹泻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预防脱水,必要时给予血浆或丙种球蛋白。重症腹泻时除严格规范液体治疗方案外,注意纠正酸中毒和补钾,给予肠道毒素吸附剂(如蒙脱石散)和/或肠道正常菌群调节剂控制腹泻。比较2组患儿在第3、5、7天时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轻型、重型)。
腹泻是指大便性状改变和/或次数增多。其中,轻型腹泻:腹泻,但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重型腹泻:腹泻伴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1]。观察患儿出现的症状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确认与本临床用药是否相关;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判定实验室检查值异常是否与本临床用药有关。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定标准:+++:不良事件严重,患儿不能耐受或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终止用药;++:不良事件中等,患儿能耐受,影响日常活动;+:不良事件轻,患儿能耐受,继续使用不良事件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2]。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腹泻发生率以%表示,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组患儿住院时间与继发腹泻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儿住院时间与继发腹泻发生率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childr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secondary diarrhea cases
由表1可见,治疗第3、5、7天时腹泻的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10.00%、16.67%、13.33%,对照组分别为36.67%、43.33%、50.00%,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肺炎继发腹泻严重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肺炎继发腹泻严重程度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the severity of diarrhea after pneumonia cases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轻型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3.33%、23.33%(P<0.05),重型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33%、26.67%(P<0.01),无腹泻发生率分别83.33%、50.00%(P<0.01)。
2组治疗7 d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病例依从性较好,全部完成本次临床观察。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总数的20%~50%[3],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肺炎继发腹泻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增加了小儿肺炎的危险因素,延长住院时间,致使小儿肺炎病情迁延不愈。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肺炎常规治疗有50.00%(90/180)出现了腹泻。微生态制剂治疗急慢性腹泻已得到临床共识,但针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却报道不多。
本研究发现,随着肺炎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继发腹泻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还发现,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与患儿年龄显著相关,年龄小为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笔者分析认为,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善,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同时年龄越小,消化道负担越重,消化系统功能易受到疾病本身以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腹泻。另外,住院期间进行过各种侵入性操作(如鼻饲及气管插管等)的肺炎患儿以及住院治疗过程中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的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较高。笔者分析认为,进行侵入性操作一方面反映其病情危重程度,另一方面侵入性操作也增加了各种机会性感染或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从而预示着预后不良和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增高。同时,病情较重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患儿机体免疫力降低,则住院时间长,使用抗生素的数量和时间也相对比轻症患儿多和长,抗生素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和随之而引起的菌群失调导致腹泻的发生率增高。
微生态学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门生命科学。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由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4,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是由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益生元等制成的活菌制剂,口服可直接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能分泌各种消化酶,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转变为可溶性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正常菌群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的pH值和电势,形成化学屏障,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6];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能将胃肠道分泌的黏蛋白分解代谢,并定植于肠黏膜上生长繁殖,分泌抗菌物质,使致病菌生长繁殖缺少营养,从而抑制了多种病原菌在肠黏膜上的定植,形成生物屏障[7];益生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能源,利于益生菌在肠道定植生长,同时也促进肠道内原生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抗生素与微生态益生菌联用临床尚存争议,但笔者认为两者联用临床效果不受影响,其合理性如下:(1)抗生素不可能灭活所有肠道正常菌群,对服用的微生态益生菌也不能完全灭杀,微生态益生菌能部分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其生物效能。(2)抗生素要通过机体的吸收、代谢、再分布后对细菌起作用,故可尽量控制在使用抗生素前早用微生态益生菌,可确保其发挥更大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进行预防性干预,干预后3、5、7天腹泻发生率以及重型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率。对于有免疫缺陷或抑制的患者,使用微生态益生菌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0、276.
[2]徐淑云,魏 伟.临床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
[3]闫 军,郭信长.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626.
[4]唐秋雨,林滨榕,吴 斌,等.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32.
[5]Boyce JM,Havill NL.Nosocomial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ssociated with enterotoxin-producing strains of methicic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J].Am Gastroenterol,2005,100(8):1824.
[6]Morais MB,Jacob CM.The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pediatric practice[J].J Pediatr(Rio J),2006,82(5 Suppl):189.
[7]李长福,郑著家,梁 桃,等.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26):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