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芹 苗玉超 侯少英 王海曼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唐山 063000)
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患者常突然发病,失语,肢体活动受限,不仅经受身体上的痛苦,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上的创伤,同时患者家属也承受了难以解脱的压力。本文以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效果,从而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精神病史及重大躯体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每位患者家属在入院当天和病程中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评。研究者给予详细讲解测评目的,要求被调查者按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由评定者逐条进行讲解,让其作出独立评定。根据得分作为评定指标,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肯定有抑郁症状,焦虑自评量表总分>40分为有焦虑障碍。
1.2.2 根据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病情监测、用药指导、患者及家属心理治疗等,并于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SDS、SAS测定。
1.2.3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U检验。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家属男86例,女114例。年龄23~72岁,平均(42.3±8.2)岁,照顾年限2~30年。与患者的关系:35%为配偶,40%为子女。
2.2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见表1。经干预后,SDS和SAS评分阳性率明显下降,经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表1200例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干预前后比较(例,%)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者、保护者、利益代言人,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患者[2]。本研究显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家属也存在明显抑郁、焦虑障碍,干预前41.5%家属SDS评分高于正常值,48.0%家属SAS评分高于正常值,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效果显著(P<0.01)。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心理支持,管床护士主动热情地做好接诊工作,向其说明管床护士的责任,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等,消除陌生、恐惧心理,对家属表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同情,并进行有效的疏导。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家属的需要,使其在较舒适的环境下就医,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调节和恢复。在与家属交流中,发现家属们都迫切希望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有时家属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对疾病缺乏知识。因此,加强疾病知识宣传,使家属了解疾病,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自我保健知识,从而减轻焦虑情绪、缓解自身压力。
在与家属的交往过程中,无论家属以何态度对我们,我们都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之交流。提供便民箱、爱心卡、复诊卡,让他们意识到所有问题的处理原则都是以患者的健康为宗旨,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
[1]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7(增):31
[2]梁淑琴.从偏瘫患者和家属康复行为和认识误区看健康教育的盲区[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