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和欧洲文化理论中的东方形象*

2010-04-13 15:10:08俄罗斯瓦列莉娅哈恰图梁郭艳秋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达尼东方文化世界史

[俄罗斯]瓦列莉娅.哈恰图梁 撰 郭艳秋 译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19世纪俄国和欧洲文化理论中的东方形象*

[俄罗斯]瓦列莉娅.哈恰图梁 撰 郭艳秋 译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19世纪欧洲和俄国史学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东方文化的僵化特征.俄国文化理论是在欧洲学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其中的东方形象并不和欧洲观点完全一致.19世纪俄国学者试图打破僵化模式的尝试为未来有关东方文化的评价和它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的重要转变奠定了基础.文化平等的观点在20世纪开始发挥效力,它为创造复杂、多面的东方形象,以及修正现代的有关停滞的传统观念提供了可能.

文化理论;东方形象;俄国史学;欧洲史学

我的论文讨论的是19世纪欧洲和俄国文化理论中东方形象的比较问题.同先前强调各文化唯一性的地方文化理论快速发展的阶段相比,这个特殊的阶段应被看作是十分重要的.另外,19世纪兴起的考古学、人种学和东方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东方文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精神生活特色的信息.

不过,在欧洲和俄国史学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东方文化的僵化特征,这些特征通常同具体的历史调查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解释,即我们对外国文化形象的认识不仅依赖于有关这种文化的信息,而且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文化自知程度和对"完美文化"的看法.

因此,19世纪绝大多数欧洲和东方的比较文化分析简化成了大量的对立关系,如"发展-停滞"、"民主-专制"、"自由-奴役"等等.这些对立(或二分法)被俄国所采纳,虽然其文化和历史哲学理论是在欧洲学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上述对立关系为基础的东方形象在俄国和欧洲史学中就是完全一致的.

要对有关东方文化本质的各种不同概念进行详尽、深刻的分析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俄国史学中东方形象的主要转变,以及俄国和欧洲的东方形象的众多相似与差异的问题上.

应当指出,俄国在欧洲史学中通常被看作是东方的一部分.但俄国学者更愿意将他们的国家排除在东、西方之外.虽然这听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但它并没有引起俄国学者们的太大关注,尽管俄国的历史与东方存在着密切联系,并在长期的扩张过程中吞并了亚洲的一部分地区.他们将俄国同西欧相比较,以证明他们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但他们并没有对俄国和东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这同俄国的思想和文化自知程度的某些特殊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在19世纪,欧洲既是俄国评判"西方人"的主要标准,也是其判断民族独创观拥护者的主要标准.

在欧洲史学,尤其是黑格尔理论的巨大影响下,许多俄国学者都认为东方在很久以前就丧失了发展的潜力,并把东方看作是停滞的象征.因此,东方历史在他们的世界史观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例如,著名的俄国历史学家格拉诺夫斯基(N.Granovsky)虽驳斥了黑格尔关于"历史的"和"非历史的"民族的理论,却坚持认为欧洲历史因其伟大的动力学而要比东方历史重要的多.在他看来,东方的所有转变都是表面的,其只局限于朝代的更替.

结果,在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史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寥寥几个试图根据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解释世界史的创新尝试.其中的一个就是现在已几乎被完全遗忘的历史学家---波列沃依(N.Polevoy)提出的.他把世界史看作是东、西方之间的永恒斗争.按照他的观点,欧洲在希腊文化时代第一次抨击了东方.然后,从民族大迁移到蒙古入侵阶段发生了相反的运动,即东方抨击西方.下一个阶段(16-19世纪)的主要特征是欧洲向全世界的大规模扩张.这是对东方的第二次大的撞击.但是在不远的将来,东方将会再次在世界史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这一次它的扩张将导致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不幸的是,这个煽动性的观念对当时那个阶段的俄国史学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草图,长久以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地区文化理论极有可能赋予东方更为恰当的评价.但在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只有亲斯拉夫人者发展了这个理论.他们探究了文化多元性的观点,以便证明俄国同西欧存在着巨大差异,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模式.但他们同时却忽视了文化等价的观点.亲斯拉夫人者在世界史中重新采用了浪漫神学的方法(这是自中世纪以来,俄国史学的第二次历史神圣化),并从其宗教的角度评价了每一种文化.进步被解释为人类理解上帝的复杂的转变过程.亲斯拉夫人者相信具有正统形式的基督教是宗教信仰的高级阶段.基于这一点,所有的东方文化都被定义为落后的、孤立于基督教信徒世界之外的,正是这个原因,它们甚至被世界史看作是"无用的".

这种浪漫神学的方法为理解俄国和外国文化设置了严重的障碍.这种说法的最典型例子是:亲斯拉夫人者从没提过俄国是由相互交织、有时又彼此矛盾的各种不同文化构成的多忏悔、多民族的文化.他们没有想过去注意俄国和东方的联系,去分析东方对俄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俄国是"正统文化",是亲斯拉夫民族的中心.

因此,处于当时那个阶段的俄国史学中的东方形象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大多数俄国学者强调了东方的精神生活和宗教的特性,以及它同俄国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差别.欧洲的理论家---不考虑他们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了东、西方经济和政治体系间的差异.举例来说,基佐(F.Guizot)把现代欧洲的进步发展描述为不同的、且彼此不能超越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原则间"斗争"的结果.而东方文化只是在一种原则或观点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个事实解释了东方文化的停滞问题.比如在中国,其原则就是"合理的"专制.黑格尔谈到大多数东方文化都是"非历史的",因为它们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自由被剥夺了.在印度盛行的是自然神化的原则,在中国是国家神化的原则.法国浪漫哲学家基内(E.Quinet)认为东方的危机是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停滞的共同结果.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学者达尼列夫斯基(N.Danilevsky)和德国历史学家吕凯尔特(H.Rückert)在地区文化理论领域作出了重大突破,并部分地破坏了欧洲中心论和浪漫神学的计划.吕凯尔特在他的题为《世界史教本:有机的叙述》(Lehrbruch derWeltgeschichte in Organischer Darstellung)的著作中断言,历史的主要单元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下出现的不同的"文化类型",它们是彼此独立发展的.他驳斥了一种普遍的文化能够存在并吸收其他文化的观点.

被认为是斯宾格勒(O.Spengler)和汤因比(A.Toynbee)的前辈的达尼列夫斯基的观点同吕凯尔特是一致的.俄国学者把世界史看作是各种不同文化(或文化类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根据这种文化历史类型理论,每一种文化的价值是由其唯一性构成的,其历史发展的模式是不能再生的.进步被理解为不同的文化历史类型实现尽可能多的历史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每个国家的目的都是在历史中表明其带有全部特性的文化历史类型.尽管文化输入了世界史,达尼列夫斯基仍赞成文化等价物的观点.

达尼列夫斯基的理论引起了对东方形象的重新思考,并使其更加复杂和客观.尽管他的著作《俄国和欧洲》(Russia and Europe)(1869)主要致力于作为两种彼此敌对的文化历史类型的俄国和西欧的比较分析,但他也注意到了东方文化.达尼列夫斯基坚持认为"孤立的"文化历史类型,如中国或印度,不应该仅仅因为它们同欧洲差异巨大就被认定为落后的.另外,它们在政治思想、哲学、农业、化学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达尼列夫斯基第一次在俄国史学中评论了认为蒙古入侵的结果是消极的传统观点.他总结说东方文化对俄国的思想,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以及俄国的国家和社会间特殊的相互关系(家长式的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达尼列夫斯基和吕凯尔特的观点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从黑格尔的观点和浪漫神学计划的影响下解放出来.与他自己的关于地区文化等价物的观点相反,达尼列夫斯基声明俄国是带有救世主预言的高级的、最可行的文化历史类型.在吕凯尔特的论文中,我们能找到关于欧洲的相似陈述.不过,对文化历史类型的相对论的态度为进一步深入外国文化,加强文化间的对话创造了可能性.

不幸的是,达尼列夫斯基和吕凯尔特的洞察力没能彻底改变人们对东方文化的普遍态度.在19世纪下半叶,即使是那些意识到多样性地区文化存在的欧洲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不过是复制着东方的传统特征.举例来说,著名的"第二浪潮"实证主义者博克尔(H.Buckle)认为东方文化最重要、最明显的特征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模式.在东方,人完全服从于自然,而在西方,人影响、改变着自然.文化历史学派的杰出理论家布克哈特(J.Burkhardt)为了阐明东方文化,重申了因凌驾于文化和个人之上的国家霸权导致停滞的广泛的僵化模式.

俄国也或多或少发生过同样的情况.实证主义的兴起同对正统的世界史观和类似于启蒙运动进步观点的兴趣是紧密相联的.确切的说,东方文化中的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问题就是在那个阶段引起俄国学者们的重视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激进运动的领导者拉夫罗夫(P.Lavrov)通过屈辱的专制、社会变革的无能以及缺乏公正的事实,解释了古代东方社会的灭亡.同此观点相一致的是麦赫尼科夫(L.Mechnicov)---地理决定论的拥护者---使人们相信东方文化表明了社会合作最古老的强制形式,这种形式作为对自然"挑战"的"回应",在很久以前的大河流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就存在了.

应当注意,对"俄国和东方"或"俄国的东方和西方"问题的兴趣在当时阶段的俄国史学中明显升温.人种志学家拉曼斯基(V.Lamansky)---"欧亚大陆的三个世界"的论文作者第一次阐明了俄欧亚理论.他把俄国描述为是由欧洲和亚洲的部分领土构成的"温和的世界".按照拉曼斯基的观点,这几部分是不相等的:俄国的民族和文化占有主要地位.亚洲部分被定义为"衰老的世界","辉煌过去的废墟".尽管东方文化具有这种传统特征,拉曼斯基却是首次尝试把俄国文化看作是各种不同文化的复杂合成.

所以,在19世纪欧洲和俄国对东方的接受程度多少是稳定的.文化理论的作者们普遍无法克服东、西方间普遍的定义和对立,偶尔几次试图打破僵化模式的尝试并不足以创造文化学的新的有力的传统.不过,这些尝试(尤其是吕凯尔特和达尼列夫斯基的观点)确实为未来有关东方文化的评价和它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的重要转变奠定了基础.文化平等的观点在20世纪开始发挥效力.它为创造复杂、多面的东方形象,以及修正现代的有关停滞的传统观念提供了可能.

(责任编辑:蒋海升)

K091

A

1003-4145[2010]09-0047-03

2010-07-01

瓦列莉娅.哈恰图梁,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译者郭艳秋,大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处讲师.

猜你喜欢
达尼东方文化世界史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多样解构
安邸AD(2020年9期)2020-12-08 03:50:18
达尼举行经销商答谢会暨庆祝中丹建交70周年
聆听H-F音乐,现在变得更简单 DALI(达尼)RUBICON 6 C/Sound Hub
达尼PHANTOM E系列 打造真正的定制级家庭影院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百件文物带你玩转世界史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4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