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

2010-10-18 11:38:06陈寒松张文玺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权变管理学期刊

陈寒松 张文玺

(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

陈寒松 张文玺

(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权变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发端于 20世纪 60年代,形成和兴盛于 70年代,曾被寄予厚望引领管理诸家走出“丛林”。尽管目前权变理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但透过目前管理学的框架体系,依然看出它是贯穿管理理论的主线之一。重新审视权变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管理体系,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权变理论的回顾,分析其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变化,并对比中外学术期刊对权变理论的研究,发现该理论在西方和中国运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权变理论与其他管理理论的关系,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权变理论;管理学教育;环境;管理丛林

一、权变理论的起源与主要内容

(一)权变理论的起源和形成

权变理论最早提出于 20世纪 60年代。Joan Woodward于 1965年出版《产业组织》,研究了组织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Jau R.Lawrence和 JayW.Lorsch1967年发表在《管理科学季刊》(ASQ)上的“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一文认为,不同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市场不确定和技术变化极快的环境。①Paul R.Lawrence and JayW.Lorsch.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Organiza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67,Jun,1-47.Fred Fiedler通过研究领导行为有效性与情景之间的关系,于 1967年提出了经典的权变领导模型。这些研究和成果都对权变领导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Fred Luthans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之路》的文章,②Fred Luthans.The Contingency TheoryOfManagement:A Path OutOf The Jungle[J].Business Horizons,Jun1973,16(3):67-73.1976年又对权变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出版《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的观点,提出要用权变理论整合和统一其他各种管理理论,标志着权变理论的形成。权变理论进而成为 70年代乃至 80年代管理理论的热点和焦点。

(二)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权变理论来源于系统理论,认为组织要受制于环境变化,并将权变关系看作是一种“如果—那么”的函数关系,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和方法。Luthans(1973)认为过程学说、定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等管理理论都存在缺陷,无法担当整合管理的重任,而只有权变理论能够胜任。

二、权变管理在管理学教育的地位及变化

权变管理认为不存在适合所有情景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论要适应环境,并不否定现有管理理论存在的价值。权变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孔茨、罗宾斯等管理大师的《管理学》教材成为国内使用最多的翻译教材。我们以这两位学者的管理学教材分析权变理论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地位及变化。

孔茨肯定了权变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在第6版 (1976年原版)的管理学教材中,孔茨等使用的副标题就是“管理职能的系统分析方法和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在第7版《管理学》中,始终贯穿着权变管理的思想。①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7版)[M].黄砥石,陶文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例如,孔茨等人批评了权变管理代表人物 Lorsch和 Lawrence,以及 Carlisle等的观点,不赞成把基本原理和系统理论看成是一种最好的行事方法的寻求。他们认为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从不认为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在孔茨等人看来,权变管理是管理的应有之意。他们肯定了组织研究学者们运用权变思想进行的研究,例如伯恩斯 (Tom Burns)和斯塔克 (G.M.Stalker),伍德沃德 (Joan Woodward),Rawrence与 Lorsch等的成果。在领导理论方面,认同菲得勒的权变领导模型,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坦南鲍姆 (Tannenbaum)和施米特 (Schmidt)的领导理论,以及领导效能的路径目标理论。在激励上,孔茨等认为激励必须立足于权变基础之上。控制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控制系统或一种控制技术都必须切合该企业的组织环境,才能收到最大效果。在第8版《管理学》中,孔茨论述“管理理论丛林”时,曾提及权变理论“像暴风雨般席卷着”当时的研究学者。孔茨强调权变管理重要性的思想在他去世后继续再版管理学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然而其重要程度似乎有所减弱,这可能既与孔茨去世,以及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有关。第9版以后的《管理学》从全球视角出发,强调以全球化理论和实践为基础。

斯蒂芬·P·罗宾斯在他主编的《管理学》中也较为系统地体现了权变管理的理论和思想②Stephen P.Robbins,Mary Coulter.Managemen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他认为如将权变变量列出来,不下 100多个,但可归纳为一般的 4个变量,即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程序化,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个性差异。在他主编的《管理学》中,权变管理充分体现在管理的四职能中 (见表1)。

表1 权变理论在管理学职能管理中体现

总体上看,权变管理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地位,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理论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权变理论研究在中国和世界的差异分析

权变管理理论兴盛于 20世纪 70年代。我们通过英文 EBSCO数据库,运用文献检索方法,发现“contingency theory”(权变理论)词出现在标题上的文章,20世纪 70年代最多,80年代开始下降,90年代下降趋缓(见图3)。通过研究其文章发表的期刊也可以发现,70年代的权变理论文章一般都发表在重要的管理学杂志上,如管理评论 (AMR),管理科学季刊 (ASQ)、管理学术期刊 (AMJ)等,因为在国际上,ASQ,AMJ,AMR,S MJ,OS等管理类刊物在历次评选中始终被公认为国际一流。③许德因,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学现状评估[J].管理世界,2004(5):76-87.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相关文献发表的期刊的档次开始下降,较多地发表在实践性较强的期刊如 Academy ofManagement Proceedings(AMP),这也反映了权变理论更多地处于一个使用和运用阶段。

反观我国,由于数据库的限制,科技数据库仅有 1987年以来的数据,而我国期刊数据库的数据仅从1994年开始。由于权变管理理论是 1980年代引入中国的,因此,分析这两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于我们的研究还是有所启发。分析 CKN数据库 CNKI中国期刊 1994年到 2007年的全文数据库主题词是“权变理论”管理类文献 251篇。其中,核心期刊 85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987年到 2007年“题名或关键词”是“权变理论”的有 113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 48篇,ISSCI期刊 12篇。

尽管两个数据库在定义核心期刊的范围上不同,但其呈现的变化趋势还是一致的,并且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国内文献关注权变理论时间较晚。

国内文献 199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权变理论,但一直到 20世纪初文献的数量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拐点,CKN数据库出现在 2002年,维普数据库在 2000年。

第二,在 2004年和 2005年有波折。

从研究的趋势上看,是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但在 2004,2005年呈现出波动现象,从文献的数量上看,两个数据库的文献在 2005年都在高位有一个大的降幅。然后,从 2005年开始又有了新的快速增长。

第三,全部期刊与核心期刊的变化趋势的一致性。

两个中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与“全部期刊”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转折点及快速增长都出现在同一时间点。

总体上看,权变理论由于形成于国外,并较早得到了认可。中国接受这一理论较晚,1990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对其研究也相对较缓晚。同时,当企业自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形势,需要更适合理论的指导和帮助时,出现了对权变理论的更大的需求,因而其走势国外有较大差异从这一点上可以得到解释。

四、权变理论地位变化的原因分析

权变理论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地位逐渐削弱,权变理论并未带领管理学众学派走出“管理丛林”。

(一)权变理论在国外变化的原因

1.权变管理理论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权变理论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难以应对动荡、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俞晓军认为,权变理论关心组织变动的结果而非过程,变动的根源在组织外部而非内部,变动的过程从最高领导人开始而非一般员工。①俞晓军.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1999(11):74-77.邹文娜和胡晶晶认为权变理论理论框架简单化,即“如果—那么”;具体内容上有保守倾向,强调顺从环境;对实践指导有局限,无法穷尽所有的环境变量模型等。②邹文娜,胡晶晶.权变管理理论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19):107-109.

2.其他管理理论并不是追求最完美的唯一的方法。

权变理论认定其他管理理论在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将其他理论假设为是追求“最佳”的理论。而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的管理理论,这也不是多数管理学派的追求目标。孔茨等在第7版的《管理学》中批驳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不认为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法,正如天体物理学和化学也不会有那样的事情一样,而这些科学要比管理学精确得多。当然,不同的情况形成了差别。所以,“管理机构和组织方法”当然也要“根据其外界环境的要求及其成员的需要”而定。管理实务和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会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权变管理理论无法实现管理理论的整合和统一。

受孔茨 1961年提出要走出“管理丛林”③Harold Koontz.TheManagement Theory Jungle[J].Th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Management,1961,4(3):174-188.、统一管理理论思想的影响,权变理论学派也试图作出自己的贡献,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而实际上,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茂密,从管理学派由1960年代的 6个增加到 1980年代的 11个④Harold Koontz.The management theory jungle revisited[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80,5(2):175-187.。因而权变理论的神秘光环也就不再。

因此,从上面学者们的批评和分析可以看出,权变理论自身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以 Luthans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试图运用权变管理整合其他管理学派的尝试并不成功。

反观中国,权变理论研究近年来却出现了日益兴盛的态势。

(二)权变理论在中国理论和实践界兴起的原因

1.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中国管理实践与国外先进理论之间的差距。

正如张玉利教授在分析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症结时所说的,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我国企业实践不符(总体超前于我国企业实践),总体不管国外理论还是国内理论都与实践离得太远。①张玉利.学术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问题分析[J].管理学报,2008,(3):336-370.当中国的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面对复杂多变环境条件,权变理论自然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2.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了对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和运用。

随着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如何适合不同情景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大量引进国外的管理方法,谈不上灵活运用;当盲目学习出现问题时,便开始重视中国企业实际的结合。因而权变理论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中文两个数据库的文献来看,大量文章是针对高校、医院、企业、银行等部门或行业如何运用权变理论进行管理研究的。

五、权变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一)权变管理与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是方法论和方法的关系

权变管理与具体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组织理论、领导理论、计划理论等的关系,是方法论和方法的关系。方法论和方法的界定是相对上的,黄速建等认为,哲学层次的方法和一般通用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的研究活动,或者对于具体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有“方法论”的含义。②黄速建,黄群慧等.管理科学化与管理学方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因此,相对于其他管理理论来说,权变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思想和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在处理权变管理和其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关系时,不要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综合起来。权变管理理论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现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基本原则,权变理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石,其他管理理论则是砖瓦。因此,权变理论才得以广泛运用于组织战略、组织决策、组织设计等涉及不确定性的研究中,特别是关于组织技术问题,并产生了结构权变学派、战略权变学派、目标权变学派等。③邱泽奇.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M].社会学研究,1999(4):1-25.

(二)适应环境剧烈变化和动荡的要求,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将有更大发挥空间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特别是 90年代中后期环境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权变理论是以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不可预测性、系统复杂性和演化动态性为基础,强调偶然性、试错性、应急性、意图性、学习性、自组织性、自适应性、灵活性和随机性等为特征,所以其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一点上,权变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体现为,一方面权变思想和后现代主义一样都反对方法论的万能主义,反对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反对绝对性、机械性和永恒性,否弃迷信、霸权和僵化,主张相对性、不确定性、有机性和升放性,注重差异、个体、灵活和变通;同时从哲学层面看也是既主张相对主义又保持了对科学理性的应有尊重。④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权变管理虽没有成为整合管理理论的理论,但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大。

总之,本文在综合分析权变理论的同时,提出要重视权变管理在管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权变管理理论及其运用在中外地位变化的原因。认为权变理论与其他具体理论和方法是方法论和方法的关系;随着人们对权变理论研究的深入,权变理论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权变理论不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最佳的管理理论,需要与其他理论方法结合起来适用;需要在管理学的教科书中进行系统地阐述。

(责任编辑:亦木)

F270

A

1003—4145[2010]09—0105—04

2009-08-10

陈寒松,男,山东财政学院教授,博士;

张文玺,男,山东大学研究员,博士。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发展计划研究项目(S07YD09-2)。

猜你喜欢
权变管理学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权变”:《孟子》的道德选择辨析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期刊问答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当下司法中权变思维的滥用与规制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15
权变视角下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