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丽,李久民,许志效
(1承德县医院,河北承德 067400;2承德县中医院)
妊娠中晚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短 PR间期发生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1]。现将我院 130例入院待产心电图表现为短 PR间期的孕妇的资料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 2004~2006年入院待产的916例孕妇为观察组,年龄 21~38岁,既往健康,并经妊娠早期体检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以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 9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 20~39岁。两组妇女在年龄及既往疾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心电图记录方法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 5~6月和待产前采用日本光电 8110心电图记录仪各描记1次心电图,纸速 25 mm/s,增益 10 mm/mV,要求各导联基线平稳,图形清晰,以Ⅱ导为标准,由专人进行测量。短 PR间期者于分娩后 6个月复查 1次心电图。对照组妇女于体检时采用相同的心电图记录仪、以相同的条件和人员描记心电图 1次。
1.3 短 PR间期判定标准 窦性心律,心率 61~91次/min,PR间期≤110 ms,QRS时间正常,起始部无预激波,不伴继发 ST-T改变,除外房室交界性心律、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和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性心律可见逆行 P波;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可见预激波;窦性心动过速 P-P间距 <600 m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短 PR间期者 130例,发生率为14.19%,其中妊娠中期检出 89例、晚期检出 41例,对照组短PR间期发生率为 0.89%(8/9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419 1,P<0.01)。短 PR间期妇女于分娩后 6个月复查心电图,12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9例未恢复,占 0.9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42 9,P>0.05)。
窦性心律时 PR间期缩短,QRS波正常。传统认为是一种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激动仅较正常更快地通过 James,使心室提前除极。因提前激动通常经希氏束下传心室,故此 QRS波形态正常,此型又称 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简称 LGL综合征。可能由于传导途径异常,或房室结的结构异常:先天性小房室结[2]。
本组检出的 130例短 PR间期孕妇,均出现于妊娠中晚期,短 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其中妊娠中期检出的短 PR间期者,妊娠晚期仍呈短 PR间期;部分孕妇妊娠中期 PR间期正常,妊娠晚期出现短 PR间期。分娩后 6个月复查心电图,仍有 9例心电图为短 PR间期,与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无显著差别。对于短 PR间期孕妇于分娩 6个月恢复正常者,推测短 PR间期由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所致。因为随着孕龄的不断增加,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也不断增多,需氧量也相应加大,足月时达到最高峰,较非孕期增加 20%[3]。部分妊娠中晚期孕妇机体对缺氧较敏感,致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平衡调节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4],使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加快,导致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一过性改变,PR间期缩短。心电图上仅表现为短 PR间期,但 QRS波群正常,无心动过速,故不能诊断为 James型预激综合症。由于妊娠时的短 PR间期于分娩后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其为良性心电图改变[5],无病理意义。但每位医生都应当认识和熟悉短 PR间期综合征,对于孕妇短 PR间期者可随访心电图而不需特殊处理,可给孕妇合理科学的解释,减少孕妇没必要的恐慌。9例于分娩 6个月后心电图仍未恢复正常者,不排除 LGL型预激综合征可能性,可能与房室结的结构异常,先天性小房室结有关,或传导途径异常有关,有待进一步作心脏电生理检查确定。
[1]苏应宽,徐增祥,汤森.实用产科学[M].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1979:86-89.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19.
[3]许原,李庆林,郭继鸿.心电图短 P-R综合征认识的变迁[J].心电学杂志,2002,21(2):115-118.
[4]Naber CK,Baumgart D,Heusch G,et al.Role of the eNOS Glu298Asp variant on the GNB3825T allele dependent determination of alpha-adrenergic coronary constriction[J].Pharmacogenetics,2003,13(5):279-284.
[5]郭继鸿,许原.新概念心电图图解[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