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恶性间皮瘤 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0-04-13 05:54
山东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腹水生存期包块

易 敏

(青海省肿瘤医院,西宁 810007)

腹膜间皮瘤(PM)是来自腹腔浆膜的间皮和间皮下层细胞的肿瘤,是一种罕见病。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笔者收集青海省肿瘤医院1994~2008年 6例 PM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 5例、女 1例,年龄 33~67岁、平均 46.8岁。患者均无明确石棉接触史,曾行阑尾切除术 2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均以腹胀、腹痛、腹部包块为主,其中腹痛 4例、腹胀 3例、腹部包块 4例。B超检查可见中 ~多量腹水,部分为包裹性积液;CT示肠系膜不规则增厚 3例、腹腔包块 3例。术中探查肿瘤以弥漫型为主,形成冰冻骨盆2例。术后生存期短(1~27个月),1例失随访。其中 1例促纤维增生型恶性间皮瘤既往被误诊为纤维瘤,现经复习切片,免疫组化证实为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患者都在剖腹探查术中剥除部分游离肿瘤组织、2例行减瘤术。

方法:挑选典型病变病例的蜡块,常规病理切片行 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Envision法,抗体选用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抗人类内皮细胞抗原(Ber-Ep 4)等 6项,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使用即用型EnvisionTM试剂盒及 DAB显色系统显色。

结果:病理学结果:腹水细胞学检查:仅 4例送检腹水,3例淡黄色,1例血性,均未见典型恶性间皮细胞。肉眼观察结果:送检组织为大小不等的灰白结节,质硬,米粒大,直径2.3 cm,切面灰白、灰粉,部分质硬,似有钙化,部分质韧。镜下观察结果:组织形态多样,可分为:①上皮样区,最多见,细胞为立方或多角形,核圆、居中,核空泡状或深染,核分裂像罕见,胞质嗜酸或透明,排列成乳头状、腺管状、片状等结构。②纤维性区,形似纤维瘤,细胞稀少,促纤维间质高度增生。③肉瘤样区,形似纤维肉瘤或平滑肌肉瘤,有软骨化生。④混合区,可见到以上细胞成分及移行区。免疫组化:6例患者中 Calretinin均为阳性,AE1/AE3、EMA、Vimentin呈不同程度的表达,CEA、Ber-Ep4均为阴性。

讨论:PM临床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腹痛、腹水及腹部包块最常见,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及转移性肿瘤等疾病。腹部B超、CT对确定腹膜间皮瘤病变的位置、大小、囊实型、腹水的多少及鉴别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肿瘤,尤其是对鉴别卵巢癌有一定的帮助。大体病理可见腹膜表面广泛分布着大小不等、白色坚硬的肿瘤结节,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有时多个结节融合成较大肿块。晚期腹腔脏器常被白色坚硬肿瘤组织所覆盖,形成“冰冻腹腔”,可为实性、囊实性或多囊性,国内于国等将其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弥漫结节型、结节型及囊状型。在组织学上采用WHO分类方法分为上皮型、纤维型及混合型。本组中混合型占 50.0%,上皮型占 33.3%,肉瘤型占 16.7%,以混合型为主。电镜检查可见肿瘤细胞的微绒毛很发达,具有特征性的飘带样微绒毛出现。上皮性瘤细胞可见桥粒、细胞连接、梭形细胞,具有向间皮细胞或纤维母细胞的过渡形式,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中间丝和张力原纤维。

在间皮瘤的诊断上尚无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抗体,宜采用多种抗体联合标记。目前认为使用 AE1/AE3、EMA、Calretinin、Ber-Ep 4、Vimentin及 CEA这一组抗体可有效地辅助诊断。一般恶性间皮瘤中 AE1/AE3、EMA、Calretinin及 Vimentin呈不同程度的阳性,Ber-Ep4及 CEA均为阴性。还有文献报道Podoplanin膜染色对区分上皮样间皮瘤与腺癌是一种特异、敏感性标记物。

该病由于起病隐袭,临床诊断较难,多数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较差。多数学者认为生存期不超过 1 a,但有个别报道生存期为 7~15 a,甚至出现转移后仍可生存较长时间。腹膜剥脱术和肿瘤减积术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PM细胞凋亡指数可以作为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Bcl-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凋亡有相关性。

猜你喜欢
腹水生存期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