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利,王华民
笔者对几类不同的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介绍如下。
所收集的30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4-01~2009-08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7~60岁。病程0.5~3.5年,平均1.4年。均有踝关节扭伤史,伤后未经正规治疗,以后逐渐出现踝关节行走时疼痛,有不稳定表现,踝关节外观可有畸形,术前X线片观察双踝骨折18例,三踝骨折6例,内踝骨折2例,外踝骨折4例,30例均有程度不等骨性关节炎,包括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不等宽、软骨下骨硬化、骨刺增生、可存在下胫腓分离。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7例,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3例,垂直压缩性3例。
手术时患者平卧位,患肢的单侧腰麻成功后,消毒铺巾驱血,上气囊止血带,压力70 kPa(1 kPa=7.5 mmHg)。内踝前弧形切口,至内踝尖弯向前,成C形,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至内踝骨折处,首先清除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及新生的骨痂,分离后经骨折断端进入踝关节间隙,清除填塞在该处的纤维肉芽组织,可用尖嘴钳及尖刀仔细分离切除,关节松动后将此处覆盖湿纱布备用。做外踝前方切口暴露至外踝及腓骨下端,保留外踝副韧带,对外踝已经愈合者可在下胫腓联合处以上1 cm处将腓骨下端用线锯或摆锯锯断,对外踝骨折未愈合者可经骨折端直接进入。将断开的腓骨下端向下翻开,显露出下胫腓联合,仔细清理关节内的肉芽组织使胫腓骨能直接接触。可将腓骨下端截骨处做成一斜面使外踝内收,将外踝截骨处和下胫腓联合彻底松解后,与内踝切口联合直视下将踝关节复位,外踝选6孔普通解剖钢板固定在截骨上下。在下胫腓联合水平,可用1枚松质骨螺钉或1枚螺栓固定,以加固下胫腓联合。使内踝复位后用1枚螺钉或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结合坚强的外固定治疗。结果:30例中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能下地行走、疼痛减轻、关节的不稳定现象消失。1例因外踝处劈裂,功能恢复较差,另1例踝关节不平,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经过0.5~3年的随诊观察,满意率94%。
笔者体会:①内踝切开后,可以先松解,但并不急于复位固定,等外踝处理完毕,可与距骨一同复位;②内踝处踝穴的肉芽组织切除完整,一般这些组织在X线片上并不显影,但术前应予以足够重视,既使存留极少部分也可能影响距骨的复位,术中可用尖刀和尖嘴钳伸入,紧贴软骨面将其切除;③对下胫腓分离的合理固定:下胫腓关节融合或者用下胫腓联合坚强内固定,将限制腓骨相对于胫骨干的位移或旋转,影响踝穴对距骨运动的顺应性调节,由于距骨前宽后窄,所以拧紧螺钉时要注意保持踝关节背屈90°,这样才不至于使踝穴变窄,对于外侧副韧带要保留,将外踝翻下,彻底清除胫腓骨之间的软组织,使两骨相贴,再应用可靠的内固定材料,笔者体会应用骨栓最为肯定;④外踝解剖钢板根据外踝形状进行塑形,使钢板的机械固定作用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