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刘 玲,彭学红,段青伟
作为部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工作组成员,为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2008-06-10~07-09对北川抗震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进行心理测评,现总结如下。
1.1 测试对象 为参加北川老县城、幼儿园、北川中学搜救、尸体搬运和现场急救工作的部队官兵和当地留守值勤武警官兵,共1 320人。均目睹耳闻了地震灾害造成的最惨烈的情境;其中大部分是2008年入伍的新兵,有21人在抗震救灾中受伤。
1.2 测试内容 为有效对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开展心理干预,笔者选择刘贤臣等修订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包括24个条目,分为主观评定、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5个分量表和PTSD总分共6个判定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PTSD测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1 320份,回收1 293份,废卷6份,有效问卷1 287份。1 287名官兵PTSD总分的分类结果显示,在列举的24项症状中,没有任何症状和表现的有258人,占总人数的20.1%;有轻度症状者604人,占总人数的41.6%。这两类人员共占总人数的61.70%,可视为健康或基本健康者。PTSD总分项目中,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总分≥30)的有421人,其中轻度384人占34.8%;中度24人占2.4%;重度13人占1.1%。其中,主观评定感到“灾害对精神的打击”596人占38.5%,感到有重现体验的863人占67.1%;具有回避症状的有661人占51.3%;感到警觉性增高的有779人占60.5%;感到社会功能下降的有347人占31.4%。
经过对24个问题调查结果的逐条分析可以看到:官兵中比较多见的问题依次表现为:“想起灾害恐惧害怕”;“看到或听到有关灾害的事情担心灾害再度发生”;“灾害对精神的打击”;“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脑子里无法摆脱灾害发生时的情景”;“生活或工作受影响”;另外,“努力控制与灾害有关的想法”,“灾害后兴趣减少了”,“烦躁不安”“易激惹、好发脾气”“遗忘某些情节” “睡眠障碍”,“内疚或有罪感”,“记忆力下降”,“悲观失望”等症状者,也都达到较高的比例。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上述症状的出现,随着官兵暴露于灾害环境的时间延长而加剧。表明官兵中确实存在着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在灾害发生后的30 d内,应当看作是经历创伤性应激事件后的正常反应。超过30 d以上,就需要认真甄别,并应当加强积极地心理干预,减少或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2.2 参加救灾官兵与留守一线值勤官兵PTSD测查结果的比较 在随机测查的1 287名官兵中,有1 028名是参加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同时还有驻地武警部队259名没有参加一线抗震救灾,而在支队坚守岗位,完成各项值勤任务官兵。将这两种人员分为2组。结果,两组在主观评定、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五个分量表和PTSD总分的比较中均未见显著性差异(表1)。这个结果似乎可以提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区,无论有否承担抗震救灾的任务,地震灾害作为应激源,对广大官兵心理造成的伤害是确实存在的。另外,在灾区坚守值勤和日常工作岗位的官兵,同样承受着每天几百次余震的刺激;通过媒体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救援现场惨烈的场面;多数在工作中又承担了超出平常一倍甚至几倍的工作量,身心长期处在疲劳状态;一部分官兵至今还为没能够到一线参加抗震救灾而深感自责悔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构成对留守值勤官兵心理健康的冲击和伤害。但是,这部分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而成为灾后心理干预的盲区。这一结果也提示:对抗震救灾的官兵进行心理干预时,不能忽视那些没能参与一线抗震救灾而坚守在其它岗位辛勤工作的官兵,也应当对他们实行心理干预,促进全体官兵的心身健康。
表1 一线救灾与留守值勤组官兵心理状态评分
3.1 编制各种资料,宣传预防PTSD的心理知识 抗震工作开始早期就把精心制作的《抗震救灾官兵心理调适手册(电子图书)》与《神经调节放松磁带》、《常用心理放松方法》等一起,送给一线的部队,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心理预防知识和自我心理调适技巧的作用。
3.2 精选授课内容,根据受众特点传授心理知识 在抗震救灾期间,部队能够集中授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必须精选授课内容。笔者根据心理测评结果、部队平时开展心理工作的基础,以及部队官兵对心理知识的不同需求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主要介绍官兵急需了解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
3.3 积极团体疏导 在对抗震救灾官兵进行团队心理疏导时,根据官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疏导命题,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对于经常有重现体验,有恐惧心理的官兵,主要采用共同倾诉法、合理认知法、敲击干扰法、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社会支持法等进行疏导;对于具有自责、内疚、悲观情绪等回避症状的官兵,笔者主要采取合理宣泄法、转变认知法、互动游戏法、情感激励法、音乐治疗法等方法进行疏导;对于自述兴趣降低、记忆力下降、工作生活受影响的官兵,常采用情感激励法、适量运动法、积极暗示法、互动游戏法、社会支持法等进行疏导;对于那些警觉性过高,易出现紧张过敏、情绪烦躁、睡眠障碍的官兵,多采用认知疏导法、社会支持法、积极暗示法、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等进行疏导;对于团队成员间关系比较松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主要采取共同倾诉法、转变认知法、重建团队法、情感激励法、扔掉包袱法、重塑自信法、积极暗示法等进行疏导。如果被疏导团队在灾难中心理受到强烈的刺激和伤害,还运用催眠治疗、脑波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
3.4 开展个别咨询 根据官兵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官兵不同的咨询目标,选择使用共情、冥想、合理认知、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厌恶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情感激励、榜样模仿、社会支持、放松训练、催眠治疗等多种方法。
在心理干预活动中,笔者根据人员素质和受伤害程度,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对约占总人数的61.70%,没有任何症状和只有轻度症状者两类人员,将其视为健康或基本健康,只需要通过授课或团体疏导,使其更多地了解一些有效进行心理自我保健的知识,面对灾难,鼓励其调动自我防御机制,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对34.8%具有轻度症状的人群,本组主要通过团体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其在集体的影响和感召下,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构筑健康的防御方式,学习有效的调适方法;对2.4%的PTSD中度和1.1%PTSD重度的官兵,在集体授课、团体疏导的基础上,再施行个别访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