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利娜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62)
论莫里森小说中社群合唱队的作用
邢利娜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62)
社群合唱队是莫里森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社群中个人对人物的评价通常说明了人物行为的动机和性质、人物的性格,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行动和性格。社群中群体对人物的评价常常表明社群对人物的看法和态度,它引导我们关注社群的风俗习惯、传统信仰和缺陷等。莫里森正是通过社群中个人和群体对人物行动的评价,提醒我们要把人物纳入到黑人社群的生存际遇中去认识去评判。
托妮·莫里森;社群合唱队;作者;读者
1984年,莫里森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她想让社群在其作品中充当合唱队,发挥评价人物行动,联系读者,让读者参与到作品的建构中来的作用。在她看来,这是帮助她创作出具有黑人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的一种途径。[1]341这一思想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评论家们纷纷探讨起其作品中社群合唱队的作用。凯瑟琳·欧肖奈斯是最早研究莫里森小说中社群合唱队作用的评论家,她认为,社群在莫里森作品中不仅仅充当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还充当合唱队,发挥着评价人物行动,联系读者,让读者参与到小说的建构中来的作用。“莫里森的目的远不止于把社群作为一种作用于其人物的社会性力量。她的最终目的是联系读者,让读者参与进来。”[2]125在《所罗门之歌》中,社群就是把非洲文化传统中的歌舞仪式和对人物行动的评价结合起来共同来影响人物的行动。哈丁和马丁则认为社群作为合唱队不仅发挥着评价人物行动的作用,还发挥这干预人物生活的作用。[3]90他们的研究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认同。但是,虽然迄今为止对莫里森社群合唱队的研究不少,但社群合唱队是怎么用自己对人物行动的评价来联系读者的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说明。因此,社群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评价来联系读者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群合唱队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揭开作家促使读者参与的奥秘。
凯瑟琳·欧肖奈斯在研究社群合唱队的过程中提到,“合唱队是由社群中的个人或群体构成的”[2]125。这个说法很适合莫里森对社群的表现,因为在莫里森的小说中社群不仅作为一个群体在发言,而且还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评价,这是因为作家在表现社群时总是力图把它刻画成一群个性鲜明的人而不是毫无生气的“小镇,他们”[4]11。因此在讨论社群对人物行动的评价时,我们会从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两个方面来进行。
莫里森的作品里有很多社群中个人对人物行动的评价,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例:《最蓝的眼睛》中克劳迪娅和苏皮海德对皮考拉的评价,《秀拉》中奈尔对秀拉削去自己手指的评价,《所罗门之歌》中吉他对奶人一些行为的评价,《柏油娃娃》中吉丁和特蕾西对杰丁的评价,《宠儿》中保罗·D对塞丝杀婴的评价,《爵士乐》中菲利丝对多卡丝、乔和魏奥特的评价以及《爱》中艾尔对克里斯丁、黑德和朱尼尔等人的评价。
在《最蓝的眼睛》中,作为叙述者和社群的一分子,克劳迪娅对皮考拉以及所有相关的人物都进行了评价,她的评价往往引起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比如,当富有的浅肤色女孩莫琳冲皮考拉和克劳迪娅姐妹大叫道“我漂亮,你们丑陋,又黑又丑,我才漂亮”,克劳迪娅是这样来评价皮考拉的反应的:“皮考拉站在离我们稍远一点的地方,她的眼睛紧盯着莫琳刚才逃走的方向。她整个人似乎都缩了起来,像一张叠起来的翅膀。”[5]73这番评论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皮考拉的举动,也点出了皮考拉的问题和性格,很明显,对于莫琳的污辱和示威她不敢反抗,也不想反抗,因为她内心非常自卑和懦弱,说不定她自己还认同莫琳的看法。这番评论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皮考拉这个人物,就像塞缪尔和哈德逊·威姆斯所说的,“对于她的悲剧,她应该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6]14。
《秀拉》中,秀拉和奈尔小时候经常遭到白人移民孩子的欺负,一次,当他们再次出现时,秀拉拿起小刀削掉了自己的一节手指,吓退了那些孩子。对于秀拉的举动,奈尔多年以后是这么理解的:“秀拉,像以前一样,做不了任何稍微重大一点的决定。如果出现了什么重大事情,她总是感情用事,不负责任,留下一幅烂摊子让别人收拾。而当她感到恐惧时,她更是要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就像那次削掉自己的手指,不管那群垃圾做什么,都不会比她对自己做的那么糟糕。但是秀拉害怕了,她只好伤害自己来保护自己。”[7]101这番话点出了秀拉行为的动机也说明了秀拉这个人物的性格。别看秀拉表面上坚强独立,其实担不起什么大事,一有什么问题,她总是感情用事,不计后果,乱来一气。这也是其不顾社群舆论一意孤行的原因。如果没有奈尔的这番评价,我们可能不会关注多年前的这件小事,也很难理解秀拉其后的所作所为。
《所罗门之歌》中,奶人,自从四岁时知道他永远也飞不起来时,就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过着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日子,和家里人也不亲近。有一次,他和老朋友吉他讨论起犯罪,吉他问他:“如果这里变成另一个蒙特哥麦瑞你会怎么做?”当奶人回答如果密执安也变得像蒙特哥麦瑞那么贫穷动荡,他就买张机票飞走时,吉他就说道:“这就是你,……如果事情困难一点,你就软了。你不是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8]104吉他的这番话既道出了奶人行为的动机和性质,又道出了奶人的性格和问题。奶人要飞走不是因为他所说的什么“拒绝生活在阿拉巴马,蒙特哥麦瑞”,而是就是想逃避,害怕面对困难。奶人就是个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虽然表面上无限风光,但经不起什么大事。奶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与自己的家庭和社群脱节,没有责任感,也不知道关心他人。就像奶人后来回忆的:“吉他可能说得有几分道理。他的生活确实没有意义,没有目标。他是一点也不关心别人。也没有什么是他特别想要的,要他去冒险,去想办法的。”[8]107
《柏油娃娃》中,杰丁,世界知名杂志的封面模特,巴黎大学的研究生,是一个美丽、聪明能干的姑娘,但就是从没把别的黑人放在眼里。对于她的漠然和傲慢,骑士岛上的土著黑人吉丁和特蕾西是这样说的:“她们很难不做白人。”[9]155这句话敏锐地道出了杰丁行为的动机和问题,杰丁之所以从来不把别的黑人放在心上,就是因为她早已忘掉自己的文化身份。她认同的不是黑人文化价值观念,而是白人文化价值观念。正是因为认同白人文化价值观念,她才会在超市遭到一个素不相识的黑女人的唾弃,才会在事业和爱情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感到那么孤单和不真实,才会放弃巴黎的一切回到骑士岛。此外,对于杰丁离开森回到巴黎,特蕾西也有她的看法,那就是杰丁丢掉了“其祖先的优秀品质”[9]305。这句话也相当准确地指出了杰丁性格中存在的问题,杰丁正是因为没有黑人文化意识才会鄙视黑人社群的贫穷落后,才会觉得和森格格不入。吉丁和特蕾西的评论对于我们关注人物的行为以及把握这个人物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宠儿》中,塞丝为了不让学校老师带走她的孩子而杀死了他们,这件事不仅震惊了社群,导致她和社群长达十八年的隔阂,而且也给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十八年来,她没有哪一天不是在压制过去中度过的。当她把这件事告诉同在甜蜜之家为奴的保罗·D时,保罗·D不由得说了一句:“你是两条腿,塞丝,不是四条。”[10]165这句话虽然说得严重了点,但它道出了保罗·D对塞丝行为的真实想法。在保罗·D看来,尽管塞丝是为了保护孩子才杀死他们,但这一行为还是非常的不人道,完全是一个畜牲的所作所为。这番评价也道出了塞丝性格上的问题,她太刚愎自用了,就像一头牲口一样,只想着自己的感受,而没有想过孩子们的感受。这也是她为什么会和社群产生这么深的隔阂的原因。对于保罗·D的评价我们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因为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塞丝做的也不完全错,就像某一位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这样做是对的,但她没有权利这样做。”[11]272但不管怎样,保罗·D的评价还是会引发我们对人物行为和个性的关注,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及其行为。
相对于个人对人物的评价,社群中群体对人物行动的评价不算多,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例:《最蓝的眼睛》中社群对皮考拉怀孕一事的评价,《秀拉》中社群对秀拉一系列离经叛道行为的评价,《所罗门之歌》中社群对奶人父亲麦肯·戴德的评价,《宠儿》中社群对塞丝杀婴的评价以及《爱》中社群对比尔·科西对当地人态度的评价。
《最蓝的眼睛》中,皮考拉遭父亲强奸怀了孕,对此事社群有这么一番评价。“乔利?她父亲?嗯。天哪,那个肮脏的黑鬼。……那一家人好像都不正常。那个男孩整天不在家,那个女孩总是傻头傻脑的。…她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如果那孩子死了她才幸运呢。肯定是最丑陋的东西。肯定是,应该有个规律:两个丑人加在一起肯定生出来的人更丑。还是死了好。”[5]188-190这段评价展现了社群对皮考拉一家的厌恶和鄙视,对皮考拉怀孕一事的嘲讽和诅咒,但是,对照前面的故事,我们却觉得社群的评价是非常恶毒和不公平的。乔利可能是个混蛋,但他当时的举动真是出于一个很想给孩子关爱却又无力给孩子关爱的可怜父亲的一时爱的冲动,而皮考拉更是无辜的受害者,莫名其妙地遭受这一剧变。他们都不应该受到社群如此恶毒的诅咒。社群对他们的评价很明显是不公平的。这些评价激起我们对人物行动的思考,但让我们思考更多的却是发出评论的一方—社群。
《秀拉》中,秀拉游历十年之后回到家乡,做出了一连串惊人之举:把外祖母伊娃送进了养老院,和最好的朋友奈尔的丈夫裘德上床,导致裘德离家奈尔痛苦非常等。对于她的行为社群在小说的第二部分第二章——1939中有个集中的评价。听说她把外祖母送进了白人开的养老院,社群非常不满,叫她“毒蛇”。看到她拆散了好端端一家人,社群非常气愤,称她为“婊子”[7]112。最后听男人们说她和白人睡过觉,社群干脆就拒绝与之来往,像提防女巫一样提防着她。看到怪事接二连三地在她身边发生,社群就说她是魔鬼的化身,只会给人带来厄运,并开始传播各种各样关于她的谣言。社群的这番评价表明了社群对秀拉排斥和憎恶。它不仅引起我们对秀拉行动的思考,而且也引起我们对社群的思考。首先,如果说我们一开始还没有在意秀拉把伊娃送走这件事,对秀拉和裘德上床这件事也是感到非常突然的话——因为很明显秀拉并不喜欢他,而且裘德是她最好的朋友奈尔的丈夫,那么社群的评价就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秀拉的行为。但与此同时,这番评价也引起了我们对社群的思索,因为纵使秀拉送走伊娃,和每一个男人上床做得不对,社群也不应该造谣生事,全体否定她,把替波特摔倒和芬利先生被鸡骨头卡死这些纯属偶然的事件归罪于她。社群像这样排斥否定秀拉显然做得有点过火,那么它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群?它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这些思索对于我们最终认清秀拉和社群都很有帮助。
此外,社群的评价还让我们意识到社群这个评价体系的存在。原来,秀拉和其所在的社群联系如此紧密,社群会集体对其行为做出评价。因此,我们在评价人物行动时也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群,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具体的时空。如果脱离了秀拉所处的具体时空,我们就很容易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待秀拉的行为,可能就觉得秀拉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最多在裘德的问题上有些道德败坏。就像一位德国的访谈者告诉莫里森的那样:“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秀拉为什么被视为邪恶?我一点也不认为她很邪恶,可能因为我对她有一种认同感,感到和她很亲近。”[12]67但社群的评价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评价秀拉的行为时不应该忽视她所处的具体时空,她的所作所为以我们现在的标准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她身处的那个时代那个地域那个种族来说是非常恶劣的。因此要想正确评价莫里森的人物,一定要把她纳入到其所处的具体文化纬度中去。这些也是莫里森的想法:“秀拉的行为很不人道,因为她只想着自己。……别忘了,秀拉生活的时代人们总是相互帮助,在她住的小镇,这是绝对必要的。”[12]68所以,对于社群的评价我们可以不赞同,但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它里面包含着社群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我们了解人物所在具体时空的情况的重要途径,对我们正确评价人物行动非常有益,就像简·福曼所说的,“社群在莫里森的小说中就像一个人物一样,其价值观和信仰形成了评价和定义个人行为的背景”[13]72。
《宠儿》中,塞丝因为不愿孩子们被学校教师带走而杀死了他们,她的举动震惊了社群,大家都觉得她“太骄傲,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太复杂”[10]256,这个评价反映了社群对塞丝的看法。塞丝可能自以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因为她太爱孩子们了,不能看着他们受罪,她宁愿他们去死。但她的行为在社群看来却是太高傲了,错误的,她这个人也是太复杂了,居然会想到杀死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样的人呢?社群的评价也引起了我们对塞丝行为的思考:塞丝是不是太骄傲了,头脑不清楚,太复杂了呢?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我们对社群的思考:社群为什么会认为她的做法是高傲,头脑不清楚的表现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群?它抛弃自己成员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同样,社群的评价也让我们意识到社群这个评价体系的存在。塞丝虽然不能说是个坏人,但在黑人社群眼中也不是个好人,因为她无视社群的存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意孤行,宁愿忍受孤单寂寞,也不愿向社群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高傲就是在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正是黑人社群所憎恶的。因此要想正确认识塞丝其人,一定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群这个大框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群中个人对人物的评价通常说明了人物行为的动机和性质、人物的性格和问题。它引导我们关注思考人物的某些行动,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行动和性格。社群中群体对人物的评价则常常表明社群对人物的看法和态度,除了激发我们思考人物的行动外,它还引导我们关注社群的风俗习惯、传统信仰和缺陷等。而这些对社群的思考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行动和事件。此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评价,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站在社群的角度,把人物的行为纳入到社群的框架中加以评价,因此他们的评价总是会打上人物所在社群彼时彼地彼文化的烙印。莫里森正是通过社群中个人和群体对人物行动的评价提醒我们不要抽象孤立地看待其人物的行为,不要用我们的价值观去衡量人物的行动,一定要把它纳入到黑人社群这一特殊人群特殊的生存际遇中去认识去评判。总之,社群合唱队的评价总是能激起我们对人物行动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积极地投身于对小说的阅读之中。[参 考 文 献]
[1] Morrison,Toni.Rootedness:The Ancestor as Foundation.M ari Evans.Ed.Black Women W riters:1950-1980,A Critical Evaluation.New York:Doubleday,1984.
[2] O’Shaughnessy,Kathleen.“L ife life life life”:The Community as Chorus in Song of Solomon.Critical Essays on Toni Morrison.Ed.Nellie Y.M ckay.Boston:G.K.Hall&Co.,1988.
[3] Harding,Wendy and Jacky Martin.A World of D ifference:An Inter-Cultural Study of Toni M orrison’s Novels.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94.
[4] Stepto,Robert B.Intimate Things in Place:A Conversation w ith Toni M orrison.Conversationswith Toni Morrison.Ed.Danille Taylor-Guthrie.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
[5] Morrison,Toni.The B luest Eye.New York:Plume,1970.
[6] Samuels,Wilfred D.,Clenora Hudson-Weems.Toni M orrison.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90.
[7] Morrison,Toni.Sula.New York:Plume,1973.
[8] Morrison,Toni.Song of Solomon.New York:Plume,1977.[9] Morrison,Toni.Tar Baby.New York:Plume,1981.
[10] Morrison,Toni.Beloved.New York:Knopf,1987.
[11] Moyers,Bill.A Conversation w ith Toni M orrison.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Ed.Danille Taylor-Guthrie.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
[12] Koenen,Anne.The One Out of Sequence.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Ed.Danille Taylor-Guthrie.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
[13] Furman,Jan.ToniM orrison’s Fiction.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6.
On the Role of M orr ison’s Commun ity Chorus
XING Li-na(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East China Norm 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China)
Community cho rus is one of the impo rtant aspects of Mo rrison’s creation.But so far critics only pay attention to how it commentsand affects characters’actionsand ignores how it involves the reader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vel.W ith the help of Reader’s Response theo ry,this essay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ommunity chorus’comments on characters’action and uncovers the effect they exert on readers.
Toni Morrison;community chorus;w riter;reader
I106.4
A
1674-2273(2010)05-0076-04
2010-05-26
邢利娜 (1976-),女,安徽阜南人,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何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