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道德教育与理财教育相结合论析*

2010-04-07 21:28:44李新慧牛海花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消费大学生

李新慧,牛海花

(1.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消费道德教育与理财教育相结合论析*

李新慧1,牛海花2

(1.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当前,大学生高消费与消费道德意识薄弱,消费常识缺乏的状况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和理财技能,才能合理支配自己手中的金钱,遵守消费道德规范并具备社会责任感。

消费道德教育;理财教育;结合;大学生;适度消费

当前,大学生高消费与消费道德意识薄弱,消费常识缺乏的状况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学术界也纷纷呼吁高校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但是,笔者认为单纯的消费道德教育,还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支配自己手中的金钱,还应该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和理财技能,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一、消费道德教育与理财教育的内涵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1.消费道德教育与理财教育的内涵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有目的的对消费者进行价值观、消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宣传与讲授,使消费既满足自身需求,又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活动。理财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素质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消费者系统传授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内涵可以看出,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的侧重点和目的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消费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传授,后者主要是消费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只有实现二者的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在具备消费技能基础上适度消费,避免超前消费、负债消费。

2.大学生消费和高校消费教育现状及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在提高,日益前卫的消费行为成为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显示:2008年,普通大学生一个学期的平均支出为5722.8元,其中IT及数码产品消费平均每人1067元。大学生中60.4%的人拥有移动电话,34.8%的人拥有MP3,13.4%的人拥有数码相机,6.5%的人拥有笔记本电脑,均高于同龄的社会人群。在消费观念与习惯上,大学生更加前卫,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很多大学生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合理的规划和适度的节制,大学生负债消费现象很普遍。虽然,大学生做家教、校内打工、校外打工、自主创业等,可以获得部分收入,其自我“造血”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作为无固定收入的群体,加上中国的传统使然,大学生的消费更多地依赖于家庭,盲目追求高消费导致入不敷出、负债累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大负翁”一族。虽然随着各类信用卡的普及和网上消费的发展,大学生拥有信用卡比率猛增。但是据中华硕博网2009年3月17日报道的“中国大学生理财观”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学习。很多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对生活费的支出没有太大的计划、不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生活费,很少去关注专业理财或去咨询理财专家,没有良好的理财观念。

大学生高消费、负债消费是大学生自身、家长、社会多方面造成的,但消费知识、理财知识的缺失和消费道德教育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高消费和负债消费的结果。在西方国家,人们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儿童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之中。美国对儿童的金钱教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如今儿童储蓄账户在英国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理财教育,这些国家的孩子基本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这为他们培养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而在我国,理财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是一个盲区。即使有,也是空洞的说教多,实际操作少,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据万事达卡2008年大学生理财观念及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大陆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对理财感兴趣,但是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为高。而消费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学术讨论和呼吁阶段,少有实践。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道德教育也是一个薄弱环节,甚至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多数高校没有消费类课程设置,有的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只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略有涉及,或者只是有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类的讲座或宣传,但往往说教性过强而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加强高等学校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和校园环境,引领社会消费环境的改善,促进社会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前站,如果他们在大学里学不到必要的消费道德规范和理财技能,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就很难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更不要说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游刃有余、有所作为。

二、实施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消费伦理学》《、消费经济学》和《理财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消费道德原则和理财知识

虽然有不少学者提出把消费道德教育列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利用“两课”这一德育主阵地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但新修订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中还没有相关内容,除非授课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主动加入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但到目前为止,消费道德教育的紧迫性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所认识。而且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偏见,很多学生对这类课程兴趣不高,将消费类课程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能会收效较小。因此,笔者认为,单独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和《理财学》等课程更为可行。《消费伦理学》等消费道德教育课程主要是向大学生传授消费道德原则、规范、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消费、树立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把握好消费的度;同时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鼓励他们自觉保护环境、践行绿色消费。而《消费经济学》和《理财学》则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消费常识和理财技能,使他们对金钱、人生意义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掌握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理财技能方式,培养他们的经济独立意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2.组织大学生到农村或周围企业社会实践,进行生存体验和打工实践及各种理财模拟训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赚钱的艰辛,同时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等理财技能

大学生爱上高消费,而且普遍认为自己将来能挣大钱,不仅是因为他们难以抵挡广告的诱惑和存在攀比心理,还因为在我国,孩子在大学毕业前很少有打工挣钱的经历,不知道赚钱的艰辛。高校的管理者可以组织大学生到西部农村或周围的贫困山区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当地的知名企业参观,了解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创业的艰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想法的现实性。还可以组织一些生存体验或打工训练,让学生不带钱或带很少的钱,自己想办法赚钱生活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挣到一定的钱,让他们亲身体验挣钱的艰难,就会更好地理解父母的不易,改掉自己盲目攀比、负债消费的习惯。理财教育可以通过各种现金流游戏,或者老师为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包括模拟货币、外汇券、期货等;以校园为平台,组织简单的交易活动,激发学生的理财兴趣;还可以结合企业案例给学生布置各种课题;或者与当地的知名企业合作,采取与知名企业家面对面、开展理财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竞赛中尽可能准确地猜出各种商品价格,同时为理财课题设计出最好的投资方案,获胜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经济意识,使他们具备走上社会的消费道德素质和理财经验。

3.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

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高校和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我国现实看,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大多来自家庭,如果大学生的父母仍然秉承过去那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对大学生的要求有求必应,学校的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也不会奏效。只有家长转变观念,不是“再苦不能苦孩子”,而是“再富不能富孩子”,为了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有所成就,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钱财,有社会责任感、遵守消费道德规范。因此,家长应鼓励其子女参与制订消费预算,懂得支配收入与支出的方式;告诉他们在挣钱和花钱时,始终想到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商品社会中,大学校园不是脱离社会的真空,纷繁复杂的社会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社会这所大学校也应该努力净化消费环境,严格广告审查,避免夸大其词,误导大学生消费。还应健全消费道德规范,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消费道德风尚。同时针对我国理财教育薄弱、专业理财师缺口较大的现状,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加大专业理财师的培养力度,完善理财师的认证和薪酬认定,当专业的注册理财师和注册会计师一样,既人才紧缺又待遇优厚,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能顺利开展了。

三、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着消费常识和理财知识缺乏、消费道德意识薄弱的状况,应引起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高等学校应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有效结合,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和《理财学》等课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和理财知识;同时加强实践及各种理财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技能,使大学生既合理支配自己手中的金钱,又能遵守消费道德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时,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激烈的商海竞争中游刃有余、有所作为。

[1]高俊民,靳博,张锐.高校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6).

[2]陈悦.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消费道德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3]程艳丽.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刘立刚,尹艳芬,颜海勇,陆梅.大学生理财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

(责任编辑 陈 蕊)

G412

A

1008-469X(2010)02-0033-03

2010-01-11

李新慧(1974-),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消费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消费大学生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