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2010-04-07 17:41韩建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效益教学资源办学

韩建民,张 波

(1.河北经贸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教育教学研究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韩建民1,张 波2

(1.河北经贸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高校实行的本科“大类招生”在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跟风和盲目性问题,如,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办学效益等综合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在本科大类招生中应注重做好规划工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双赢。

高校;大类招生;利弊;人才培养

一、“大类招生”的发展趋势

1.实行大类招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目前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实现课程的综合化。[1]在美国,尽管各类高校的办学方针、性质和任务不尽相同,各地区教育背景亦相差很大,各大学对新生的选拔和录取也不尽相同。但在实现专业教育之前,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学习课业知识,奠定较宽泛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自身能力。[2]2002年美国博耶尔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在《重塑美国教育:三年来的进展》报告中也指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之一是:各大学在安排大学生课程时,十分强调通识教育,“强调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3]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里,本科阶段前2年甚至4年全部学习基础课程,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具体专业,而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院系乃至学校,从而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理工结合、文理结合、人文社科结合;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高新技术领域扩展。[4]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通才培养的步伐。

2.实行大类招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选择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过去那种“按计划统一招生,按计划专业培养,计划对口分配”的招生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对人才选择和配置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也无法充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受教育者要求自身多元化纵深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各学科或行业间呈交叉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其界限正逐渐被打破,社会对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才培养的质量跟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建立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满足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诉求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类招生”的制度优势

1.大类招生有利于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广覆盖、多交叉的高度综合化趋势,这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体系、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按大类招生并进行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多学科优势,打破原有院、系学科的设置,建构相通学科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学科体系和教师队伍的合并与重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缓解教学资源短缺的矛盾,在重组后的学科或学科群范畴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破除原有专业细口径的弊端,充分发挥各学院在教学全过程中统领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各学院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宗旨,大力拓宽专业的辐射面,通过构建综合型、多交叉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双赢。

2.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受社会对职业的接受度、职业性质与薪金的性价比以及人们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念等的影响,高校各专业间的生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冷热不均的生源状况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类型和市场人才需求类型的严重错位,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失业问题,高校按大类招生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人才供需脱节的矛盾。大类招生既给学生一个广泛涉猎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同时又通过后期的按类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智的思考空间和弹性的选择时间,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缩短教育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走出学非所用的就业怪圈。

3.大类招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大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和迁移知识运用的能力,自主创业和灵活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脑筋活、点子多、视野开阔、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本科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从过去专业划分细、学科设置单一的模式,转向厚基础、多学科辐射、就业弹性强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为新入学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体制,使其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同时也给刚入学的新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学科设置、真正熟悉学科性质、广泛摄取知识的机会,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发觉自己的兴趣点、了解就业趋向,对专业作出理性的选择,让兴趣引导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大类招生”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专业间发展失衡。目前,有些学校在进行专业分流时没能实事求是地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致使部分专业间发展失衡。首先,这种专业分流方法由于事先无法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易造成教学资源分配和使用上的失衡。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多时,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软硬件资源难以承受,无法保障基本的人才培养需求;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则会使部分师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办学效益,对学校的管理和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次,由于人们难以准确预测冷热专业大小年变化情况,容易根据往年的一般规律去揣测本年的趋势,造成一些热门专业变成了近年来的冷门专业而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将学校推到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既不能因为选择人数少而撤销这个专业,同时又不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分流培养时校方应事先做好规划工作。首先,要做足调研工作,最大限度地平衡同一大类中的冷热专业,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次,要增强信息预测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设立专门的信息调研部门,对各专业每年的招生信息与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对比,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和市场需求作出客观评估;最后,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信息统计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努力做好学生专业选择的引导和协调工作,通过对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信息情况的客观分析,让学生在掌握充足信息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正确的专业选择。

2.对办学效益重视不足。目前,部分院校在进行专业分类时专业划分过细,导致专业多、招生规模小,教学资源零散地分布到各个教学点,形成教学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的特殊现象,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校方应该最大限度地平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之间的矛盾,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两者的双赢。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尝试在大二学期末或大三学期伊始,根据学院制定的招生计划,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其他综合考评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这一方面凸显了“大类招生”的优点,提升了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低年级学生为自己争取心仪专业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分流办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专业之间的竞争,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最大化利用了教学资源,从而保证了办学效益和专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3.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一些学校分的“类”过少、覆盖面过广,几乎是按照学院分类或者按照文理科分类,模糊了非相近学科之间必要的界限。有的学院本着提高办学效益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宗旨,直接按照学院进行招生,一个学院就是一类。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没能很好地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来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些名牌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大多是研究型人才,本科阶段一般只是其基础教育阶段,本科结束后大都继续深造,学习内容由博转向专;而普通高校培养的一般是应用型人才,其学生大部分会选择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就业,要求对其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大类招生需要各高校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本科学生的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总之,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总体上来说符合时代特征以及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结合本校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制定大类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流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兼顾、教学管理的顺畅问题上下大功夫,认真做好规划,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克服大类招生因实施不成熟而可能带来的弊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实用人才。

[1]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刘昌波.中美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林蕙青.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12-26.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Enrolling Undergraduates under General Majors

Han Jianmin,Zhang Bo

The enrollment of undergraduates under general majors can help to restructure teaching resources,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consolidate fundamental teaching,expand the outlet of major courses,and cultivate composite talents.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is practice,lack of 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ditions,faculties,social demand and teaching benefit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 good plan and cultivation progra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under general majors so as to achieve the win-win in both teaching quality and benefi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rollment under general major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alent cultivation

G647.3

A

1673-1573(2010)04-0089-03

2010-09-06

韩建民(1958-),男,河北大名人,河北经贸大学校长办公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波(1969-),男,河北新乐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秦学诗

责任校对:李金霞

猜你喜欢
效益教学资源办学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