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0-04-07 17:30:12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护理人员

邓 玲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护理系 江西抚州 344000)

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邓 玲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护理系 江西抚州 344000)

护理 本科教育 素质培养

我院于 2009年正式开始招收护理本科学生,怎样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我院护理系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当前护理本科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几点建议。

1 护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格要素、智能要素与心身要素。人格要素包括人品、性格、道德等;智能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身心要素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对素质的培养,应以这 3个要素为出发点,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培养目标与社会卫生保健系统需求不相适应,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没得到足够重视;②以传统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与护理专业需求不相符合,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较大,而人文、社会等学科内容明显不足;③护理专业课的教学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这一点对护生的发展很不利;④教学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主要为“灌入式”,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识上的偏差 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轻视。大家都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而不是大学生的。护理人员应该强调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素质。但是,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有躯体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必须在身心上给患者以帮助,故此,护理人员应该有更高的素质。护理本科教育应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旧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

1.2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在培养护理学生的时候,课程设置及大纲要求等均参照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案,使得医学基础知识占了较大比例,德育、人文及社会学科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偏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临床课、人文和社会科学课各占 1/3的比例。与发达国家比较,不难看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僵硬 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滞后,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手段单一,忽视灵活多样。

1.4 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 现行护理教育中作为素质测评手段是机械和单一的,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略了人文学科知识,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测评也是其较簿弱的环节,不能科学合理评价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通过测评的手段起到评定、激励和督导学生的学习和促进素质发展。

2 关于护理本科生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2.1 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 护理本科学生的培养不再完全按照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去培养。实施重点适当压缩基础课,专业课应围绕整体护理组织教学,淡化疾病分科,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如护理礼仪与形体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沟通学等,把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2.2 高校应全面重视素质培养 ①加强德育。护理专业的德育必须与护理的专业思想教育及专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②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不仅在课堂教育上实施,而且应该在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各种讲座、演讲会、知识竞赛、学术报告会、模拟课堂、社会实践、社区医疗服务、演唱会、体育竞赛等都是很好的素质教育方式,且形式应生动活泼,易于被学生认同并积极参与。③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院不再是护理人员唯一的工作场所,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持续的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等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的工作能力,收集资料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故此,要强化社区医疗保健的实习环节,积极参与社区的医疗实践活动,并通过完成个案分析、实验报告等形式锻炼并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进行护生素质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应该让教师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德才兼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多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而不要一味“灌入式”,变单纯知识传播为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2.4 建立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 首先,选择合理的考试方式。考试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笔试、口试、面试及操作性考试等方式,把能力素质纳入测评范畴。高年级的学生,可逐步增加口试和操作性考试的比重。操作考试不应该是孤立地考操作,而应该视患者的情况,用整体护理的知识给患者实施最合理恰当的护理,把考试从单纯的检测过程转变为一个学习、巩固知识的过程和发挥创造性才能的过程。笔试可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临床实习环节的评定。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生基本技能与科研、管理及临床护理技术的综合培养。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该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从初级阶段的强化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到最终实施完善的整体护理。临床实习中要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并把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新理念和知识运用于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教育中的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教育朝着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出大批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强、适应性高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 章雅青,蔡 威,高 颖.以护理为特色的本科课程设置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8

[2] 王东耀,刘海滨,高 凌,等.护生基础教育的缺陷与变革方向[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

(2010-03-31 收稿)(陈 迁 编辑)

R 47

C

1008-6633(2010)04-597-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