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玉
(河北省滦县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北滦县 063700)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杨金玉
(河北省滦县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北滦县 063700)
病例导入教学法 小儿液体疗法 应用体会
研究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优势比较明显,对培养高素质的社区卫生人才具有现实意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的走向,既提高了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分析能力,又为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液体疗法在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儿科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合理应用教学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儿科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我校 2006级社区医学专业 93名学生对小儿液体疗法的掌握情况,发现病例导入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1),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 2006年 9月入学的 3年制社区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均为省、市中考生源,为随机分班,性别比例及知识结构无显著差异。将学生分为对照组 (49人)和观察组 (44人),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 3版《儿科学》教材,均在第 4学期 (2008年 3~6月)教学,均由儿科教研室同一名教师授课。
1.2 方法
1.2.1 教学时间。两组均为 6学时。
1.2.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讲授 -教师解释难点、重点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观察组采用病例导入教学法,分为 10个教学小组,每小组 3~5名学生。第一阶段 (4学时):即学生课前预习 -病例导入 -教师以病例为中心讲授知识点 -师生共同制定补液计划 -教师归纳 -布置作业(10个小儿腹泻病例)。第二阶段 (2学时):教师根据布置作业 (病例)随机抽查各小组 -学生回答补液计划-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并说明依据 -教师补充、完善。小组间变换病例,反复训练。
1.2.3 评价方法。教学结束时,儿科教研室另一名教师负责考试、阅卷。两组学生随机抽取病例、答题。制定分级标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低于 70分为不合格。
结果表明,观察组同学对小儿腹泻病例的诊断及小儿液体基本疗法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 1。
表 1 两组同学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情况比较(例)
3.1 传统教学模式在儿科液体疗法教学中存在的片面性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是儿科学的重点、难点。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淡化了“学”的能动作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很不到位,大多数同学不能把课上讲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紧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出现病例诊断不恰当,如不能正确的诊断腹泻所造成的脱水程度、性质;腹泻是否合并了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等。这样,同学们在制定液体疗法时如定补液量、补液种类时会出现种种错误,也不能把补液方案完整的制定出来。
3.2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比较,发现病例导入教学法增加了学习的思考性、主动性,学会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1 听课前先阅读病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先把病例发给每个学习小组,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大胆的思考,联系基础课、桥梁课,可以试着猜想诊断、怎样处置病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3.2.2 带着问题学,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们精力更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有这样一病例:小儿10个月,体重 9公斤,大便蛋花汤样,每天十余次,查体:皮肤弹性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测血钠为 135mmol/L。当讲到脱水程度时,同学们带着手中的问题注意力都很集中,教师告诉学生在病例中如带“稍”字为轻度脱水;带“极”字为重度脱水;带“明显”为中度脱水。这样联系各小组掌握的病例让同学回答,同学们都能正确的分析出脱水程度。当讲到液体疗法定量时,告诉同学们轻度脱水补液量为 90~120mL/kg,中度脱水补液量为 120~150mL/kg,重度脱水补液量为 150~180mL/ kg[2],然后让同学们计算掌握病例中患儿的补液量,让同学轮流回答,同学们都能够当堂掌握算法,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便轻而易举了。这样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在课上的成就感,感觉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能至用。
3.2.3 病例导入教学法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想、去答。这样创造了愉快的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轻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2.4 病例导入教学法也可在学习中增强医德修养。组织学生讨论误诊误治给患儿造成的后果,如重度低渗性脱水患儿,应快速补液,如延误补液时机会导致患儿低渗性休克,甚至死亡。使学生理解到临床工作中稍有不慎,则可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了学生掌握丰富医学知识的必要性和使命感。
[1] 易著文,王秀英.儿科学临床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
[2] 沈志谦.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卫生学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010-03-17 收稿)(陈 迁 编辑)
G 420
A
1008-6633(2010)04-5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