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强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从社会保障学科特性分析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马 强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社会保障学科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社会保障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实践性较强、学科发展不成熟、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等特征,这就要求在社会保障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设置也必须突出多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也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保障;实践教学;公共管理学
社会保障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于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保障机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研究确切地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步兴起的。我国最早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初是“社会工作和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社会保障在社会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愈见显现,社会保障学知识逐渐成为现代人知识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许多大学开设社会保障专业或社会保障学方面的课程。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社会保障教学与研究委员会的统计,2006年全国设有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至少有91所,并呈增多趋势。而开设《社会保障学》或《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学校数量更多,不仅把它作为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或专业基础课,而且把它纳入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从学科归属来看,社会保障学早期是劳动经济学科的系列组成部分,1998年国家教委学科调整后划归为公共管理学科,现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但是,社会保障学科由于建设的时间较晚,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还未解决学科建设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因此亟待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保障学科的建设。
社会保障学科是社会保障历史发展的科学结晶,它随着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而跻身于社会科学之林,并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拓展。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层面、政策理论层面、管理理论层面。由于社会保障以降低收入风险为主要目标,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包含了保险金、覆盖率等一系列涉及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学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学不仅为社会保障学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时必须借鉴经济学的大量的研究方法。此外,由于社会保障涉及到公众意识及公民权利问题、公民需求问题、政府决策问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或同时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几个学科发生对应联系。因此可以说,社会保障学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社会保障学科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人才不仅应掌握大量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执行国家现行的政策方针,而且应能按照社会需求制定出或提出适当的政策,因此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增强学科理论和实践的互动,这就要求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应当到实践当中去,通过管理实践和接触社会来学习。
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也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实习机会,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而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因实践能力较差而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造成高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专业是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目前在失业、收入分配、老龄化、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社会保障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急需大量的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社会保障专门人才。但我国目前许多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多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化素质。
建设社会保障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整体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其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师资培养。社会保障学科的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其授课难度大,因此,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外语、电脑技术等工具,还应该具备管理学、保险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培养方式应多种多样,不仅包括进修、访问等外部培养方式,还包括“以老带新”、公开课、新教师听课等内部培养方式,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考虑到各国社会保障的实践以及社会保障研究所涉及的联系密切的学科,社会保障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主要涵盖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参考这三类学科的主干课程,社会保障专业基础课程应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人口学、社会保障概论等课。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除了本着突出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原则设置如社会保险、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课程外,还应根据社会保障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开设一些专业软件课程,讲授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软件、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软件、劳动人事管理软件等多种专业应用软件。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社会保障学科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较强等特征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转变教学方法。在常规的教师讲授法基础上,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并有所创新。
另一方面,应增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立法管理、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内容等,使学生学会从制度比较层面展开分析,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开设社会保障模拟试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全部技能。此外,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和管理。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娜仁图雅.《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改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1).
[2]李晓敏.刍议社会保障与经济学之关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G913.7
A
1008-469X(2010)04-0047-02
2010-05-18
马强(1977-),男,安徽蚌埠人,讲师,社会保障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