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友峰,周 英,武学超,张开洪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百年探索与实践
邹友峰,周 英,武学超,张开洪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理工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和“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建校初始即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近代工矿人才;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工程师;新世纪以来,构建了“本科教学新体系”,开启了多科性大学人才培养新实践,为国家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本科教育
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爱精神为导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严慈,严谨,严格”教风、“勤勉求是”学风和“勤奋务实,爱国爱校”办学传统等为支撑的核心价值理念。历经百年积淀而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河南理工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迁址10次、辗转4省,备极艰辛。虽然如此,仍不懈地致力于近代工矿教育,至今已为国家培育了13万英才,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河南理工大学从建校时的0.56公顷校园、20名学生、1个专业发展成为占地234.5公顷、全日制在校生45 000人、专任教师1 579人,设有24个学院、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的河南省重点支持的骨干高校。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评价。2006年以来,在国家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获得包括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实验中心、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双语示范课程等在内的27个国家级建设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分不开的。
焦作路矿学堂是在“实业救国”的时代背景下,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实业”人才而诞生的。学校从创立之始,就根据实业教育的特征,采纳学用结合、尤重达用的西方办学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验和实习的学时,使讲授学时和实习学时之比相差无几。实习要求:福中矿务大学生时期,除了规定学生寒暑假自己联系到矿厂实习外,还规定第四学年每周学校必须安排一天到矿厂实习;私立焦作工学院阶段,第四学年学生几乎都在矿厂“利用环境以证学理”[1]。抗战时期经费紧张,但学校还是补助路费鼓励学生利用暑期到工厂实习,以使“学生在校时,一面课以书本,阐明理论;一面授以实际工作,供其揣摩,二者互相引证,事半功倍,俾将来服务社会时,一切问题,均能得心应手,而无格格不入之苦”[2]。学业考核,也重平时学力,并且观察、报告、口试、笔试综合考虑。所以,所培养的学生多能与实际相结合,这和以往空谈性理的科举教育大相径庭。诚如严复所言:“实业教育,与他种教育有不同者,以其人毕生所从事,皆在切实可见功程。如矿,如路,如一切制造,大抵耳目手足之烈,与治悬理者迥殊。”[3]张清涟在为《私立焦作工学院同学录·序》中回顾办学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本院与中福矿厂,关系密切,故能随时参观实习,使学理与应用互相证明。”
除了传授现代科技知识外,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修养教育,并提出了具体的修养标准,如:同学之间必须互相礼敬,以操行学业相砥砺,养成良善之品格;做事有恒心与毅力;团体办事,须和衷共济,等等。
在解放前的求索躬行中,学校培养出了大批成就卓越蜚声海内外的采矿、冶金专门人才,造就了一代学术大师、工程精英、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他们中有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沛霖,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农机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景德,探矿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煤矿基本建设及采煤机械化专家吴京,矿井建设专家李栖凤、柴化周、沈季良,选矿专家张卯均,采矿专家谷铁耕,地质学家袁耀庭,露天采矿专家彭世济,通风安全专家杨力生,热处理专家席聚奎,冶金专家许道生、袁慧灼,稀土金属专家陈泽浦,石油勘探专家靳锡庚,矿物学专家张守范,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武胡景,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从贯彻《高教六十条》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育。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后,学校通过拨乱反正、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活动,统一了全校师生的思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1993年制订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能力培养。在加强“三基”的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增加实用性课程和实践性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重视因材施教。学校在总结1992年以来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全校教工于1997年度开了“如何坚持高等工程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怎样搞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面向21世纪如何办出我院特色”等重大问题的讨论。
这一时期,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开创了“三结合课”、“模拟教学法”、“一条龙教学法”等12种教学方法。1961年3月2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充分利用矿区有利条件搞好教学”为题报道学校的经验;同年4月21日,《河南日报》以“在生产基地办学使教学生产相得益彰”为题,着重介绍了我校“一主二辅三结合”的做法。
从1980年起,学校愈加重视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学校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实行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大班课,对工程制图、大学英语等课程则实行单班上课。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一堂课比赛”,通过一堂课比赛、观摩教学,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为了加强教学经验的校内交流,每隔1-2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工作会议或教学经验交流会。实施“一控制、二统一、三联系”方法,即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在计划、测验和考试方面进行控制;统一使用试题库;把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与教师职称晋升等联系起来。1993年开始,学校实行辅修专业制度。1998年,学校组建教学改革试点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规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建设》、《瓦斯地质新学科与课程建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务微机管理系统》、《体育教学改革成果》、《采煤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电类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材料力学课程建设成果》等14项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0年,学校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组织的全国10所高等煤炭工科院校实验室工作评估活动中名列第二,实验室建设跨入先进行列。1992年,国家教委对体育课进行评估,学校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优秀学校”。1996年11月,煤炭部科教司在煤炭系统13所工科院校中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3门基础课进行突击抽查考试,学校名列第二,受到煤炭部表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平均通过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和全国非重点院校前列。截止到1999年,《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理论力学》等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另有3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这一时期培养的人才已成为不同领域的骨干和中坚,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企业家、党政领导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煤矿安全专家张铁岗,原煤炭部总工程师尚海涛,浙江省政协原主席、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明,原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明义,平煤集团原董事长聂光国,郑煤集团董事长李国安,神火集团董事长李志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秘书长卢大伟,平煤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平顶山市市长陈建生,焦煤集团总经理郭中海,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葛道凯,中国著名的控制爆破专家央视东方之子新闻人物郑炳旭,我国深立井快速成井纪录保持者张馨等就是这一时期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进入新世纪,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河南省高校率先开工建设新校区并投入使用,率先实质性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率先成为河南省高校第一批实行学分制的试点学校,率先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率先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评价,率先建成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等获得长足发展,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策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学校实现了由行业工科向多科性大学、由较小规模向较大规模大学、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三大转变,办学层次、水平、实力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平台、学科平台、师资平台都跨入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和国家煤炭行业及地区性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2001年,学校成为河南省高校第一批实行学分制的试点学校,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塑造”的原则制订了学分制教学计划;12月,学校启动并实施了“新世纪教改工程”。2001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30项;教育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70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另外,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学校出台了《学生早操、早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启动并实施了“本科生专业首席指导教师制度”,实现了学生发展“人人受关注、人人有目标”的良好育人局面。
2005年2月,在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全面提升内涵,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从规模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研、学术和办学水平”的战略任务,形成了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的工作思路。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要求,结合更名大学后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体系进行了系统构建。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各级领导教学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实和改善教学条件与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与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改进措施。2005年7月以后,学校相继制定与《意见》配套的教学名师、特聘教授岗位、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竞赛和示范教学等五个制度及名牌与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培育、精品课程与系列课程群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等九大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学校新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改进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07年,学校下发了《河南理工大学关于加强高等数学等四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数信学院、外语学院、理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积极开展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师教学竞赛和学生单科学习竞赛活动,学校“重基础”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贯彻。2007年以来,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大投入,在落实质量工程建设、完善本科教学新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共获得2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5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即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河南省教学名师4名、河南省教学团队4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河南省精品课程21门、河南省特色专业12个。2000年以来,由学校教师主编、参编的规划教材已出版229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省部级及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的选用比例分别为37%、63%。其中,公共基础课教材全部为国家级优秀教材。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8亿元;学校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技术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8%,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85%;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18个,其中校内6个、校外112个。这些高水平平台的建设,开启了河南理工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新纪元。
由于学校毕业生具有“扎根基层、勤奋实干、动手能力强”等优秀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许多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历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同类院校毕业生比较,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具有扎根矿山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勇敢地承担任务,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知识扎实,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用人单位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更多的河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目前,在中南六省的煤炭企事业单位,40%以上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在河南省的六大煤业集团(矿务局)中,局矿级领导有近60%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
综上所述,河南理工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教学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赞扬。面对百年老校的第二个百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河南理工大学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国家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 焦作工学院改进概况[J].焦作工学生,1933:2(1-2):特载6-9.
[2] 赖琏.敬告本院第一届毕业同学书[J].西北工学院季刊,1939(1):2-4.
[3] 严复.侯官严复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N].中外日报,1906-07-02.
[责任编辑 杨玉东]
OnExplorationandPracticeofHPU’sTalentCultivationDuringaHundredYears
ZouYou-feng,ZhouYing,WUXue-chao,ZhangKai-hong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In the past 100 years, leaders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PU, thereafter) have been running HPU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Oriented, Science-Advocat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leaders of HPU emphasiz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mining talent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leaders of HPU paid more attentions to students’ rudimentary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and fundamental skills 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socialist engineers; in 21st century, “New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ecomes a unique feature of HPU, which ushered a new era of talent cultivation especially for our nation’s energy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y.
HPU;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2010-06-18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FIB070327);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B239)。
邹友峰(1964-),男,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E-mail:xiaoban@hpu.edu.cn
G641
A
1673-9779(2010)04-04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