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渗透

2010-04-07 13:00黄泽英刘雨琪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篇译文

黄泽英 刘雨琪

(1.湘南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郴州 423000;2.永州市第四中学,湖南 永州425000)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渗透

黄泽英1刘雨琪2

(1.湘南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郴州 423000;2.永州市第四中学,湖南 永州425000)

文章阐释了语篇分析在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指出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只有从语篇层面上进行翻译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语篇主旨和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及内在含义,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翻译水平。

语篇分析;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2004年元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中明确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三个层次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较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显然,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译的能力要求已经提升到了英汉互译基本上要达到“顺”和“达”的翻译标准、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与文化差异的高度, 这与新世纪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双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对身处金融风暴之后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目前许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对一般英语材料(诸如简历、产品说明等)的翻译仍感艰难,更不用说在工作中能达到用人单位所需求的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完成实际的翻译工作的要求。有鉴于此,寻求有效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一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现状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老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永远排在听、说、读、写之后。 而随着2005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的试行,四、六级考试增加了汉译英的新题型,这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翻译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但仔细一研究新题型,不难发现新四、六级翻译测试只偏向于一般的短句翻译,没有大主题语境,名为翻译,实为补全句子,需添入的部分只有3到8个单词,考查语法结构、句型和词组运用知识。诚然,在新指挥棒的指引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得到了重视,教师也相应地以精读课文和其后的翻译练习为蓝本,从词汇、句子、段落或者语法结构层面入手,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例如词类转译、增译、省译、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拆句、合句等实用的直译或意译的翻译手段,却很少涉及到语言的交际功能、语境选择和文化属性等语篇分析层面。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学生普遍缺乏语篇意识, 无法恰当使用翻译技巧, 只会逐词对译,所生成的译文生硬、上下文缺乏衔接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不符合目的语的语篇标准。不难发现,当前的翻译教学偏重于传统语言层面上的翻译——重视“局部”,由点及面,自下而上,目光盯在句子上,认为词与句子决定意义;把翻译对等的概念建立在词、句层面上;研究对象只是语言本身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在这种轻语篇分析的翻译教学之下, 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仍很低下,根本无法达到新《课程要求》中所要求的翻译水准, 也无法企及新时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为了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翻译能力,语篇分析法有必要渗透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

二 语篇分析翻译教学法

语篇分析翻译教学法是以语篇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重视翻译的语言交际功能的奈达(Nida)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译者必须从作者、作品内容、读者、作品背景、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转换出能起类似原作交际作用的译文。由此可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这些词句组成的语篇,词句的交际功能只能通过语篇得以实现,而翻译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转达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翻译的目的就是创造等值,即创造在语篇层面上的等值。因此,在翻译时,字、词和句子等值不等于语篇的等值,只有将它在整个语篇中加以探讨,才能获其真正含义,译者也必须根据原文和作者的意图表达完整的语义,使译文成为文理通顺、符合语法和逻辑的篇章,从而保证翻译的忠实性和准确性。在此理论基础上,语篇分析翻译教学法不仅要从词汇、句子、段落或者语法结构层面入手,还要从语言的文化属性,交际功能和语境选择等语篇分析的层面上切入。语篇语言学者Beaugrande&Dressler认为:语篇是语言的交际单位,是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因而,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互文性。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项标准没达到,语篇就失去了交际性。而且,“衔接性”与“连贯性”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他标准的基本手段。相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语篇分析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视“整体”,由面及点,自上而下,重点是整个语篇;二是,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系统和语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些言外因素;三是,注重语言的文化属性,交际功能和语境选择。

三 语篇分析渗透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

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然而他们习惯于用中文单词逐次对译英语原文,或者用英文单词逐次对译中文句子,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生成的译文容易引起他人费解至误解。例如学生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版)Unit 1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一文中两个句子的翻译:

1. Online learning is not easier than regular classroom study; it requires a lot of time, comm itment and discipline to keep up w ith the flow of the course.

误译:网上学习并不比有规律的教室学习容易;它需要许多的时间,诺言和纪律去跟上课程的进度。

2. Now that I speak a foreign language, instead of staring into space when English is spoken, I can participate and make friends.

误译:由于我能说一门外语,而不是发呆,当英语被说时,我能参与而且交朋友。

在以上的翻译中,学生因受传统翻译教学的桎梏,目光只锁定在词与句子的结构上,采用了逐词对译的翻译法,译文生硬、不具备语篇所应有的“衔接性” 和“连贯性” 等特征,更不符合汉语的语篇特征。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把原文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缺乏语篇意识。上文提到,译者必须将翻译对象作为一个交际单位来全盘考虑,突破词、词组和句子的限制去实现翻译对象的交际目的。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在传统的翻译教学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语篇意识,将翻译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语篇来对待。而语篇意识的建立将使翻译视角从静态转换为动态,将简单的词句对译转换为较大的语言单位对较小的语言单位的决策关系。所以英语原文1,2可重新翻译如下:

1. 译: 网上学习并不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容易。它需要许多的时间,需要学习者专心自律,以跟上课程进度。

2. 译: 由于我已能说英语,别人讲英语时我不再茫然不解了。我能参与其中,并结交朋友。

译文1和2都把原文当作完整的语篇来译,采用了拆句法使译文具有“衔接性” 和“连贯性”。其中,译文1把“regular classroom study”译为“普通的课堂学习”就符合语篇分析当中 的“语境选择”,因为作者之前谈得都是课堂学习英语的经历——从初中到大学,原作者很明显是把网上学习与之相比。另外,学生对于“comm itment and discipline”的翻译感到很是棘手,查字典后得出“诺言和纪律”的译文,而把其译为“专心自律”就不那么突兀也符合汉语的文化语境,易于读者接受。其次,译文中加词“需要学习者”和把“to”译为“以”都使译文在结构上、逻辑上具有衔接性,意义上具有完整性。再来看看译文2,“已能说英语” 中的“已”使上下文得以衔接;状语“when English is spoken”译为主动语态的“别人讲英语时”并前置更符合汉语习惯;“staring into space”意译为“茫然不解”符合汉语的文化语境,在“参与”后加词“其中”使下文与上文意思衔接连贯。

通过以上的例证分析,可以看出,翻译教学应向大学生传授英汉互译的技巧和翻译基础知识,但首先应让他们具备语篇意识,视语篇为整体,将逐词对译的静态视角转为由上至下的动态视角,引导学生明白应首先正确理解词汇在语篇中的意义,以及理解整个语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翻译是在正确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跳出原语的框框,用符号译入语的表达形式正确完整忠实地转达原语的信息和意义,实现语际间的转换和信息沟通。而且,通过语篇分析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翻译技巧。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恰当地采用词类转译、增译、省译、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拆句、合句等实用的直译或意译的翻译手段深存疑虑,语篇分析法弥补了这种不足,让学生明白了一切翻译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忠实地还原具有衔接性与连贯性的原文语篇。语篇分析法对于学生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很有帮助,对于汉译英也是如此。例如:3. 输入用户名及密码,你就可以获得你的数据。

误译:Importing the user name and password, you can obtain access to your data.

对于此句,学生首先采用的是“字典加语法”逐词对译的方法,没有语篇意识,也不考虑英语的语篇特征(主语+谓语+其他成份)。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例3明显是一句电脑用语,“importing” 虽然有“输入”的意思,但却是货物的输入,不符合该语境。因此该句的正译为:You obtain access to your data by typing the user name and password. “typing”通过打字输入,符合例3的语境(电脑用语),把主语放在句首,也使译文遵循了英语的语篇特征。

因此,有必要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指导大学生的翻译实践,在思维模式上,引导他们把翻译看作一个整体,将静态的翻译视角转为动态,以提高翻译实践能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1]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读写教程教师用书[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责任编校:周 欣)

The Infiltration of Text Analysis in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HUANG Ze-ying LIU Yu-qi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No.4 M iddle School of Yongzhou, Yongzhou Hunan 425000,China)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analysis is the best one that gets the gist of the text accurately and rep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 of original text faithfully in the C/E or E/C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refore,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ext analysi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ir translation level.

Text analysis;Translation;Infiltration

book=190,ebook=257

H059

A

1673-2219(2010)01-0190-02

2009-10-20

黄泽英(1974-),女, 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刘雨琪(1974-),女,湖南永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