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丽 曲晓辉
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梁爱丽 曲晓辉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借鉴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创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时因忽视学生群体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影响,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四项措施,即深入调查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程式跟踪指导。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及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较强的适应能力、自控能力、抗挫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激烈复杂的社会竞争有一个良好的适应,对困难、挫折与挑战有一颗勇敢的心,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与成长。同时经验也反复证明,一个人发展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还要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即是否具有一个良好、健康、积极的个性心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发展水平的高低。
正是基于以上理由,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各高等院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理论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研究也相对较少,使得各高职院校在借鉴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时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即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心理的特殊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调查研究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所在。为了全面掌握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入校新生的心理普查和二、三年级老生的大规模心理调查。每年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UPI(大学生人格量表)和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两个量表,采取网上集中测评的方式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日常观察及个体咨询中发现的问题自编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座谈、发放问卷等形式对老生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通过对普查、调查结果的严格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展中的问题及规律性的东西,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专门课程的教育是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没有多大区别、针对性不足,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大都以大合堂的形式进行讲授,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体验不深,课堂教学的千篇一律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以问题为中心,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培养目标,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殊性,遵循着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既要关注现在,帮助学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人格的发展,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内容上将人格发展教育、学习心理辅导、生活心理、择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潜能的开发等纳入课程体系,而且在大一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将三年大学的学习规划包含其中,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有限时间,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把参与、体验、分享等作为授课方式最核心的因素,采用小班化教学,运用游戏活动、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但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发展快,各高校大都缺乏大批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人员。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是从辅导员、行政人员、思品老师或其它学科老师转变而来,虽然有部分老师也持有国家劳动部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由于专业背景及实践经验的缺乏,使不少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名不符实。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在职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都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建立了严格的专业人员准入制度,对即将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员进行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职业道德的全面考核,并运用16PF或EFQA对其人格特征进行相应的测试,尽最大努力减少专业人员因人格障碍或缺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对一所学校而言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都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与思想品德教育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每一位教职员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者,虽然不专业,但因为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大都建立起了合乎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内化体系,对于学生的品行问题也都有自己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而心理健康则不然,虽然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理活动的主体,但由于客观原因,很少有教职员工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得非专业教职员工无法辨别自身及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成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诱发者或制造者,在无意之间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而,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我们还对全院教职工依据工作任务、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宣传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为教职工个人成长、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及营造学院良好的学院心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任务较重,学生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仍然是未毕业的在校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依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在学生实习之前学院都会对其进行必要的、各方面指导,包括心理的指导;当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再加上学生大都是在校外实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鞭长莫及,常常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质疑。事实上,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已实质性进入社会,是全面接触社会的开始,必然面临着“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协调与整合,面临着对陌生环境的重新适应,如果不能尽快调整自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密切联系系(院)及企业,通过调查、走访企业管理人员和实习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重点关注集中实习学生同时兼顾分散实习学生”为工作准则,利用双休日定期到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开展心理辅导,利用网络、电话对分散实习的学生进行远程跟踪指导,始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置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中,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
[1]许素梅,孙福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1).
[2]张成山,刘砚冰,施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刘延梅)
book=58,ebook=33
梁爱丽/烟台职业学院德育教学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研究曲晓辉/烟台职业学院德育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