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洋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浅析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友洋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大学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以其信息量大、涉猎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迅速被高校大学生认识和接受,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因此,如何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互联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开创了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思想交流方式。首先,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互联网,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互联网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其次,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二)互联网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使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另外,互联网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方面,互联网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互联网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互联网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互联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互联网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
(四)互联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确立。互联网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学生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及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互联网这一虚拟现实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四是互联网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一)互联网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报纸、广播和教师,信息的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而互联网的发展则打破了原有对舆论导向的完全控制,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增强了个人或者组织自由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交换和共享显示出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化特点,导致其对信息内容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一些色情信息、虚假信息广为传播,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大肆倾销自己的文化,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青年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这种“西化”影响。这种教育环境和教育信息的复杂化特点,给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大了难度,也给受教育者的识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垃圾信息造成对大学生的精神污染
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信息垃圾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极易产生误导,伴随着各国报纸的纷纷上网,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政党的意见往往在网上激烈交锋,甚至一些低级下流庸俗的信息也在网上畅通无阻,造成严重信息污染。而这些错误、庸俗、虚假的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互联网带来的人格虚伪等非理性状态很难把握
互联网为使用者提供了空间上无边界、时间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这使得一些人在互联网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他们选择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虚拟生存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进行互联网交际和信息传递,在网上可以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面具被揭穿。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互联网释放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人则依赖互联网生活逃避现实,沉溺于互联网聊天或浏览信息,导致人格虚伪,出现生活幻象、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判力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一)加强网络建设,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建设立场鲜明、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前提。在网络时代,高校应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下大力气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网上旗帜鲜明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并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教育优势,积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与此同时,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民族资源的开发,将更多的新闻、宣传和文化机构及报纸、刊物纳入网络检索范围,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形成本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体系。[1]
(二)加强制度建设,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用校园网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必须完备制度、健全机制。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加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法制、法规建设;在技术上探索出新的网络的控制管理办法,阻止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数据”进入网络。微观上,各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学校和院系要将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工作范畴,建立和健全校园信息传播系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机制,加大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2]37同时,要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信息安全和法制教育,倡导网上的道德自律,引入道德规范和法律机制,帮助学生加强个性锻炼,完善人格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网上责任感。[3]
(三)培养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发展趋向是评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首选指标。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高校必须在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监管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表达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取舍的能力。一方面,各院校应不断加大理论宣讲的深度,拓宽受众覆盖面,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锤炼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另一方面,各院校应对大学生关心的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和矛盾深入、合理地分析和解释,对西方国家宣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评判和有理有节的批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免疫”能力,保证大学生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1]
(四)重视BBS站的舆论引导,强化校园网的思想辅导功能
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是唱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正确引导,为此要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及时性原则。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的焦点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第二,正面性原则。回答所提问题,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表达适度、言辞恳切;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解惑。第三,柔和性原则。要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来进行交流。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要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疏导、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4]89
(五)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培养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有一定科技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首先要加强对各级教育者的网络知识培训工作,使之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工具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实施卓有成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大力推进各级教育者的在线工程,在网络上与青年大学生互相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5]
[1]朱志勇.互联网条件下的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68-69.
[2]莫尼.如何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政研究,2009(11-12).
[3]郭天平.挑战与回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网上德育,2009(6):58-59.
[4]徐芳.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民营科技,2008(9).
[5]朱焕芝.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2):275-276.
A Brief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the Internet Context
CHEN You-ya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e Internet has expanded to all fields of society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and engineering college campuses have become Internet user-intensive regions in China.The information the Internet spreads has far-reaching and complicated impacts on college students'thoughts,emotions,qualities and mentality.These impacts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but they cannot be neglected.On the other hand,the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net brings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aunting challenges for the traditional educating methods and content.Therefore,we should make the Internet as the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Internet;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8-2794(2010)12-0063-03
陈友洋(1973—),男,江苏高邮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单一感官的感知。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