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闫 晶,尹立新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持续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工程管理是由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集成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1-2]。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有的设置在工科,有的设置在管理学科。设在工科的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基础课设置较多,管理方面课程设置少,实践性环节较少;设在管理学科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比例偏低,管理方面课程设置偏多,而项目评估、工程造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财务评价等专业课程的课时偏少,实践性环节也较少[3]。工程管理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零距离就业,与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下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科学编制,以社会需求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为主线,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工程管理专业应注重工程技术与科学管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如下: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基本都包含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类学科知识。由于专业设置在工科和管理学科的不同,其教学体系则不尽相同。工程管理专业在管理学科下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而管理、法规类的课程的比例就较多;在工科院系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多,而管理、法规类的课程的比例就较少。这样就造成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的渗透性较差,出现课程科目多、课时数少,学而不精、学而不会用的现象。在教学计划中,项目评估、工程造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建筑施工、财务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只能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没有时间讲解相关知识的交叉环节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综合应用。例如《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这门课程涉及合同法律、合同分析、索赔处理、现场施工和组织计划安排、工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等多方面知识,而计划只安排只有32课时,教师只能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简单分析案例。而没有充足的教学课时,是难以将这些知识融合在这门课程中,只有通过典型的实际案例与基本理论结合才能使学生理解运用本门课程的内容;否则学生不仅不能充分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而是深感枯燥无味,更谈不上综合运用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是培养实践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务实性和应用性是其显著特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评定,工程管理专业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所占的比例仅在1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很大。例如美国,最高的占全部教学课时的36.17%,最低也达到9.84%;其中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具体实践占所有实践课程的30%-50%之间[4]。而我国目前大多院校的实践课程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另外,专业实践性课程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运用,如《建筑CAD》课程的实训,是将一套设计蓝图重新转到计算机上,单纯进行运用CAD绘制建筑施工图技巧的训练,仅仅将其作为一个绘图工具,一个电子化的过程,只能起到图纸便于保存、修改的目的。其实,企业实际应用不只是单纯地会使用CAD软件,还需要能够应用CAD进行工程造价、工程量的快速计算,并将计算的工程量导入到工程概预算中。而这些专业的融合是需要增加实践的课时数才能实现的。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缺乏主动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受影响。目前《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式大部分由实训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案例进行,学生按照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完成案例分析,在进行实训过程中是处于被动接受与执行状态。从结果来看是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如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近年来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将ERP系统管理软件应用于建筑的全过程控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软件相对较少,更谈不上与时俱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不仅看他的专业素质,更看重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而ERP系统软件通过学生分担不同角色,来分组模拟实际工作情形,不但锻炼了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是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拓展,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措施。为了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品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将TSIP教学模式[5]应用到实践教学课程中。采用此方式将使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而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也将随着社会对工程管理的实际要求而不断的发展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基本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需求的人才[6]。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有机融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管理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有科学的实践工作方法,以及具备团结协作、社交、综合协调等能力。具有现代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缺少理论或者实践都不利于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如果缺少的是理论,实践能力也是有限的;反之只有理论而缺少实践,即使理论谈得条条是道,面对实际问题也会显得无能为力。理论与实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培养目标中切实体现实践教学重要性,要从思想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观意识,切实改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时比重偏低的现象。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本科教育阶段完全适合社会的要求是很困难的事情。目前社会急需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合理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要体现工程化的发展趋势,以实践性培养为特色,建设个性化发展体系,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所以要根据课程来建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应从本地区实际工程中整理、设计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性强的工程案例,建立实践教学案例库;同时改革案例教学模式。将TSIP教学模式引入到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案例教学效果。考虑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指导书,完善渗透整合的实践培养方式,即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理论有机的运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目的;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和控制。真正能够使学生注重工程意识培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应当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或者多种渠道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完善工程管理课程体系及实践内容。校内建设多功能实验室,将工程管理行业所应用的软件系统与实验室的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进行专业模拟仿真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实践仿真教学,应用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内容,模拟工程招投标过程、项目谈判过程、工程合同签订过程、索赔与仲裁过程等。模拟实际的工程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这样既能够将理论融合到实践当中,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给学生做技术报告或者培训企业软件的应用。按照企业的需求微调课程体系,使企业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修订和实践过程的效果评估,形成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学习和课程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工程单位有较长的生产实习时间,真正参与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工程管理研究所、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等科研、生产机构,形成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参与工程管理实践课程建设。同时要结合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最新成果,针对当前国家执业注册考试内容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水电安装预算》实训课程采用TSIP模式进行。将实训课程内容通过采用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讲授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学生通过感性接触、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独立完成将完成实训任务,以此对学生的实践、协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组别分配给相应的案例。《水电安装预算》实践课程的第一环节是教师将学生带到已经实际完成的水电安装项目现场,由教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根据现场主题进行概括和启发式的解说,如教师进行讲解如何布置水管和电线预埋管,消防设施有哪些要求等。然后,针对学生第一感觉到的现场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解答、启发和引导。这是学生对《水电安装预算》实践进行的“体验”。这种体验是最直接的发现,是将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具体的感性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在这种体验式实践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实践内容掌握的情况。
这个实践环节是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研究的过程。将所要做的实训案例分配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结合体验性环节提出的问题、概念等进行资料查阅。例如进行产品图纸工程量计算,有的学生按照图纸比例用直尺进行量取;有的学生为了精确计算,重新将产品技术图纸绘制到计算机上,利用计算机里的相应功能将工作量精确计算。同组或者不同组的同学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较准确;如何去计算工程技术图纸中比较难确定的工程量等等。此阶段不是由教师将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需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真求知的兴趣,充分发挥其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这一环节为指导教师的讲授环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授,主要讲解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做到所进行的工作都是有据可循的。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讲授如果在企业里进行实际工作还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该环节所讲授的内容与实训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务实型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将在研究性实践环节完成的任务进行重新整理,改正错误的内容、增添遗漏、完善不足,按照企业的质量标准完成实践任务。老师在此环节要严格把关,对一些程序上不合理的或者内容不完全的进行指导,学生改正。通过此阶段的实践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实际工作不能有马虎的思想。在实训中只有这样要求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上交的预算书,可以看出学生是带着非常强的愿望来做实训的,内容和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与以往的实训相比,每个学生都能够提交一份完整的预算书,质量和效果都是不错的。
总之,工程管理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要坚持“理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如何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动手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充实,而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研究,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课题。
[1]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6):87-89.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3]王志英.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47-148.
[4]谢忠镖.国内外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比较[J].科技信息,2006(3):120-121.
[5]尹立新,闫晶,李国文,等.TSIP教学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课中的应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6):97-99.
[6]蒋时节,黄志玉,祝亚辉,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