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2010-04-04 09:41喻小琴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同伴观点意识

喻小琴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这种人际社交活动的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合作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而是合作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其中合作意识就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但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幼儿缺乏同伴间的合作意识,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同时,通过我们的访谈和观察研究还发现,有些幼儿虽然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但缺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商的技巧和能力,这也会使合作过程出现终止的现象。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幼教工作者时刻要关心的问题。

一、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一)依靠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仅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孩子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父母、家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且家人的言行举止无论对错,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她们都提出家庭环境在培养孩子合作意识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有些家长很愿意让孩子去跟别人玩,而且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而有些家长就很不愿意让孩子跟别人合作,去帮别人。

父母的过分保护,限制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现象。对孩子溺爱的父母易对子女迁就,使孩子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这会导致孩子与同伴交往时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随心所欲,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不要谈什么“合作”,幼儿间正常的和睦相处都成问题。因此,要培养孩子间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合作的深远意义。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合作的意义,比如,合作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好处,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有那些影响和帮助。其次,让家长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和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感受。另外,可向家长提供一些亲子合作的游戏方案或在周末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些小制作,这样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二)教育者及幼儿园课程制定者都应重视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通过对幼儿园实际教育过程的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在“同伴合作”培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由于教师对“同伴合作”的关注不够而导致了日常教育中的随意性太大,教师只是对临时发现的幼儿合作行为进行随机性指导,有系统的指导在我们的观察中几乎没有多少记录,甚至多次出现了教师无意中打断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合作事件的情况。对幼儿园的周计划进行浏览后,发现关于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明确培养目标很少出现。研究者认为上述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立是有关的,在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体系中没有自觉关注“同伴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们要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明确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体系中,使其成为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二、教师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切入点

(一)从提高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入手

所谓观点采择是指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当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1]237。儿童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行为是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的。“观点采择”是与“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依据客观事物分析;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2]113)相对的,因为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就是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事物。具备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个体能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而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潜在的差异,在考虑问题时将他人的观点也考虑在内。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观点采择是幼儿同伴合作的心理条件。当幼儿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时,他的“自主权”意识就出现了;同时,他又能够意识到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那么他与同伴之间就会运用更多亲社会性的合作策略来主动协调与他人的不同愿望,以达成合作的目标。

儿童观点采择的能力有其年龄特征,但教育仍然有对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里可以肯定的是,对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依靠的主要途径不是成人的单方灌输,而是依赖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

(二)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合作”的机会,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引导。比如“日常生活里,有的孩子衣服脱不下来,会叫老师帮忙”,遇到这种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施以援手非常正常,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此时,可以试着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哎呀,老师正忙着收拾东西呢,你找个小朋友帮你吧”。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朝合作的方向来引导孩子,并适当地对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孩子们就会形成一些自发的合作行为。例如“他们玩玩具的时候,玩娃娃家的时候,就知道分配自己的角色,而且玩的时候会互相谦让,爸爸应该怎么样,妈妈应该怎么样”,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协作经验后,通过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师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为幼儿创造发展“观点采择”能力的机会

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既依赖于教师在社会性教育中专门设计的各类活动和指向社会情感的各种专门引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因为同伴交往和互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手段。但是,我国幼儿园中同伴交往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长期的习惯思维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人的呆板的角色等级地位,即老师就是老师,任务是教学,学生在学校,任务当然是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是否乐于与人交往仅仅是幼儿个性的特征所致,从而不重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在今天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即便人们重视儿童的人际交往,也只是重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因为师生交往便于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仍旧忽视具有生活气息的同伴交往。在这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儿童缺乏同伴交往的环境,而幼儿的所有社会意识都不是只通过说教就能掌握的,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的交往和游戏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真正学到并能在生活中适时有效地应用之。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境,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

再次,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于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3]。因为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等一些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三)重视移情训练对幼儿同伴交往及其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

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4]。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感情共鸣,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形成。有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幼儿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孩子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而避免了同伴间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5]。

(四)有效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6]。例如,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的这种及时有效的评价,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合作者自评,这种自评能够使合作者之间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为强化合作主体的积极行为和合作的成功提供了手段。

合作是幼儿日后适应、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也将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增多和更具科学性,但我们始终要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同时与家庭教育协调进行,如果能将社区教育融入进来,那将是更大的优势。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陈莉.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J].早期教育,2002(6).

[4]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1).

[5]陈卫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2(3).

[6]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1999(9).

猜你喜欢
同伴观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观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寻找失散的同伴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