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管理如何应对“独二代”挑战

2010-03-22 15:37刘芳
统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师生关系专业

刘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高教理论与政策

高等教育管理如何应对“独二代”挑战

刘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二代”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现象。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凸显出更多的特质,这种变化无疑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剖析“独二代”特质,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如何调整和改革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应对这种挑战。

“独一代”;“独二代”;高等教育管理

80后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据2006年12月《北京晨报》报道,中国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23年来,已累计生出9 000万个独生子女[1]。“独一代”生育的小孩,简称“独二代”。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独二代”群体也将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现象。他们的出现,带来人类生命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给家庭、学校、社会以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冷漠、自私、无法合作彰显了“独一代”的个性特征,那么“独二代”又会有哪些新的特质?

一、“独二代”与“独一代”的差异

(一)“独二代”质疑精神更强,更追求平等、民主

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人都可以说是文化的复合体,既是文化符号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也都有文化的诉求。独生子女诞生于中国文化的巨大转型期,一方面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本位”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独一代”的父代总喜欢以“齐家”的使命来约束下一代,这是一种文化惯习。它体现在”独一代“身上,更多表现为对传统的认同,包括对权威的服从。比如,他们在作学生时奉老师的话为“圣旨”,即使有疑问也会照着做,而生活在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中的“独二代”,更在乎个人的感受,追求一种张扬的独立感。因此,在作学生时,“独二代”会表现出强烈的质疑精神,并在行动上坚持己见。

比之于“独一代”,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独二代”会更快速地聚集自己的文化观念。他们通过网络等非正式群体方式,借助民主、平等、人权等武器,挑战传统,以实现文化的自我表达。“你赢我,我就服你。你没有实力,就别拿年纪来压我”,这就是“独二代”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独二代”的亲情缺失更加严重,心理问题更多

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了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人格上的残缺将比第一代更加严重。”[2]

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感情,它不仅指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包括手足之情。“独一代”没有兄弟姐妹,这意味着他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上的情感没有了。少了这种体验,“独一代”就会成为心理和人格上有缺陷的一代人,孤独、自私等问题就会出现。相比“独一代”,“独二代”不仅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甚至在叔叔、婶婶等的亲情层面上更进一步的缺失,这种缺失将会对“独二代”的心理和人格产生更严重的影响,使他们内心更加孤独,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问题频繁出现在“独二代”孩子身上,这些孩子还有着多动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3]。

同时,迫于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作为“独二代”的父母——“独一代”们,更多的选择“代养”的方式,将“独二代”交给父母养育。这种方式将会导致“独二代”亲情的又一次缺失,造成情感的孤独。因为任何情感都代替不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代养”只会让“独二代”认为抚养他们的爷爷奶奶比父母更亲切,但赡养爷爷奶奶,更多的又是父母的责任,而至于赡养父母,他们或者根本没想过,他们脑海中也许早已经把这种义务寄希望给了社会保障制度。亲情的两次缺失,情感上的孤独,使“独二代”们在亲情淡漠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与“独一代”相比,他们更加的孤独、冷漠。在老龄化继续加重的情况下,“独二代”可能真的会扮演一种“无情”的角色。

(三)“独二代”更加现实,功利心更强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在市场经济之下出生和成长的人,最明显的特质就是:他们只承认竞争法则,更有着天然的机器般的冷漠。长期研究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的美国学者裘斯洛·埃格曾表示:“对于不少孩子来说,他们接受到的不是一种人的自然成长,而是一种类似工具的积累进化。”[2]

这种工具特性体现在独生子女身上,就是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功利,考虑问题更加现实。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的功利心更强、更重,也更加现实。从社会层面来讲,这种功利性与整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压力更大有关。从家庭层面来讲,两代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不同。“独一代”父母因为“文革”等各种原因有很多理想不能实现,因此他们就把很强的情节和夙愿投射在孩子身上,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一些。在市场经济中长大的“独二代”的父母们,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如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发展等。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却要承受谋生就业的更多风险和压力。因此,他们培养的小孩,就更加现实和功利,“独二代”的普遍早熟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四)“独二代”更关注自我,缺乏包容

比之于“独一代”,“独二代”处在“四二一”结构中。所谓“四”即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二”即两个独生子女父母,“一”即独生子女,也就是“独二代”。“独二代”得到是六个长辈的宠爱,而“独一代”的宠爱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因此,“独二代”更容易滋生自大、自私、缺乏包容心的性格特点。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的基本法则是动态平衡,目的是保持物质与能量在不同物种之间的持续传递与循环。人既是生态一部分,同时自身又构成了一个生态。作为一个物种,人的第一任务是维系生存和保持繁衍,但当我们人为地强制我们的下一代以一个倍数速度递减时,这便成为一种看似理性却又违背自然的做法。当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时,家庭主体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必然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传统教育方式与伦理关系的动摇,独生子女问题就是在家庭这个人生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中生态缺位而导致的,“四二一”模式是一种明显的生态缺位。与“独一代”相比,“四二一”模式下的“独二代”家庭的脆弱性及承担的风险更高。这种氛围中成长的“独二代”,其自我中心的意识更明显。

比之于“独一代”,养尊处优成长起来的“独二代”尽管有着更为开放、更富于挑战精神的特质,然而也伴随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自私、冷漠、自我中心、难以合作、孤独等。这些问题已经为初等教育带来了教育和管理难题,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等院校,如何防范于未然?在“独二代”尚未跨入高等教育门槛的时候,如何转变自身以适应教育客体的变化?这是高等教育管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二、“独二代”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独二代”挑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工作者是管理主体,学生是管理客体,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的对象也在发生变化。“70后是做得很好却说一般,觉得还没有做好;80后是做得一般,自己却觉得很好;90后是还没有去做就觉得自己最好。”“唯我独尊”、“舍我其谁”是90后真实的写照。

教育对象的变化,需要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造力的缺乏,高校自身建设的僵化倾向,使得受教育者的需求与高校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如果高等教育依旧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育对象面前,个性彰显的“独二代”会“买账”吗?

(二)“独二代”挑战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训。受此影响,长期以来学校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是从,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4]。

新形势下,这种传统思想正受到严峻的挑战。“独二代”大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强调个性,他们希望被理解与尊重,更追求平等与民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日益普及,“独二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对权威的质疑也越发强烈,唯师独尊的观念正在被弱化。

(三)”独二代”挑战高等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

目前,高等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问题。

专业设置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味的扩大办学规模,“贪大求全”,造成热门专业难就业、冷门专业备受轻视的现象。高校“升格”之风盛行,不少“学院”热衷于升格为“大学”,为完成这一“华丽转身”,盲目开设新的学科专业,造成规模臃肿和重复建设,同时导致教育经费的紧张,教学质量严重滑坡[5]。

课程设置方面,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在对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或者重应用轻理论、重单门轻综合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现象严重。由于知识序列单一,知识口径偏窄,理论脱离实际,造成特定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形成过时和陈旧的严重现象[6]。

市场经济的影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独二代”大学生们更有主见。在将来的专业选择上,他们在遵从自己内心需求的同时,会更多的考虑市场的需求,更加注重实用性,功利性也更强。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应对措施

变则通,通则久。面对上述挑战,高等教育管理应该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

(一)高等教育管理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21世纪是高扬服务理念的世纪,凸显教育服务理念是教育管理的本质体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一种服务产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服务与消费的关系,受教育者是学校的直接顾客。因此,教育管理要尽量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并通过为受教育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7]。

社会节奏的加快,“独二代”个性的彰显,使得传统的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学生内在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必须改变,要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从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同时,高校还必须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领导到管理者,从教师到教务人员,从教学活动到各项非教学活动,都必须把服务理念作为教育管理的根本,把不断满足受教育者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满足“独二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高等教育师生关系向民主、平等与合作转变

“独二代”是个性彰显的一代,他们更加注重民主、平等,他们相信事实,不崇尚权威。因此,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与合作。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与合作[8]主要表现为人格上的平等和学问上的平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中的一切“教”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和爱好。其次,现代社会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有可能了解到比老师更多更广的知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在尽为师之责的前提下,师生相互学习。

基于此,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在这种关系下,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也不再盲从,师生双方是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师生间互相关心、彼此帮助和共同进步的集体精神,更有助于师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师生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自然会更加认同教师和学校。

(三)高等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注重市场化和综合化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高等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整。其次,在把握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下,根据学位条例的规定,适时修订专业目录,使其更加科学。再次,要保证冷热专业的协调发展,对于热门专业,要适当加以规模控制,同时确保冷门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6]。对于社会急需、基础不好的冷门专业,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其发展。最后,应建立一个专业设置预测数据库和数学模型,以便定期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

课程设置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厚基础是指基础内容要扎实、宽厚,不在于容量大与多,而在于含量实与精。宽口径是指专业知识,它强调既扎实又宽厚的专业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职业和岗位变化很快,特定职业的适应性要求日益多样。因此,要加强基础教学,特别是加强基础课程,合理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合的课程体系。要开设一些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点,平衡学生盲目的功利性,增强其文化底蕴。其次,要注重开设一些国际型课程,培养“全球通”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的大趋势。最后,强调终身教育,培养学习型人才。

(四)高等教育要适当开展挫折教育

学校教育除了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外,还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以及行为的教育,简称德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者整体素质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通常会借助各种手段和方式,如表扬、批评、考试等,然而这些手段和方式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背离初衷,抛弃德育的最终目标,用手段代替目标,造成德育的异化,“嗜考症”、小孩只爱听表扬等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对于在“赏识性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二代”大学生,应适当开展挫折教育,让其经历失败与痛苦,承受心理的磨难,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今后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高等教育要审时度势,尽早做好准备与规划,开展一些针对性强、影响深远的挫折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独二代”现象将逐渐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仅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对该问题的一个初步探讨。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与改革现有体制,解决现存积弊,倡导服务意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独二代”大学生时代的到来。

[1]http://xiaxing20050711.blog.sohu.com/23270002.html.

[2]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4170237/1.html.

[3]刘长柏.“独二代”孩子:缘何易遭受心理疾病的攻击[J].家教指南,2008,(3).

[4]朱莉,常华锋.现代师生关系新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4,(9).

[5]丁先明,宋广辉.我国部分高校专业设置问题透视[N].中国青年报,2010-03-30.

[6]王春英,潘玉驹.高校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7]李爱君,刘晓莉.教育服务理念: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

[8]邓显波.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5).

[责任编辑:秦兴俊]

Challeng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LIU Fang
(School of Financ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006,China)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China,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 would become the main phenomenon in the near future.Compared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 has man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These changes will challenge the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eriously.In the artic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and then tries to find some measures to suit for the challenge,as to how to revise and reform the ideas and patter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only one child;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book=2,ebook=32

G640

A

1008-7362(2010)02-0016-04

2010-03-13

刘芳(1982-),女,湖南新化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教育管理与评价。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师生关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