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怡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聊斋志异》儿童文学类作品题材类型初探
何敏怡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它受儿童欢迎的原因探讨并不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 《聊斋志异》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有近200篇;从题材类型上看,主要有对世俗人生的劝谕与启迪,描写爱情、婚姻,写神、仙、人、狐、鬼的传奇逸事和异事,写知己、友情,讽刺世道的不公,揭露官场的黑暗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向儿童展现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并让儿童受到启迪。
蒲松龄;聊斋志异;儿童文学;题材;类型
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聊斋志异》自它问世30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其作者蒲松龄的研究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性显学。[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魅力的作品集,它不仅吸引成人读者,对儿童读者也有不小的吸引力。聊斋世界中奇异的幻想色彩,花妖狐鬼们神秘的身影,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许多人在孩童时代就对它产生深深的迷恋。但在《聊斋志异》的文本研究中,对儿童文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有个别研究从儿童文学角度入手,作出了可贵的探讨,但未对 《聊斋志异》的儿童文学类作品作界定,未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其题材作系统的划分。故笔者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对《聊斋志异》儿童文学类作品界定与分类。
对 《聊斋志异》儿童文学题材作分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思想的复杂,使其中不少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较复杂,造成儿童读者理解的困难,因此不是所有的聊斋故事都适合儿童阅读的;另一方面是对其儿童题材作品的筛选、确定,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中涉及什么是儿童文学作品这一问题。从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角度看,一般认为儿童文学是适合18岁之前的未成年人阅读的文学,它是 “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以特意为他们而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2]。儿童文学作品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也要在表现手法上被儿童接受。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二是虽不专门为儿童所创作,但能被他们阅读、理解和接受的。无论是哪一类,都必须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显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文学类作品大多属于后一类,作家创作时并不是有意识地专门为儿童而写,但在客观上不少作品是适合儿童阅读、理解、接受,并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儿童文学是有阶段性的,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把儿童文学细分为幼儿文学 (指为6岁以前儿童提供的文学)、儿童文学 (指为6岁~12岁儿童提供的文学,即狭义的儿童文学,也有学者为避免产生混淆,称之为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指为12岁~18岁儿童提供的文学)”[3]。对于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他们更容易被 《聊斋志异》的奇异所吸引,因此 《聊斋志异》的儿童文学类作品可归入童年文学或少年文学的范畴。
蒲松龄的儿子蒲箬在父亲去世后写的怀念文章里提到: “如 《志异》八卷,渔蒐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谜,而大醒市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匋于一编之中。”[4]这里指出了蒲松龄创作的动机是用其 “救世婆心”来诠释人情世态。 《聊斋志异》的第一篇作品 《考城隍》,开宗明义地颂扬 “仁孝之心”,并且提出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观点。[5]1撇开其中复杂的哲学意味,从最单纯的层面看,这恰恰表现了蒲松龄推崇的是一种毫无功利、发自本心的处世方式,这与儿童凭天真本性处事的行为方式是何等吻合! 《聊斋志异》儿童文学类作品处处可见蒲松龄的天真善良之心——救世婆心。从这一角度出发,聊斋故事有许多劝善惩恶的篇章,其中不少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启迪。同时, 《聊斋志异》许多作品在审美艺术特征方面具有丰富的儿童文学因素,如鲜明的是非观,故事情节曲折而又相对单纯,具有浓烈的趣味性及生动形象的幻想性等,因而对儿童读者充满强烈的吸引力,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受到儿童的欢迎,故可把这些作品纳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根据 “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这一标准,在 《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有近200篇。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对他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全方位的扫描和体悟,为了介绍与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文学类作品,按照上文提到的界定标准,大致可从5个方面了解 《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文学类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这一类作品在聊斋儿童故事中数量最多,约有60多篇。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确立阶段,这类作品对于成长中的儿童读者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明确是非善恶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在 《考城隍》中,关帝给有 “仁孝之心”的宋公延寿9年,并借宋公“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观点表明作者毫不虚伪、独特鲜明的善恶观。评点家但明伦评该篇作品是 “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 “有心为善四句,自揭立言之本旨,即以明造物赏罚之大公”。[5]3蒲松龄善恶分明的 “救世婆心”,在第1篇作品中即宣言式地表现出来。
从题材内容上看,这类作品主要描写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现因果相报思想。 《考城隍》中的宋公因孝心可嘉,被延寿9年。 《骂鸭》中,那位偷邻居的鸭吃掉的人,肌肤生满鸭毛,结果想办法让邻居把自己臭骂一顿,毛才脱掉。作品通篇充满幽默的讥刺,颇有生活趣味,让儿童读者在笑声中受到启迪。这些作品,对儿童进行形象的道德劝谕,正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
二是表现报恩的思想。如 《大力将军》写吴六一将军慷慨报答查伊璜当年的知遇之恩。在聊斋故事中,动物也懂得报恩。如卷九中的 《义犬》,那只被商人从屠夫手中买下来的小狗,奋力救主,最后还帮助主人抓住强盗。小义犬充满了人情味,对喜爱小动物的儿童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知恩图报是人类一直秉承的品格,作品用生动形象、简明而精彩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儿童传授这种可贵的品格。
三是写孝悌人伦之情。如 《于江》写少年于江特意夜眠田间,杀死恶狼为父报仇。 《汪士秀》写汪士秀勇斗鱼妖,凭其刚勇有力救出父亲。 《斫蟒》写胡家二弟奋力砍蛇,从蛇口救出兄长的故事。这些少年英雄的形象颇能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给儿童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鲜明的伦理教育。
四是写戒恶习、缺点等。如 《劳山道士》戒骄惰自大, 《王成》戒懒, 《画皮》戒心术不正,《赌符》则是戒赌, 《雨钱》则是戒贪财, 《秦生》则是戒好酒, 《牛癀》则是对私心的惩诫。作品从多方面对儿童进行道德劝诫。
五是对机智的赞扬。如 《贾儿》,写一位10岁的孩童,机智毒杀迷惑母亲的狐狸精; 《狼三则》写三位屠夫机智杀狼的故事; 《牧竖》则写两牧童机智戏狼,使狼疲惫而死的故事。这些作品告诉孩子们生活是需要智慧的。
还有写侠义行为 (如 《禽侠》、 《崔猛》)、反映世态炎凉 (如 《镜听》、 《胡四娘》)等内容的。
从以上可见当了近50年教书先生的蒲松龄,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与中国传统教育重视教化是一致的。此类作品对儿童读者有明显的道德启迪意义,是一颗救世婆心的最好体现。
爱情婚姻题材在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其中适合儿童阅读的篇目有30多篇。世界儿童文学中不乏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格林童话 《灰姑娘》、安徒生童话 《海的女儿》、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等,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单纯而美好,展现了人情与人性之美以及对真情的执著,对于涉世未深的儿童来说,能唤起他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 《聊斋志异》中儿童文学类爱情婚姻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类作品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内容:
一是写人与人的恋爱。这些故事或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痴情 (《阿宝》),或写至死不变的知己之爱 (《连城》),或写专一决绝的爱情 (《细侯》),或写超越了美丑观念的真爱 (《瑞云》),表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的一种态度,对理想爱情生活的追求。她们让涉世不深的儿童对真挚、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
二是写人与狐的恋爱。这些作品有的塑造了清新、脱俗的狐女形象 (如 《婴宁》、 《小翠》),有的写狐女的洞察世情、有情有义 (如 《辛十四娘》),有的写狐女的聪明过人、机智幽默 (如《狐妾》、 《狐谐》)。狐女们的形象美丽可人、聪明绝顶,甚至独当一面,她们如孩童般毫无矫情,流露出一种纯真之美。
三是写人与鬼的恋爱。如 《聂小倩》、 《小谢》等。 《聂小倩》、 《小谢》均写人与鬼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的曲折,最终鬼因与人的真情而得以复活,可见爱的力量之大。
四是写人与花、木、鸟、动物等的恋爱。如《花姑子》 (香獐精)、 《绿衣女》 (绿蜂精)、《阿纤》 (鼠精)、 《葛巾》 (牡丹花精)、 《黄英》 (菊花精)、 《白秋练》 (鱼精)、 《竹青》(乌鸦精)等,这些作品中成精的异物,都是有情有义、通情达理的,她们和人一样,有着对爱情执著专一的追求。
五是写人与神、仙等的恋爱。如 《画壁》、《翩翩》、 《西湖主》、 《莲花公主》、 《织成》等,在这些作品中,神仙们与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她们同样需要真诚的爱,懂得知恩图报。
花妖狐魅与人一样也懂得爱、需要爱,她们有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皆如常人,使人读之而忘其非人,能满足儿童好奇、爱幻想的心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6]这一类作品,表现了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在奇幻形象与趣味中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爱的熏陶与教育。
虽然前面两类题材中亦有涉及神、仙、人、狐、鬼等的奇异之事,但侧重在道德的教谕或爱的教育方面。这类作品写的故事,则侧重表现神、仙、人、狐、鬼等异乎常人的神奇本领或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可思议的奇事、异事,展现了一幅幅奇特有趣的景象,对充满好奇心爱幻想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这些作品约有40篇左右。
在这些作品中,有的写神亦有善恶、救世之心,如, 《鹰虎神》写岳庙的门神大发神威捉贼的故事, 《雹神》、 《柳秀才》则写神保护庄稼的故事。有的写神仙逸事,如 《白于玉》、 《刘海石》、 《余德》、 《吴门画工》、 《山神》、 《巩仙》、 《画马》、 《桓侯》、 《绩女》等,里面的神仙均有奇异的能力。而 《罗刹海市》、 《安期岛》、《粉蝶》则写人在神仙世界中的奇遇。 《鬼令》、《元少先生》则写鬼亦爱风雅、爱读书。所有这些作品都充满丰富、奇特的想象力,神仙们奇特的本领、神仙世界的奇幻色彩,对爱幻想的儿童来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奇异的法术总让儿童惊讶、向往,如 《偷桃》,写术人与儿子表演偷桃术,整个过程令人啧啧称奇。 《口技》写一女子口技的声口毕肖,令人难辨真伪。 《寒月芙蕖》写道士施法术居然使冬天的花园温暖如春,湖面开满娇艳的荷花,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奇异的物、事同样充满神奇性、趣味性,如耳中出现的小人 (《耳中人》)、身穿官服的小人(《小官人》),如巨蚁般吃虱子的小猎犬 (《小猎犬》),还有粗十余围、对人怒目而视的大蟒蛇(《豢蛇》),无一不让人惊奇不已。而 《周三》则写以狐制狐,出人意料之外。 《地震》、 《山市》则写大自然的异象,具有认知价值。
在 《聊斋志异》中,这一类作品有着奇特的趣味性,是最能够吸引儿童、引起他们阅读兴趣、满足他们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对此,我们不能不佩服聊斋先生那奇异丰富的幻想力与好奇心,这正是其童心未泯的表现。
友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洁的一种,它常常让人感动,儿童同样需要这样的感动。在 《聊斋志异》中,写知己、友情的作品不少,其中适合儿童阅读的有10多篇。
在这一类故事中,多数是写人与异类之间的深厚友情,如 《王六郎》、 《陆判》写人与鬼之间真诚的友谊超越了阴阳两界。 《娇娜》、 《酒友》、《胡四相公》、 《刘亮采》写人与狐之间的友情,这种友情甚至超越了生死。 《娇娜》中的孔雪笠与狐狸精皇甫氏一家成为朋友,并与狐女成婚,后来孔生为了救皇甫氏一家不惜牺牲生命。 《刘亮采》则写刘亮采的父亲与一老狐结为莫逆之交,后老狐转世为故人子,可见友情之深厚。 《鸲鹆》中那只聪明过人的八哥,与感情笃厚的主人出游,在主人 “资斧已罄”、 “愁苦无策”时,居然出谋划策,帮助主人摆脱困境,何等灵巧可人。鸟儿那种患难与共、不恋富贵的忠诚令人感动。尤其有趣的是它还懂得迷惑对手,鸲鹆那鬼灵精的形象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都让读者为蒲松龄的幽默与童心拍案叫绝。
这一类作品告诉儿童读者,世间上有一些情感是超越了金钱、名誉、地位、私欲甚至生死的。这份情谊,没有功利色彩,单纯而动人,与儿童纯洁的情感世界是相通的。所以这些真诚的作品以充满趣味的方式使儿童读者感悟友情的可贵,从而向往、珍惜友谊。
蒲松龄是一个关注现实人生的作家, 《聊斋志异》虽充满奇情幻想,却仍然有它的现实色彩,是作者抒写对现实不满的 “孤愤”之书。讽刺不公平的世道和黑暗的现实,是聊斋儿童故事一个重要的现实内容,约有20多篇。这些作品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的窗户。
在这类作品中有的批判豪强、揭露官府是非不分。如 《红玉》、 《向杲》、 《聂政》、 《席方平》等均反映了豪强欺压百姓的现实,而官府被收买,不愿意为民伸冤,使百姓有冤无路诉。席方平在阴间受尽磨难,才找到二郎神为父伸冤。 《梦狼》把官府衙门写成吃人的地方,而官员们就是吃人的虎狼,批判可谓大胆。 《促织》是一篇情节一波三折的作品,写老实厚道的读书人成名一家因一只皇帝喜玩小小的蟋蟀几乎家破人亡,一家人可谓历尽悲欢。作者最后感慨道: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贪官污吏,更直指最高统治者,批判可谓犀利、大胆。
有的作品则讽刺官员昏庸腐败。如, 《王者》讽贪官, 《鸟语》、 《鸮鸟》均借鸟儿讽刺贪官酷吏, 《冤狱》讽刺昏官判案的糊涂, 《公孙夏》则揭露官场买官卖官的黑暗现实。但有3篇作品是例外的,即 《于中丞》、 《胭脂》、 《新郑讼》,这三篇作品是聊斋故事中为数不多的反映清官的作品,作品写清官一心为民,细心、机智断案的故事。
还有的作品讽刺科举制度的不公。如 《叶生》、《颜氏》、 《冷生》、 《考弊司》、 《司文郎》、 《王子安》等,均是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刻体验之作。《叶生》是知识分子不幸一生的缩影, 《王子安》则写读书人对科举的癫狂状态, 《考弊司》、 《司文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的弊端。
这一类作品把儿童读者的眼光从虚幻奇异的世界带回到现实面前,用离奇、曲折但又有生活趣味的故事,让儿童读者对社会、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在作品中,蒲松龄以自己正直、执著的生活态度引导儿童面对现实,思考人生。
以上五大方面的题材内容在成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但作品表达的内容儿童不一定能够理解与接受。 《聊斋志异》儿童文学类作品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情节相对单纯并富有幻想色彩,形象生动,寓教于趣,使儿童较易理解、乐于接受,并给他们带来不同的人生启迪。虽然教书只是蒲松龄谋生的主要手段,可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他的 “救世婆心”使他自觉地把教化民众作为自己的责任,这当然也包括了对儿童的教育、启迪。所以, 《聊斋志异》有近200篇的作品适合儿童阅读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儿童文学的要求,无论是童年期还是少年期文学,题材内容都可涉猎广泛的社会生活,都具有真实性及一定的深刻性,以满足渴望长大成人,急于了解世界、社会与人生的儿童的需求。《聊斋志异》儿童文学类作品题材丰富,充满幻想却又立足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儿童树立是非善恶标准,向往美好事物、美好情感,更学会直面人生与现实,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并对需要积极引导的儿童读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一辈子受尽科举困厄之苦的蒲松龄,却始终以一颗真诚的救世婆心,对人间抱着一份天真善良的关怀与期待。这份天真与善良,正是他与儿童的心灵相通之处。
[1]王庆云.三百年来蒲松龄研究的历史回顾[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2]蒲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1.
[3]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6.
[4]蒲箬.蒲松龄集[M].柳泉公行,述.路大荒,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18.
[5]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汇注会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9.
I286.4
A
1673-8535(2010)01-0073-05
2009-10-12
何敏怡(1965-),女,广东人,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儿童文学。
梁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