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兵 独晓勤 唐 谦 李永涛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深、病情重,并发症多,疗效差,病死率高,因肝细胞大量受损,多伴有严重的肝内胆汁淤积[1]。肝脏和血液中胆汁酸蓄积,可通过多种途径加重肝脏的损伤[2]。研究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及缺乏有效的肝再生是重型肝炎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3]。我们采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伴胆汁淤积72例,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伴胆汁淤积患者72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9±10.3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重型诊断标准[4]。入选标准:①总胆红素(TBIL)≥85.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0.6;②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不同程度升高;③排除肝硬化及肝癌;④未应用其它利胆药物及免疫调节剂。7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32例给予卧床休息、综合保肝、抗炎、退黄治疗及根据病情抗病毒、配输血浆、白蛋白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HGF(广东阳江生物药厂)60mg,每日1次静滴,UDCA(德国DR.Falk药厂)25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以上。
三、血生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荣盛生物试剂厂试剂)检测TBIL、ALT、GGT和ALP。
四、统计学方法 用STATA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治疗4周后肝功能的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ALT、TBIL、ALP及GGT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BIL、ALP及GGT下降更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4周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4周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 别 例数 ALT(U/L) TBIL(μmol/L) GGT(U/L) ALP(U/L)治疗组治疗前 40 432.2±98.3 218.5±62.4 184.4±54.2 140.3±34.5治疗后 59.5±15.4 62.7±23.5① 102.4±32.6① 114.6±22.4①对照组治疗前 32 418.6±101.2 202.6±72.8 175.9±60.4 135.4±30.6治疗后 67.7±20.8 89.6±32.9 145.9±46.3 129.5±34.7
二、住院时间 治疗组为45.6±13.5天,对照组58.4±18.3天,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不适,予对症处理后改善,未停药。其它病例无特殊不良反应。
慢性重型肝炎时,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肝脏组织可出现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5]。胆汁淤积加重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损伤,诱导肝细胞破坏,使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更加困难。UDCA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排泌并抑制其重吸收,有明显的利胆和保护肝细胞不受氧化损伤[6];其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汁酸与细胞膜及线粒体膜结合,起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减轻肝细胞的损伤[7],UDCA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8]。内科治疗重型肝炎的关键是阻止肝细胞凋亡和促进肝细胞再生[3]。PHGF是从新生牛、猪肝脏中提取的高分子多肽类物质,有刺激肝细胞DNA合成的作用,临床多中心研究证明PHGF能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是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的有效新药[9]。本研究结果表明,UDCA联合PHGF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相似[1,10],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应用既能促进水肿肝细胞再生,又增加胆汁的排泄和运输,转化,可明显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乏力、纳差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保肝、利胆、退黄、降酶协同作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少数病例有轻微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我们认为UDCA与PHGF联合使用对慢性重型肝炎有确切的退黄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缩短治疗时间等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何贵清,李武,段丽芳,等.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5-17.
[2]郭芳,魏来.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应用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08,21(4):213-217.
[3]林世德,罗亚文,苏毅,等.重型肝炎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1):73-75.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6):321-324.
[6]QIAO L,YACOUB A,STUDER E,et al.Inhibition of the MAPK and PI3K pathways enhances UDCA-induced apoptosis in primary rodent hepatocytes[J].Hepatology,2002,35(4):971-973.
[7]STIEHL A,BENZ C,SAUER P.Mechanism of hepatoprotective action of bile salts in liver disease[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9,28(1):195-209.
[8]IKEGAMIT,MATSUZAKIY.Ursodeoxycholic acid:Mechanism of action and novel clinical applications[J].Hepatol Res,2008,38(2):123-131.
[9]于岩岩,斯崇文,曾争,等.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2002,19(4):255-257.
[10]余建国.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