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标识带系于手腕与足踝的稳固比较

2010-03-14 10:25:50竺建辉陈海娟
护理与康复 2010年2期
关键词:产科病房同室足踝

竺建辉 ,陈海娟

(奉化市人民医院,浙江奉化 315500)

产科病房的新生儿为了便于识别,出生后在手腕系上标识带。临床通常使用带有一次性安全扣的软塑料标识带,但固定后常常脱落,影响识别、查对工作,是产科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1,2]。为此,本院产科将新生儿标识带系于足踝,对标识带的脱落状况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6月在本科出生的新生儿115例,男婴64例,女婴51例;Apgan评分8~10分;出生后外观无畸形,出生体重(3340.1±165.2)g。

1.2 方法

1.2.1 标识带类别及使用方法 采用扣合型的软塑料带,宽20 mm,长170 mm,相邻两孔间距离为3 mm。新生儿出生后,产房护士用防水笔在2条标识带上填写好必要信息,系在右侧手腕部及足踝部。

1.2.2 观察方法 由母婴同室护士观察并记录新生儿住院3~7 d内手腕部及足踝部标识带的脱落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手腕与足踝部标识带脱落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手腕与足踝部系标识带脱落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提高法律和安全意识是防止标识带脱落的保证 新生儿标识带是医患双方辩认新生儿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治疗、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操作前后查对的必要依据[3,4]。管理层必须对护士加强法制和安全教育,只有护士充分认识到系标识带的重要性及脱落后的危险性,才能从思想上重视系标识带这项“简单”的护理操作,否则,无论标识带系在哪个部位都有可能因系得过松而脱落。

3.2 新生儿标识带系于足踝部较手腕部稳固

相同标识带系在足踝,由于足踝部周径比手部大,因此标识带系在足踝部稳固。表1也显示系在足踝标识带比手腕部脱落少,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将标识带由传统的系手腕部改为足踝部。

3.3 严格把握系标识带的松紧度 系标识带过松是导致脱落的直接原因,过紧可能影响手腕、足踝的静脉回流。在以往工作中,常规以系好后容1食指为宜,但没有明确是以标识带的上缘还是下缘为前提容1食指。本科测量,将20 mm宽的标识带系于手腕、足踝部,此时手腕、足踝上下缘周径差别分别为8.89 mm、8.99 mm,所以建议将标识带下缘平腕部、踝部最细部位,上缘自然贴紧腕部、踝部扣好,此时其下缘有9 mm宽松度,既不会过紧也不易脱落。

[1]潘敏,雪丽霜,杨晓娅,等.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81-182.

[2]吴西英.母婴同室病房婴儿安全隐患与防范[J].家庭护士, 2007,5(2):57.

[3]陶春花,舒宗建.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1):88-89.

[4]郭素婷,王颖.母婴同室管理中存在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71-572.

猜你喜欢
产科病房同室足踝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产科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
健康大视野(2018年7期)2018-07-23 12:02:10
母婴同室产科病房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健康大视野(2018年6期)2018-07-17 03:18:46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5S管理在产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