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虹
早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500 mL,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而双胎妊娠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与子宫肌纤维持续过度伸展失去正常的收缩与缩复及胎盘附着面的血窦开放有关[1]。为降低孕妇病死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治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对77例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6月-2007年 6月共分娩5 037例,其中双胎妊娠分娩156例,发生率为 3.10%,双胎妊娠(>36周)分娩共 96例,其中剖宫产90例,剖宫产率93.75%,选取我院双胎妊娠剖宫产分娩77例 (妊娠>36周);年龄23岁~37岁,平均28.6岁,无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无瘢痕子宫史,无出血性疾病史。
1.2 方法 将77例分为3组。A组 35例常规产后护理,包括收集产后出血量,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注催产素;B组22例,除常规产后护理外,加上子宫按摩,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的按摩,按摩过程中将子宫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C组20例除B组的处理外,同时让病人采取垂头仰卧位,施以可使病人感到舒适的方法,如背部按摩,指导其深呼吸,放松,转移其视线及注意力,肛门内放置卡前列甲酯栓,静脉输注麦角新碱等。
1.3 评价指标 出血量收集:收集产后24 h内的纸垫,准确称重评估其出血量。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输血、胎儿平均出生体重以及羊水过多情况。
双胎剖宫产77例,产后出血31例,产后出血率为40.26%,平均出血量426.28 mL。其中1例产后大出血1 850 mL,5例因产后出血行输血治疗。
2.1 3组不同手术方式出血量比较(见表 1)
表1 3组不同手术方式出血量比较 mL
2.2 3组病例其他情况比较(见表 2)
表2 3组病例其他情况比较
3.1 了解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是最常见原因 分娩前予静脉留置针穿刺,产后给予宫缩剂,如前列腺素制剂(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 E1、卡前列素安丁三醇)、甲基麦角新碱等,术后持续不断地按摩子宫均可起到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起到局部止血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3.2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把握抢救时机,边抢救边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让病人采取垂头仰卧位,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继续出血。进行心理调节、搓背、转移视线等可以使病人放松,提高机体应急能力。
3.4 护理人员应备好抢救药品,配合医生全力抢救 制订护理计划,专人护理并做好观察记录,根据产妇意识、面色、脉搏、尿量、血压等判断血容量是否补足。做好术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准确收集和测量术后出血量,为输血、输液提供依据。严密观察产后出血者,及早识别休克,准确判断休克严重程度,为医生提供治疗、抢救依据。
3.5 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病人因大量出血致使机体抵抗力极低,应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出血制止后加强会阴护理,每日会阴擦洗2次,便盆专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对双胎妊娠胎盘附着面积大,创面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有效。但易出现宫腔内继续出血而阴道不出血的止血假象。24 h应取出纱布,避免增加感染机会。
双胎产时及产后出血抢救必须分秒必争,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认真细致地做好病情观察,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子宫按摩、心理调节,增加机体应激能力配合药物治疗等才能保证抢救成功[2]。
[1] 曹建平.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8,14(5):141.
[2] 李爱萍.剖宫产术287例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