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田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实施新课改以来,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寻求教学管理上的新突破,找到了一条以“理”为主,先“理”后“管”,引领教师自我发展的成长之路。在打造“爱学校、爱教学、爱学生、爱学习、好钻研、勤反思、善积累”的教研型教师队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的基本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理清,一个理顺和两个理活”。
创新干部选拔制度。实行自我推荐、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相结合,把有能力、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拥有先进理念的人充实到领导班子中,真正体现“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用人观。
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实施新课改后,我们延长了班子集体学习时间,建立了周三班子学习日制,增加了学习内容。学好三种理论: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认真总结建校以来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摒弃与现代化学校建设不相适应的管理思路。
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每一名干部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准,一本账要清,一个班子要精,一个重点突破。“一碗水端平”,即要求班子成员对待领导与普通教职工一个样,对待老师与学生一个样,对待优生与差异生一个样,看人看事要用发展的眼光;“一把尺量准”,即对同类级部、处室采用同一评价标准,不搞特权,不徇私情,确保用人的公正性;“一本账要清”,是指对各部门、级部、处室的考核要有明确结论,确保用人的公开性;“一个班子要精”,要求班子成员聚精会神干事业,雷厉风行抓落实;“一个重点突破”,是在抓好基础工作、日常工作的同时抓突破,要总揽全局,抓突破点,勇于创新。
强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学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发优秀教育软件,投资300万元调整组建校园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搞好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推行无纸办公,教师办公用笔计本人手一台。
学校采取“凝聚师魂、专家引领、青蓝交融、高效课堂、成果共享”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打造教师队伍。
凝聚师魂。学校采取听取师德报告,观看先进人物事迹视频、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针,内铸师魂,外塑师表,精练师能。
专家引领。学校聘请教育教学有关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培训,围绕新课程理念、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指导学困生等课题开设研究讲座。通过培训,使团队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知识观、质量观、发展观,使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除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至少读3本教育名著,并留有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充实团队、丰富团队,打造学习型团队。
青蓝交融。引领青年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师带徒制度、校本培训、远程研修、外出学习、读书交流及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论文、课件、博客评比等有效措施,引领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尽快度过职业生涯的适应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实现科学发展,使青年教师3年(一个教学周期)内完全胜任本职工作,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
高效课堂。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做出了“聚焦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战略决策,要求教师在每一节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高效课堂”精髓,真正提质增效。
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主抓集体备课:超周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究、成果共享、个性化使用。采取建立网上学案库、课堂练习题库、单元练习题库及课堂练习反馈、单元练习反馈;优秀习题库、错题库、高考题库等措施放大集体智慧,实施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不同教师专业成长。
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打造一支敢负责、讲民主、能创新的领导团队。
新课程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五制为基本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活化用人观念,就是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校长既要掌握在竞争机制中每个成员的德、能、勤、绩、廉等量化资料,还要整合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个人愿望,梳理出每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职业发展潜力、职业发展前景,进而在人事任用中做到定岗位与选任务结合、规范与开放并举,使团队成员的个人职业追求与学校的总体管理目标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管理应以体现“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人性化软管理为主。
“理”为先,“管”是“理”的手段,应为“理”服务。为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设尊师重教的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从改善老师的办公环境、办公条件和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增强学校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模范的师爱形象、高超的师说本领和精湛的师艺技巧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
学校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逐步转变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变“以管为主”为“以理为主”,实施教师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动态化人文管理模式。创造更加宽松、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
教师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评价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个人努力和强调团队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平日积累与学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二级指标实行独立计分和二级指标有三项空白否定整体的原则。
执行过程,坚持七看。一看职业道德;二看工作量(课时管理量、个人月检、考勤等);三看工作表现:德育工作(考核班级)、教学工作;四看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发展成果、继续教育;五看育人效果:习惯养成、身心健康(考核班级看变化);六看合格率(考核班级);七看工作态度(考核个人)。
评价结果强调全面性、科学性和导向性。注重整体配合,在个体竞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班级、备课组整体配合,采取以班协调组、备课组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鼓励集体智慧下的个体先进;用捆绑的方式推动班协调组、备课组团结协作,整体提高;强调起点和变化;既注重终极结果,更强调起点和变化,实施以成果定贡献,以贡献定奖励的分配机制。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深厚、教技突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的省、市级骨干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高级教师占42%以上,研究生学历的有21人。教师承担10多个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50人次,在地市级以上正式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地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奖共200多篇。良师引路,为勤奋好学的学子和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