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2010-02-18 03:25马丽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6期
关键词:技术课教材课程

■马丽娟

2008年9月,北京市的所有高中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笔者认为,它既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可以说,通用技术科教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了。

“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到底该怎样教?这是笔者自2008年寒假参加全市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了近一年的紧张学习和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渐渐地清晰,也对怎样上好这门课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通用技术课有别于劳技课,但绝不是科普课

国家的技术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而对于初中学生而开设的劳动技术课程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通过一些作品的制作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

因此,通用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载体的选择上都有较大区别。即便是对同一教学载体,劳动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切入点是不同的。

例如,对电子闹钟进行外形设计。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切入点是学生经历这个学习过程,初步掌握曲线锯锯曲线及在木板上做镂空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设计侧重的是,学生依据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产品设计及模型制作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设计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体验产品的设计过程。

就其本质而言,劳动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是相通的,都是以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在亲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如果通用技术教师把通用技术课仅仅上成是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等,向学生讲授技术,而不是让学生亲历技术过程,那一定是偏离了国家制定的课程目标,更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通用技术教师要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教学理论、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益和质量,使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先进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策略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设计是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体系,它是确定教学策略、指导教学行为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学策略设计是为了完成相关的各项教学目标而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的一种总体筹划;教学评价设计则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或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各章节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基础知识的内容和基本训练要求,掌握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载体。

例如,技术2教材中的学生实践活动,有一个内容是调光台灯的制作,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为了学生的安全,笔者开发了用发光二极管制作调光台灯的电路设计,在学生完成电路焊接后,根据所学的技术设计基本过程及模型的制作方法,对LED调光灯进行了外观设计与制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009年新学年开始,笔者和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总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比较,认为有必要对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和整合,并精心制定了教学计划。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次、每一堂课,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孤立的,而是进行教学实施中的整体安排。并且寻求和体味课程内容各知识点、技能上的内在逻辑联系。一方面,我们从整体上有一幅各堂课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反映前后关系的关系图,形成关于每一节、每一章、每一主题、每一模块,以至于课程整体的教学安排计划(本学期教学计划、阶段性教学计划、周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在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都要问一下,这次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前面的内容及后面要讲到的内容是什么关系?如何在教学上予以落实?并注意在每堂课的教学中,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说明或在教学的评价、小结环节中给予明示。

例如,按照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第一章、第二章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多,而这些内容同学们自己看书就可以明

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以“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第一、二章的教学内容和后面章节中的工具使用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以孔明锁、小铁簸箕等制作项目为载体,把要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等看似明白又表述不太清楚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取答案。孔明锁是充分展现中国人智慧的代表性佳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榫卯拼接技术,体会古老的中国技术文化。我们教学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阶段学习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及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同时让学生写下了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感受与建议,学生的话语我们看后很受鼓舞和感动,有很多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有同学说:“在全组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组的孔明锁终于做成了,看着6根简简单单的小木条经过拼接却能牢固地连在一起,我深刻地体悟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而看似简单的书本知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和技巧。”还有同学对课程学习有了新的感悟:“除了动手实践课之外,理论课同样令我受益匪浅。老师运用许多形象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既掌握了设计的起源、属性、保护,又了解了设计的几大基本要素,并且能够把它们相结合,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去,让我们的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专业的眼光。这丰富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很喜欢真正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些案例告诉我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标准中“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怎么说,老师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

“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能。

我们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根本目的,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中心,力求选的精一点,讲的准一点,落的实一点”的教学指导原则,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控课堂纪律和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力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我们是教技术的老师,教学设计正是一门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技术。教师通过这种技术,把不同的学习策略和经验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梦想。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无一例外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教学,而学会教学的第一步始于用心、潜心备课。

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四点。

一、要有课前准备

在教师做好认真备课准备的前提下,学生也要为下节课的任务完成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准备”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达到

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要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小组成员要搭配合理、分工明确,以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帮助能力弱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这是建立在亲身经历了技术过程基础之上的,否则学生就不会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思考,也就不会形成系统的辩证思维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在表达时就不能形成篇章、段落,而只能是只言片语,师生之间的交流只能是一问一答。

四、要有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观测和监控

教师可以设几个观测点,即确立几个学生,通过问答、观察、测试等形式,了解观测点在各环节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了解其所代表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修正。

猜你喜欢
技术课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浅析高中足球技术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