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
如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关心的话题。而音乐教育自身就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它可以把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通俗易懂、赏心悦情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教育目的。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心理需要是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动机和激励之一。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需要,是人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对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有表现的心理需要,有好奇的心理需要,有得到认同和赞美的情感性心理需要,还有渴望取得成功和体验成功后的愉悦的成就性心理需要……而在课堂中就表现为学习“兴趣”,它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来的喜爱情绪,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到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这一点并不难,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音乐课中“动起来”呢?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重新填词,或少量改写歌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激起实践的兴趣,从而感受创造的乐趣,满足学生渴望表现、渴望成功和认同赞美等心理需要,学生也就自然融入音乐的世界中。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应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
笔者在音乐课上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得充满喜悦的气氛,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巧妙运用学生熟悉的《幸福拍手歌》,并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这些做法消除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反复练习,如基础知识以练“视”为主,视唱练耳以练“口”为主,音乐欣赏以练“耳”为主,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大的改观。新课改把多媒体技术融入音乐课堂后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学生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恰当地运用媒体课件,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实现“人机对话”,再加上拥有相当大的信息量,所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可得以轻松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课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利用多媒体课件控制学习节奏,选择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的学习,而对已经熟悉的内容可以少学,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更应该适时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当学生在演唱时,总会产生期待得到赞扬、肯定和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他们会为得到教师某方面的表扬而不断努力。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同时还应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的情感心理需要就得到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有的教师每次上课只表扬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每次课堂上演唱的也就那么几个学生,这会让学生形成心理障碍。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学生对于同学和老师的认同与赞美是看得如此地重要。教师应用肯定和赞美,以此来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根据音乐学科的具体特点,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组织中应更注重学生小组的表现,对音乐表现强调小组汇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公平竞争,竞争的同时也要倡导相互学习借鉴。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接过雷锋的抢》教学时,笔者先请学生来思考生活中雷锋以及见到的各种模型枪,教学结合实际使所有的学生都很感兴趣。之后又分小组让学生学唱歌曲,变化形式表达心声。大家积极寻找、发现,并不断探索新奇的形式来派上用场,每小组学生群策群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合作,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完全超出想象,小组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笔者亲自指挥歌曲,从歌词中3个“学习他”由低到高的曲调,演变成“小部学生站立齐唱→大部学生站立齐唱→全体学生站立齐唱”,学生发自内心去“接过雷锋的枪”的坚定信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心灵得到启迪,情操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