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趣的培养

2010-02-17 19:22邢丽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实验

邢丽敏

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那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过程当中。学习也是一样。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把“你要学”变成“我要学”,是各科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学生对物理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学习轻松,也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和启发,教师应通过良好的教学手段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

1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又是证明物理学理论的重要依据,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学习获得成功。同时,物理实验是非常新奇、有趣的,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通过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1 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声现象时取一个口径大一点的纸筒,两端开口,一端蒙上很薄的橡皮膜,可以用橡胶手套来代替;在橡皮膜上设法固定一面很小的镜片,让镜片对着阳光使镜片反光落在墙面上产生光斑;对着纸筒的另一端大声说话,会看到光斑在不断地跳舞。这个现象既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时可以为声音传播能量在学生心中打下伏笔,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使学生不易走神。新授课结束,由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其中的原因,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2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从实验中使学生有所收获

比如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认真听课,急于找到答案。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达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中重视探究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会学习、会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精神。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是受到直接兴趣的影响,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就地取材设计实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本的动手操作或演示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去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这样一来,在探究过程中既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与探究的好习惯,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明确原来有许多知识是自己可以动手解决,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3 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和物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交通安全、货物运输、节能减排、火车提速、水力发电、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及学生的衣、食、住、行都与物理知识相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所以,在学习物理时,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在讲完“光现象”一章后,笔者以汽车为例,让学生广泛搜集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涉及哪些光学知识。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或以上网等途径获得,然后互相交流补充。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很快找到有关知识: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4)汽车头灯运用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这样学生在获解知识的同时对物理产生“物理无所不能,物理无所不在”的认识,从而在内心深处向往学好物理。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这里只是简单列举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点滴,还有很多可以总结加以学习。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容易。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课堂,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物理的海洋中遨游。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